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平衡」戰略盡顯友善姿態,印度逐步擴大在中東的戰略利益

「平衡」戰略盡顯友善姿態,印度逐步擴大在中東的戰略利益

談到印度在中東的角色時,有人描述為溫和,有人描述為被動,這兩個詞都可反映出它極少介入中東事務,特別是地區安全問題,而專註於輸出勞動力和進口石油。印度獨立以來的大部分時期,印度與中東的關係都聚焦於經濟領域。然而,情況正在發生轉變,印度已開始思考和採取更具戰略性的行動。

近年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不少變化,這也對印度提出了多重挑戰,如何在印度總理莫迪政府的「連接西方」(Link West)的政策範圍內加強與中東的合作是一個不小的課題。中東的局勢變化使一些地區國家與印度走得更近。

印度與沙特的關係

2006年1月,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已故)訪問新德里,這是沙特50多年期間第一位訪問印度的領導人,因此也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分水嶺。2010年,印度總理辛格簽署《利雅得宣言》,該宣言為加強安全、國防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奠定了框架,他也成為印度30年間第一位訪問沙特的總理。

印度總理莫迪,圖源:Hindustan Times

儘管800萬印度人生活在海灣國家,他們每年向國內匯款約530億美元(截至2015年),但過去幾十年雙邊跨境投資仍微不足道。然而,隨著莫迪的上任,情況似乎也在發生變化。在過去的幾年裡,他與海灣國家領導人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自莫迪2014年當選以來,他將外交政策作為優先事項,期間共訪問了8個中東國家和地區,超過了他的四位前任的總和。過去五年,莫迪推動了一項積極戰略,即與沙特、阿聯酋和以色列合作,以吸引投資並建立更深入的安全夥伴關係。

2018年7月,莫迪訪問利雅得並會見國王薩勒曼。兩位領導人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會談,簽署了五項關鍵協議,涉及從反洗錢到販毒等問題,兩國還商定通過專家和軍事官員互訪加強雙邊防務合作的必要性,並建議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今年2月,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首次訪問新德里時表示,他認為未來兩年內,沙特在印度將擁有1000多億美元的潛在投資機會。印度國有油氣公司(OngcVidesh)用6億美元收購了阿布扎比的一個海上石油區塊10%的股份。

莫迪與沙特王儲在新德里會面,圖源:foreign policy

此外,沙特阿美和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已同意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投資440多億美元建設大型煉廠。2018年5月,沙特石化巨頭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考慮持有印度古吉拉特邦一家價值46億美元的石化工廠50%的股份,該工廠位於莫迪的家鄉。

安全合作也是沙特王儲訪問新德里的一個重點,當時雙方同意合作生產「海軍和陸地系統備件」。在一份聲明中,沙特承諾與印度分享更多情報,以促進反恐合作。

印度與中東其他國家的關係

印度若想實現其參與全球事務的願景,就必須與能源豐富、戰略意義重大的海灣地區建立深厚的聯繫。阿聯酋也是印度在海合會六國中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

莫迪訪問阿聯酋,圖源:Khaleej Times

近年,印阿在國防領域的合作也在逐步深化。2016年5月,Manohar Parikkar成為第一位訪問阿聯酋的印度防長。在此基礎上,雙方建立了強有力的戰略夥伴關係,並聚焦於反恐合作和戰略防禦領域。

2018年,阿聯酋引渡了三名因腐敗指控而在印度被通緝的人,印度駐阿布扎比大使將這一舉動歸因於「個人接觸」,這顯然暗示了莫迪與阿聯酋領導人的親密關係。在近期的印巴武裝衝突中,阿聯酋也在緩解緊張局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10月,迪拜港口世界公司獲得了7800萬美元的特許權,將在印度最大的集裝箱港口孟買開發倉儲區。

此外,印度重視與以色列在先進軍事技術領域的合作。2012到2016年,印度成為以色列軍事技術裝備出口的第一大客戶,佔總份額的40%以上。印度新近還購買了包括54架攻擊型無人機、價值超過60億美元的Barak-8海上遠程地對空導彈系統以及價值20億美元的中程地對空導彈系統。

2018年,印度與阿曼簽署協議,後者允許印度海軍使用戰略港口杜克姆(Duqm),該港口能夠俯瞰阿拉伯海和印度洋。

最下方紅點為戰略港口杜克姆,圖源:wikipedia

印度避免在衝突中向任何軍事或政治聯盟提供援助。卡達危機爆發時,包括沙特、阿聯酋和巴林在內的9個國家與之斷交,印度外長在回應這場危機時稱這是「海合會的內部事務」。

隨著葉門危機的升級,印度政府於2015年在葉門實施了名為「拉哈特行動」的疏散行動。2015年4月,印度在亞丁港疏散和營救了數百名公民。這些公民從薩那被疏散到吉布地,超過4600名印度公民獲救。

與近年來印度與以色列或海灣國家的關係相比,印度與伊朗的關係也並未降溫。雖然受到美國制裁的掣肘,但印度也認識到了伊朗的戰略位置,已在伊朗投資查巴哈爾港( Chabahar )綜合設施,以期利用該設施繞開巴基斯坦,直接進入中亞和阿富汗,預計這將是印伊貿易關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印度為何擴大在中東的戰略利益?

印度在中東地區擴大戰略利益的背後有以下幾重因素:

首先,印度與中東關係支柱(即能源貿易)的戰略意義顯著提升。印度的政策制定者希望印度成為全球戰略強國,而石油對印度的軍事領域也尤為重要,對中東能源依賴度的提升就意味著能源貿易的戰略意義的提升。此外,中東地區的穩定也關係到大量印度僑民的切身利益。

第二,印度渴望在周邊地區安全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據一項調查顯示,94%的印度國民認為國家應擁有印度洋最強大的海軍,89%的人認為印度應更多發揮地區領導作用。印度政府認為,海灣和阿拉伯海對印度的利益至關重要。

第三,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相對下降以及地區多極化力量的增強,為印度的戰略參與和介入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空間。

結語

儘管印度在中東的戰略參與建立在冷戰時期的不結盟原則上,但其政策在過去幾十年中也在不斷演變。它走近以色列,深化與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合作,均未破壞這種現有平衡。

印度若想繼續擴大其在中東的戰略影響力,就須與地區大國找到更多的共同利益和戰略融合,比如保持與遜尼派國家的密切關係,不破壞與伊朗的關係,也不在政治上捲入該地區的任何衝突。

到目前為止,印度在中東地區推行的積極的「平衡」戰略可確保其能源安全,也可加速與該地區的經濟聯繫。然而,中東地區的宗派衝突、代理人戰爭以及各種不安全和不穩定因素都註定印度在該地區的利益將會紛繁複雜。

今日主筆 王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東研究通訊 的精彩文章:

魯哈尼伊歷新年講話:伊朗的問題源於美國
阿富汗問題和平解決,政治談判是最佳途徑

TAG:中東研究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