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古代貨幣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古代貨幣

在大英博物館編著的《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中介紹我國歷史時所挑選的文物中有一張明代紙幣,即「大明通行寶鈔」,這件文物在大英博物館具有很高的出鏡率,是大英博物館介紹中國歷史的必選文物。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張「大明通行寶鈔」,以及該館收藏的我國古代的其它貨幣。

大明通行寶鈔。長33.8厘米,寬22厘米。質地柔軟,呈現天鵝絨般的灰色,至今仍舊保持著柔韌度,可以進行摺疊。上面用黑墨條框印滿了文字和圖案,這些文字與圖案中最醒目的就是頂端的「大明通行寶鈔」,下面則是一圈龍紋花欄,這是我國古代皇權的象徵。在靠近紙幣中間的位置有兩列豎排的文字「大明寶鈔」「天下通行」,說明這張紙幣帶有明代皇帝的承諾,保證可以自由兌換成銅錢,具有貨幣流通的功能。這張紙幣的發行單位是一貫,為了易於民間的理解,中間畫了十串錢,總計是一千文,做到了圖文並茂。一千枚銅錢如果用繩子穿起來,總計長150厘米,重3公斤,攜帶起來非常麻煩,但是使用紙幣則沒有這種煩惱。為了防止民間偽造紙幣,所以這張紙幣上明確寫到「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可謂是威脅和利誘並行。據《明史·食貨志》記載,洪武八年(1375年)明太祖朱元璋詔令中書省發行「大明通行寶鈔」,面額自一百文至一貫,共六種,其中一貫等於銅錢一千文或白銀一兩,四貫等於黃金一兩。明代總計276年,僅發行過一次紙幣,就是「大明通行寶鈔」。「大明通行寶鈔」的印製和發行始終集中在明代中央政府,為了確保民間使用紙幣,明代實行「戶口鈔鹽法」,即每戶配食鹽一斤,收鈔一貫,強迫老百姓使用紙幣。但是,明代發行紙幣是沒有準備金的,而且不限定發行額度,所以歷史上「大明通行寶鈔」一再貶值,造成通貨膨脹,雖然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等多次採取措施阻止貨幣貶值,但始終無法挽留它退出歷史舞台的腳步,到明代中期「大明通行寶鈔」已經無人使用,民間只用白銀和銅錢進行交易了。在我國歷史上紙幣最早出現於北宋,宋代稱紙幣為「交子」,這是宋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在元代紙幣已經成為基本的流通貨幣,銅錢已經不佔有主要地位。明代繼續發行紙幣,但僅限於「大明通行寶鈔」一種。由於紙幣容易損壞,而且易於偽造,加之沒有發行限額,所以導致通貨膨脹,使得紙幣在明代中期以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清代,直到近現代才重新恢復使用紙幣。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古代貨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明通行寶鈔

這張大明通行寶鈔是以東西方商品貿易的形式流入英格蘭銀行,這是明代商人和英國商人進行貨物結算時使用的貨幣,這也是英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紙幣。為了紀念這段歷史,英格蘭銀行於20世紀20年代在大英博物館的花園內種下了一小片桑樹林,如今這片桑樹林已經成為大英博物館內的一處景觀了。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古代貨幣

商代貝幣

商代貝幣。長2.2厘米。用天然海貝加工而成,腹部帶有槽齒,背部隆起。在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低下,物質極不豐富,部落或家庭之間偶爾發生的交換活動也只是以物易物。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財富相對豐富,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於是人們開始尋找用於商品交換的中介物。海貝是生長於熱帶或亞熱帶淺海的貝類,小巧玲瓏,色彩鮮艷,堅固耐用,是原始社會人們的重要裝飾品。由於海貝大小適中,便於攜帶,宜於計數,所以海貝逐漸成為商品交換的等價物。貝幣出現於3000多年前的商代,在河南安陽婦好墓中出土有貝幣,反映出商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商代貝幣主要產自東海和南海等地的海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貝幣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所以商代中期又出現了許多仿製的貝幣,如石貝、骨貝、蚌貝等,這類貝幣的形體較小,長度約為1.2厘米。到商代晚期出現金屬貨幣,形制模仿海貝的造型。在河南安陽殷墟的商代晚期墓葬中曾經出土有銅貝,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金屬貨幣。商代貝幣以「朋」為計量單位,五枚貝幣為「一串」,兩串貝幣為「一朋」。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枚商代貝幣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貨幣,被稱為「貨貝」,是上世紀初英國的收藏家從國內的古玩店鋪購入,後入藏大英博物館。

英國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古代貨幣

秦半兩錢

秦半兩錢。青銅質地,直徑3.2厘米,重8克。呈圓形方孔,鑄有銘文「半兩」,字跡模糊,依稀可辨。方孔圓錢出現於戰國時期,製造簡單,有孔便於穿掛。齊國、燕國、秦國等都鑄造過方孔圓錢,但半兩錢僅見於秦國。公元前336年,秦惠文王規定由國家統一鑄造錢幣,以半兩為單位,1兩等於24銖,半兩等於12銖,嚴禁民間私鑄錢幣,並規定官府所鑄錢幣,不論好壞,一律通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原先六國鑄造的錢幣,統一貨幣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方孔圓形半兩錢,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混亂狀態。從此,「圓形方孔」的錢幣成為我國古代貨幣的基本形式,沿用了2000多年。從秦惠文王(公元前336年)起到秦滅亡(公元前206年),秦半兩錢共發行使用了130年時間。秦半兩錢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發行的里程碑,影響到相鄰的國家,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枚秦半兩錢是近代英國人從北京琉璃廠的古玩店鋪購入,入藏大英博物館。(施泳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