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哺乳期間,寶媽的常見行為很容易導致回奶,不想寶寶受罪要避開

哺乳期間,寶媽的常見行為很容易導致回奶,不想寶寶受罪要避開

文|秘籍君

哺乳期媽媽最害怕的應該就是回奶了。這不僅意味著寶寶的口糧要斷掉,更可能會引髮乳腺炎,那種痛經歷過一次就刻骨銘心。於是,什麼食物該吃,什麼食物不該吃成了哺乳期媽媽最關心的事。可千防萬防,還是在某一天回奶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想要知道如何避免回奶,就要了解母乳分泌機制。寶寶吸吮時能夠刺激媽媽腦垂體分泌泌乳素和催產素,開始為產奶做準備。這相當於是告訴大腦:寶寶餓了,需要媽媽提供母乳了!泌乳素相當於產奶工廠,負責生產母乳。產生的母乳通過乳腺小葉和乳腺管到達寶寶嘴裡,寶寶就能吃到營養又美味的口糧了。

由此可見,充足的母乳離不開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寶寶的頻繁吸吮;二是腦垂體分泌泌乳素;三是乳腺管的運輸功能通暢無誤。這三個要素缺少一個,就會造成產奶量不足,甚至導致回奶。

哺乳期間,寶媽以下的這些行為很容易導致母乳分泌量減少,甚至慢慢回奶,不想寶寶受罪要避開。

哺乳期間,寶媽的常見行為很容易導致回奶,不想寶寶受罪要避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總是懷疑自己母乳不夠,每天要給寶寶喂好幾回奶粉

很多寶媽因為對純母乳餵養沒信心,沒生下寶寶前就囤下了奶粉。生產時因為前幾天母乳量不足,更是覺得自己母乳不夠。再加上家人對母乳餵養的不支持,甚至害怕寶寶只吃母乳吃不飽,於是奶粉就成了寶寶的主糧。

寶寶吮吸得少,媽媽腦垂體受到的刺激就少,泌乳素就會不足。少了這一重要條件,還怎麼能保證母乳充足呢?有些媽媽因為月子里幾乎是純奶粉,導致本來還有的母乳慢慢減少,直到回奶。想想也是可惜。

想要母乳充足,一定要堅定信心,讓寶寶早吸吮、多吸吮,這樣才能早早產奶。

哺乳期間,寶媽的常見行為很容易導致回奶,不想寶寶受罪要避開

為了下奶,剛出院就開始喝油膩的肉湯

寶媽生完孩子後,一般會在醫院裡住幾天。在醫院的幾天因為條件受限,飲食還算清淡。但剛一出院回家,老一輩就會做很多油膩的骨湯、豬蹄湯給產婦喝,說是多喝湯下奶。結果產婦喝著喝著,發現母乳不僅沒有變多,反而量越來越少。甚至有的寶媽因此發高燒,得了乳腺炎。

這其實是違背了泌乳需要的第三個條件,過於濃稠的肉湯堵塞了乳腺管,導致母乳淤積,排出不暢進而引髮乳腺炎。

其實,剛生產完的前兩周並不適合喝油膩的肉湯,相反飲食要清淡些。想要保證母乳量,只要保證身體攝入足夠的水分就行。只要飲食多樣、營養均衡,稀粥、果汁甚至白開水都可以下奶。

哺乳期間,寶媽的常見行為很容易導致回奶,不想寶寶受罪要避開

情緒大起大落,不穩定

很多寶媽會有這樣的經歷,跟家人生氣後,突然發現沒母乳了。趕緊用各種方法找補,折騰得夠嗆。

為什麼情緒對泌乳影響這麼大?這裡要提到泌乳機制的第二個條件——腦垂體的正常工作。畢竟腦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是統管激素分泌的,泌乳素也在它的管轄之下。寶媽情緒上如果大起大落,很容易妨礙腦垂體工作,回奶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生娃後瑣事多多,寶媽的情緒很難不受外界因素影響。這裡建議寶媽,切不可因小事置氣,在想要發火前想想寶寶的口糧,還是盡量保持平靜吧。家人也要照顧好寶媽的情緒,不要輕易惹她生氣。

你家寶寶是吃母乳還是吃奶粉呢?餵養過程中遇到過什麼麻煩嗎?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孩子從小個子矮,是長不高還是晚長?這些方面來判斷,家長要清楚
三歲前寶寶如何吃才能少生病?從中醫智慧里找答案

TAG:育兒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