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並非傀儡?二戰中維希法國的建立與覆滅

並非傀儡?二戰中維希法國的建立與覆滅

在二戰期間,法國在1940年遭到德國納粹閃擊之後速敗,但有意思的是,在整個二戰中都顯得對領土胃口很大的納粹德國在擊敗法國之後卻並沒有吞併整個法國,而是允許法國人在南部以維希城為首都又建立了一個政權,那麼納粹這樣做是出於什麼考慮呢?維希法國對德國有什麼價值呢?它自己又是否真有什麼實力呢?


德國為什麼要佔領法國北部?

其實納粹之所以允許法國人在南部建立維希政權,根本目的還是要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納粹為什麼要親自佔領法國北部。當然納粹本身對領土的貪婪是一個根本因素,但除此之外,納粹要佔領法國北部還是有具體的戰略目的的,也就是要防止英國通過英吉利海峽反攻歐洲大陸。因為在1940年6月法國被擊敗之後,雖然在歐洲大陸的英軍遭受到慘重損失,被迫全部撤回英國本土,但因為英國的海軍實力當時仍然稱霸歐洲,所以英軍在敦刻爾克進行的撤退行動非常成功,總共有33.8萬英法軍隊成功撤回英國本土,這一比例占當時被圍困英法軍隊的85%。

並非傀儡?二戰中維希法國的建立與覆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二戰時法國的德佔區(上)和維希法國(下)

所以在法國被擊敗之後,雖然英國在陸地上沒法和德軍抗衡,但憑藉其強大的海軍,其實英國在二戰整個過程中都還始終能夠威脅法國北部沿海地區,所以德國必需要在法國北部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以防止英軍反攻,因此德國才必需親自派駐重兵佔領法國北部。而法國南部則不存在這種威脅,因為德佔區已經把整個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地區涵蓋在內,所以這時的德國其實並不擔心同盟國會通過維希政權的控制區域在軍事上對其形成威脅。但僅僅是沒威脅並不足以成為德國同意法國人保持一個獨立政權的理由,而維希政權得以存在,其實還是跟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與實力有一定關係。


維希政權的價值與實力

首先維希法國存在對德國來說是有巨大意義的。因為二戰時期的法國和現代的法國其實是兩個概念,二戰時期的法國,除了法國本土之外,還在全球四大洲控制著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而如果法國本土政權完全消失,法國被德國完全佔領,那麼可以肯定法國的海外殖民地幾乎不可能聽命於德國佔領當局,它們要麼會自立,要麼會被英國人或者美國人所控制,成為德國的敵人。特別是法屬西非和北非殖民地,如果沒有能夠得到其認可的法國本土政權持續其統治法統,就會很容易被當時就已經與德國爭奪北非的英國所佔領,而這對德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並非傀儡?二戰中維希法國的建立與覆滅

維希法國的真正領土,早期幾乎所有法國海外殖民地都還受維希法國的控制

而另外一個很重要,而且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原因是,維希政權其實本身也還是很有實力的,它雖然無力與德國抗衡,但卻仍然保持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只是這個軍事實力在二戰中沒有得到應用,但卻是維希法國得以存在的一個根本原因。而這裡桃花石雜談所說的維希法國的軍事實力,是指在德國擊敗法國的過程中沒有發揮太大作用,但也沒有遭受太大損失的法國海軍。

因為即使在法國被德國擊敗之後,法國海軍仍然是當時世界第三大海軍,其實力甚至仍然要強於德國海軍。但如果德國完全佔領法國,法國海軍也不會投降德國,而是會從海路去投靠英國或者是自由法國抵抗運動。但要失去這麼大一塊就在嘴邊的肥肉德國人哪裡甘心呢?可是德國又確實沒有什麼有效的手段真正控制法國海軍,而唯一可行的手段就是保持一個法國政權,讓法國海軍仍然被掌握在法國人手裡,這樣至少可以在短期內保證法國海軍不會被同盟國利用,而德國通過與自己相對友好的法國維希政權,期待能夠在未來將法國海軍為自己所用。

並非傀儡?二戰中維希法國的建立與覆滅

貝當很早就強烈反共,是希特勒喜歡的法國政要

所以其實法國在二戰中雖然好像是投降了,維希政權好像也是德國人建立的傀儡政權,但在實際上卻並非完全如此。在法國戰役末期出來為法國收拾殘局的貝當與德國達成的協議並非是法國無條件投降,而是法國與德國停戰,法國政府根據停戰協議的條款有序地從巴黎遷到了法國南部,而德國之所以允許法國在陸上戰事全面失敗之後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政權,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在惦記法國的艦隊,所以這也是維希政權得以存在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也是它的「實力」所在。

除此之外,維希法國政府其實也是由法國國內原來就存在的親德國勢力所把持的,這些人當中很多人也抱持著納粹意識形態,並跟納粹一樣堅決反共,所以他們確實在很多方面是納粹的幫手,因此也是納粹能夠接受的政權。而且因為維希法國至少在名義上完全還是自主的法國民選政府,所以在其控制區內抵抗德國佔領的「自由法國」運動相對要平靜的多,而這在無形中等於也減少了德國敵人的活動範圍,為納粹德國也減輕了一些壓力。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維希法國的存在對德國是有很大價值的,所以納粹德國讓法國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


維希法國的「滅亡」

所以其實維希法國在建立之後還是擁有很大獨立性的,而且在整個二戰期間維希法國都沒有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所以維希法國其實始終都沒有加入軸心國陣營。而且雖然法國人按照德法停戰條約規定,將所有法國艦隊都解除了武裝,只讓其停留在母港,但維希法國自始至終沒有同意讓德國人接收法國艦隊,使法國艦隊為其所用。所以其實早期的維希政權算不算德國的傀儡政權是有很大疑問的。不過還有一定獨立性的維希法國也並沒有存在多長時間,雖然名義上直到二戰結束,美英聯軍將德國人逐出法國它才消失,但其實它在1942年11月就已經名存實亡了。因為在這時,維希法國得以存在的兩個主要原因都消失了。

並非傀儡?二戰中維希法國的建立與覆滅

達爾朗(前排最右)與貝當和戈林在一起

1942年11月8日,美英對法屬北非殖民地發動了火炬行動,出動10.7萬大軍在短短三天之內就佔領了法國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殖民地,而且在這次突襲行動中,當時正在阿爾及利亞探親的維希法國法軍總司令,其實也就是法國海軍的司令弗朗索瓦·達爾朗被美英軍隊俘虜,結果達爾朗在被俘之後向美英軍隊投誠,並與其達成協議,許諾只要美英承認維希法國,同意讓其加入同盟國陣營,他就負責作通維希政府的工作,讓維希法國整體倒戈。而維希政府得知此事之後,立即免除了達爾朗的所有職務。

並非傀儡?二戰中維希法國的建立與覆滅

被炸後即將沉沒的法軍戰艦馬賽曲號

但納粹此時擔心美英會以法屬北非殖民地為跳板,對法國本土發動進攻,特別是擔心美英會奪取全部停泊在法國南部土倫港的法國艦隊,因此立即與維希法國展開談判。但此時的維希政權仍然不願意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因此在談判中雖然同意德軍掌握維希法國多數地區的控制權,但卻仍然要求自己控制土倫港,也就是仍然要自己控制法國艦隊,只是保證不會讓其落入美英的手中。但德國人此時已經不願意再相信法國人,所以開始派兵包圍土倫,擺出了強行奪取法國艦隊的架勢。而在這種情況下,接替達爾朗擔任維希法國海軍司令的加百列·奧本下令抵抗一切試圖登上法國海軍艦艇的外國軍隊,並在此事發生時嘗試將艦艇開往外國避難,而如果無法將艦艇開走,就將其鑿沉或炸沉。

並非傀儡?二戰中維希法國的建立與覆滅

已經把港口都佔領了的德國裝甲部隊面對正在下沉的法國軍艦也無計可施了

1942年11月27日,德軍進入土倫市區,並向港口推進,法軍得報後立即開始了沉沒所有艦艇的作業。最終法國海軍將包括所有大型水面艦艇在內的77艘艦艇鑿沉或炸沉,德國人只得到了其餘39艘有不同程度破損的小型艦艇,另有一艘水面艦艇和幾條潛艇成功逃到北非,投靠了美英軍隊。



而在此之後,維希法國失去了最後的權力象徵與實力所在,雖然其名義上仍然維持了存在,但其全境都被軸心國軍隊佔領,維希政權也成為了比較徹底的傀儡。但維持這樣一個名義政權仍然有助於德國人降低統治成本,因此維希政權才得以一直維持到了二戰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