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戰爭新視界,專註近代戰爭歷史,鑒古知今 ,以史明理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第一裝甲師是德國在1935年成立的第一支裝甲部隊。1935年,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並吧掌權不久即開始秘密進行的防衛軍擴軍計劃端上檯面,而第一裝甲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而該師成立之初可謂是風光無限,該師的第一任師長是由德國騎兵上將馮·魏克斯暫代 ,可見德軍上層對其的重視。但時間轉眼來到1941年,此時的德國正逐漸陷入蘇聯人民戰爭的泥潭之中,而第一裝甲師也未能倖免,在這個地獄的熔爐里……

▼巴巴羅薩行動: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

德軍入侵蘇聯時,第一裝甲師曾活躍在前線各地作戰,包括東線的北段以及中段。

法國戰役之後,第一裝甲師即被調到第十六裝甲軍,成為東普魯士的第十八集團軍的一員。1941年3月,該師成為第四裝甲集群的預備部隊之一,並擴增兵員,為即將展開的入侵行動作準備。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1941年第一裝甲師第一裝甲團裝備了75輛三號F型坦克,與E型的差別是炮塔和車體前方多了一片30毫米的裝甲板。除此以外,炮塔、指揮圓頂蓋以及引擎均有小幅修改。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第一裝甲師下的工程連裝備了一號爆破坦克,改裝自一號B型坦克,這款爆破車採用車內操縱的纜繩操作臂,一次能鋪設50千克的炸藥。

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總共出動三個集團軍群,由七個集團軍、四個裝甲集群組成(裝甲集群其實就是裝甲集團軍)。當時,第一裝甲師是霍普納將軍所率的第四裝甲集群的一員,隸屬於陸軍元帥馮,李伯(von Leeb)所率的北方集團軍群。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從東普魯士地區出擊,穿過波羅的海諸國之後,即攻向蘇聯本土。北方集團軍群的目標是列寧格勒(Leningrad)。一個月之後,第一裝甲師仍持續向列寧格勒推進,並在杜納堡(Dunaberg)和蘇軍發生多次激戰。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第一裝甲師的第一裝甲團下編有兩個大隊,兩個大隊下各編有一個中型裝甲連,1941期間連內有配備四號D型坦克,而中型裝甲連的基本任務是支援輕型裝甲連的攻擊。當輕型坦克開始進攻時,這類較笨重的四號坦克就必須提供近戰火力支援,迎擊敵軍坦克,摧毀敵軍防禦工事及反坦克武器。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圖上是一輛三號H型坦克。1941年7月7日,少尉排長弗羅美正是以這一型坦克以一己之力摧毀了9輛蘇聯坦克。H型坦克採用新型的扣鏈齒輪和惰齒輪,並強化部分裝甲,以抵抗敵軍的反坦克武器,例如英軍的40毫米2磅炮(2-pdr),美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M5以及蘇軍的37年型45毫米反坦克炮。

東線中段

1941年10月,第一裝甲師被調到霍特將軍(Hoth)所率的第三裝甲集群,成為中央集團軍群的一員。1942年1月1日第一裝甲師參加了圍攻莫斯科的戰役,並在戰役前期的維亞濟馬戰役中,與第4裝甲集群一起,圍殲了大量的蘇聯軍隊,即便如此,依然在蘇聯寒冷的冬季和頑強的蘇聯人民的聯合反擊下,開始撤退。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戰爭初期,裝甲團下面的裝甲大隊本部連的編製與輕裝連相仿,不過本部連對了兩輛至三輛裝甲指揮車,以構成指揮及通訊平台。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在1941年一般一個裝甲大隊本部連中會有一個通訊排裝備2輛三號裝甲指揮車、1輛三號坦克;一個輕裝排,裝備5輛二號坦克;一個工程排,裝備3輛二號坦克。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第一裝甲師中的第七〇二重型步兵炮大隊裝備了這款「野牛」自行火炮,這輛裝甲車的武器是實戰中廣受肯定的150mm榴彈炮sIG33 L、11,而車體則是早期的一號坦克,這種榴彈炮可以作為直接或間接的支援火力。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該師還裝備了半履帶輕裝甲炮兵觀察車SdKfz 253,主要用來執行偵查任務。其偵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了解對手變化和運動方向。發動攻擊前,尋找突擊炮可以用最短時間支援步兵團的地點。讓突擊炮支援步兵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藍色行動:東線

1942年6月28日

德軍未在1941年冬季攻下莫斯科。到了1942年春季,蘇軍已從後方調來90個裝甲旅,讓德軍不得不大幅重整,以應對新的局勢。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1942年後,裝甲師開始配備四號E型坦克,四號E型是繼D型之後的大修改,E型增加了很多裝甲板,厚度在20mm到50mm之間不等,這個時間點的所有四號坦克,仍舊裝設75毫米L24短炮管戰車炮。

第一裝甲師在蘇聯日謝夫(Rshev)周圍作戰一整年之後,才撤出前線,回到法國進行補給整編。除了作戰損失之外,第一裝甲團第一裝甲大隊也被轉調至其他單位,讓第一裝甲師的兵力大幅縮減。該大隊轉調至新成立的第十六裝甲師,轉調之後即更名為第一一六裝甲大隊。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裝甲師的第三七坦克殲擊大隊裝備了「黃鼠狼III」坦克殲擊車,該車是一款過渡性的反坦克殲擊車,其配備的武器是一門火力強大的76.2毫米蘇制反坦克炮FK296,德軍在1941年的夏季攻擊戰當中曾擄獲大量該型火炮,而車輛底盤使用的是捷克制的38(t)坦克底盤,機動性能出眾。

第一大隊調出去之後,第一裝甲團的兵力只剩下一個大隊,即第一裝甲團第二大隊。接下來的六個月,該師兵力從未超過7輛四號坦克、26輛三號坦克以及12輛輕型二號坦克和捷克制坦克38(t)。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圖中所示是蘇制標準重型坦克KV-1在1939年的型款.這款坦克的裝甲比德制坦克還要厚實,武器是掛在低懸吊防彈盾甲上的76毫米L-11火炮。德軍通常在擄獲的坦克上方加裝一個指揮圓頂蓋,修改完畢後才編入德軍服役。在戰爭初期,KV坦克可以直接頂住德軍37厘米反坦克炮的炮火,完全不受損傷。因此,「紅軍」 或「蘇軍」坦克車手面對德軍這類武器時,經常是直接輾過去,以免浪費炮彈。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在日謝夫周圍的戰鬥中,第一裝甲師的坦克損失極為迅速,根本來不及補充,為了維持一定的火力, 只要是能用的坦克就會編入部隊,派上戰場。圖中所示是1942年型的KV-1坦克,其炮塔材料已換成鑄鐵,比早期的型款還要堅韌。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當長炮管的四號F2型坦克在1942年夏季抵達前線之後,德軍總算有了一款能和蘇軍匹敵的坦克,蘇軍的重型坦克是當時最優秀的坦克,性能遠優於其他盟軍坦克。

▼節節敗退

1943年11月

1943年1月,第一裝甲師先被撤回德國,然後移師法國進行補給休整。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一號F型坦克,該坦克是一款實驗用的小型重型坦克,有8輛該型坦克於1942年被送到第一裝甲師,進行實戰評估,該坦克的武器是兩挺7.92毫米MG34機槍。

第一裝甲師一直留在希臘,直到11月被派往烏克蘭,才再度返回東線。1943年12月,第一裝甲師被編派在日托米爾(Zhitomir)的第四八軍麾下,並參與第四裝甲集團軍在基輔(Kiev)所發起的反擊行動,然後又參與別爾季切夫(Berdichev)附近的防衛戰。蘇軍於1944年6月發起大規模夏季攻擊行動,殲滅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之後,第一裝甲師的主要任務便是反擊蘇軍一當時, 第一裝甲師已被編派在第四八軍麾下。隨著德軍的南翼失守,第一裝甲師也只能一路撤退,退守至維斯杜拉河(Vistula)後方。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SdKfz 251.16噴火裝甲車,這款車曾裝備過第一裝甲師工程連,其是由多功能的SdKfz 251半履帶裝甲車改造而成,能裝載700升噴火燃料,足夠進行80次火焰噴射。

該師在1944年10月被調往匈牙利。1945年5月,該師在奧地利向美軍投降。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黃鼠狼III」自行反坦克炮,裝備於第三七坦克殲擊大隊,這款裝甲車輛安裝了一門75mmPak 40反坦克炮,相較於之前一款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其火炮有所不同,且戰鬥室後置,自1943年4月至1944年5月該型自行反坦克炮總共生產了975輛。其可以適應任何戰場,可作為裝甲師及步兵師的反裝甲武器,曾用於1944年冬季的布達佩斯(Budapest)防衛戰,德軍在該次戰役匯總慘敗,布達佩斯最後落入了蘇軍手中。

深陷泥潭:德國第一裝甲師在東線的1941-1945

●五號G型坦克(豹式坦克),其在1944年大量進入部隊服役,但是到了1945年3月15日,第一裝甲師僅剩10輛能用的豹式坦克。

想了解更多近代戰爭的相關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議與疑問,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本文為戰爭新視界原創作品。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