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寵粉」導演蔣家駿

「寵粉」導演蔣家駿

「寵粉」導演蔣家駿

文|鐵皮小鼓

催更。

自打「光明頂一戰」的戲份播出後,日常催更便成了新版《倚天屠龍記》官微下的主旋律。

「6集不夠看,什麼時候才能等到『素手裂紅裳』、『屠獅大會』啊?」原著粉的要求大多很直接,目標明確地催更重場戲。

與之前「大撥哄」的動作戲討論不同,在不少金庸粉看來,新版《倚天屠龍記》不僅「很靈」而且有超越前幾版的還原度。

在金庸粉聚集的虎撲,關於新《倚天》的討論與細評甚至大有「屠版」之勢。

「寵粉」導演蔣家駿

同樣催更的還有在趙敏出場後,勢力漸起的「倚天女孩」。

「趙敏的花絮呢?楊左使的花絮呢?怎麼還不放糧?」等著看CP戲的粉絲們,不僅要求正片加更,還組隊催起了周邊。

憑藉對原著情節的高度還原和人物情感的深挖,新《倚天》終於在開播半月後,守得雲開見月明。

「金庸劇確實越來越難拍了。既要遵循經典原著,又要照顧到現代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和節奏,處理必須更細緻。」近日,在影視Mirror對導演蔣家駿的獨家專訪中,他這樣總結新《倚天》的創作體會。

「寵粉」導演蔣家駿


用影像還原金庸武俠

動作戲一直在探索

總觀金庸武俠,論武學路線大體可分「內力為本」和「唯快不破」兩種。這也是導演組對金庸先生的著作研究、討論的重點。

「《笑傲江湖》里,令狐沖學了獨孤九劍。其中,金庸提到的一個要點就是『唯快不破』,所以可以說《笑傲江湖》里的武功境界,講究唯快不破。《倚天屠龍記》的武學路線是以『內力為本』,包括各大門派的武功描述,金庸先生在小說中描述的一招一式也比較清晰。」

與《笑傲江湖》的「唯快不破」有所不同,內力很難用速度或者力量來表現,所以導演就更加細緻地展開了動作戲部分,同時用一些「反應」描述內功影響。

這其中就包括反托內力衝擊力的斷木、碎石,被「真氣」輕微扭曲的空間……

「寵粉」導演蔣家駿

竹筒搖晃顯掌風

「寵粉」導演蔣家駿

踏葉而行梯雲縱

當然還有「乾坤大挪移」的創造性呈現。

「小說里的『乾坤大挪移』比較抽象,它是一種內力,但怎麼挪、怎麼移,都不清楚。」過去特效技術有限,翻拍時主創們只能用煙、光或者快鏡頭一筆帶過。但蔣家駿不想在這點上「含糊其辭」。

「我們想,為什麼不用一種現代人能理解的概念表現呢?所謂挪移,可以就是時空轉換。」於是,在新版《倚天》中,我們就看到類似於「子彈時間」的挪移神功。

這招兒往小處,可以被張無忌用來奪簪子「撩妹」,大到可以定格時空搭救萬安寺塔上的眾人。

「寵粉」導演蔣家駿

即便對於熟讀金庸的武俠迷們,這種動作設計也算得上新穎。

論武功招式,金庸小說中也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腦洞大開想像而來的;另一類則是借鑒現實中的套路、招式加以藝術誇張。

上文提到的「乾坤大挪移」就屬於前者。對於此類武功,金庸先生筆法虛大於實,留白多於招式,便於翻拍時二次創作。

但對於後一類武功——如峨眉劍法、羅漢拳法——金庸先生則往往不吝筆墨,招招勾畫清晰。

就像光明頂上張無忌與滅絕師太對手的短短几招,小說了便用了近300字進行「白描」。

「寵粉」導演蔣家駿

對於這些動作戲,蔣家駿最初的設計是想讓觀眾招招看清。

於是,他就用了電影中常用的拍攝手法來摳動作細節——這就像拿著放大鏡拍戲,從招式分解到分寸感把握,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慢有助於展示過程,快有暢快流利的感覺。不過,現代生活節奏快,觀眾們可能很難拿出更多時間放在一部劇上。那我們就及時調整,對觀眾們負責。」

「寵粉」導演蔣家駿

在收到首播反饋後,蔣家駿決定根據部分觀眾意見,對後續動作戲的節奏進行調整。這種罕見的操作,引起了劇迷們的擁護,也讓他成了金庸迷口中的「寵粉」導演。


濃墨鋪情感重彩寫英雄

不過,在蔣家駿看來,動作戲可以為了觀賞性官方「倍速」,但情感戲卻不能妥協。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小說里很特殊的一本,它前後跨度近一百年,幾代俠客依次出場。

從郭襄、張三丰的前緣到張翠山、殷素素的相遇,在原著小說共四十回的篇幅中,張無忌到第七回才出生,而趙敏更是到了二十三回才登場。

金庸先生在無忌成年之前,寫了上一代、甚至兩代的很多人物,情感也非常豐富。我不能為了讓主演儘快出場,就把這些全部省略掉。

事實上,從張無忌的成長史來看,如果沒有小時和義父謝遜之間的親密相處,如果沒有謝遜捨身保全無忌一家的伏筆,張無忌此後為瞞義父下落與眾俠為敵的舉動就沒有根據。

「寵粉」導演蔣家駿

同樣,如果劇中沒有細描張三丰為給少年無忌療傷,不惜前嫌盡釋地去少林求醫的情節,那麼無忌長大後為何那麼容易同情他人、放棄仇恨,也就變得不那麼可信。

「寵粉」導演蔣家駿

我們在前半段,盡量多一些鋪墊,多一些細節。這樣人物才能立體起來,也讓金庸粉感受到我們的用心。」蔣家駿認真地說道。

這種初衷顯然被原著粉們捕捉到了。

在對新《倚天》的討論中,「最『寵娃』的金毛獅王」常被劇迷們掛在嘴邊。而導演在張三丰身上埋下的「鐵羅漢」梗,也被不少書迷津津樂道。

「寵粉」導演蔣家駿

當年張三丰正是從郭襄送給他的鐵羅漢身上,學會了羅漢拳。翻拍因為篇幅問題,沒能把那段前史容納到劇中,導演便用這樣的細節進行致敬。


挖掘「無忌愛情故事」之外的江湖

《倚天屠龍記》不是「趙敏傳」「周芷若傳」,也不是兜兜轉轉的「無忌愛情故事」。它繪出的是子承父志、英雄相惜的江湖圖景,激蕩的是朝代更替的亂世風雲。

在蔣家駿看來,再次翻拍這部小說,想要找到新意,就得從已經被詮釋過多遍的「三角關係」中跳出來。

「首先,要扎紮實實地把張無忌的成長拍出來。」在新《倚天》中,蔣家駿為金庸迷們奉上了有史以來最「保真」的「千里送不悔」和「六大派圍攻光明頂」。

「寵粉」導演蔣家駿

「『千里送不悔』是張無忌成長中最重要的環節。他信守承諾,完成了一次託孤重任,證明了自己的擔當,從心理上真正長大了。」在蔣家駿看來,這一路最能展現張無忌磨難中成長的歷程。

為了拍出這種磨難感和時間跨度,劇組不僅去了積雪未融的新疆阿勒泰,還先後在寧夏的沙漠和荒山中取景,最終完成了如今氣勢宏闊的電影級鏡頭。

「寵粉」導演蔣家駿

「寵粉」導演蔣家駿

同樣,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的「閃光時刻」也是張無忌人生中的高光。

人多、場景大、動作戲難、大開大合的情感戲多……種種原因讓「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成為了《倚天屠龍記》中最難拍的段落之一。

為了把這兩集多的戲拍得層次清晰、情感動人,蔣家駿整整用了一個月。從殷野王出場開始,到殷天正受傷讓無忌救場;從他和每個教派的競技,到周芷若刺出的關鍵一劍,重點情節一個不落。

「原本,他難擋江湖險惡,只能化名曾阿牛。是在光明頂上所掌握的兩項神功和那一場歷練讓他重新做回了張無忌,也真正從少年變成了一位大俠。

「寵粉」導演蔣家駿

除了張無忌的主線外,蔣家駿還在上一輩的情感糾葛中挖出了新意。

其中最典型的,除了觀眾們津津樂道的楊逍、紀曉芙CP的「暗線明拍」,還有滅絕師太的立體化。

「寵粉」導演蔣家駿

「滅絕兩個字,說的不是沒有人性,而是絕情。」金庸在小說里對滅絕師太的描寫是『甚美』,她並不『仇男』,只是一個因為痛失愛人而心死的人。

因為下了決心要重新塑造這個角色,他多次深聊,終於請來周海媚出演這個角色。

「她其實並不想殺紀曉芙,所以在處死她前不僅要把掌門之位給她,還連問了她好幾遍到底殺不殺楊逍。在不得不下手之後,她的痛苦也是刻骨的。」

「寵粉」導演蔣家駿

新版《倚天》中這段戲,拍得極其動人。可憐、可愛、可恨的滅絕師太躍然屏上,再也不是觀眾心目中刻板的「姑婆」形象。


「後金庸」時代拍武俠

從新《射鵰》到新《倚天》,蔣家駿的金庸劇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作者標籤」:

情節與人物上,尊重原著、敬畏經典;製作上偏愛實景拍攝,動作戲紮實出彩;演員選擇上,戲骨與新人搭配,教學相長;包裝上,懷舊音樂與老版演員的客串,恰到好處地撩撥記憶……

也正因如此,蔣氏金庸劇收穫了一批以「原著黨」為代表的忠實擁躉。

過去,蔣家駿一直把尊重原著當作金庸劇翻拍的唯一秘訣。然而,在這次專訪中,他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金庸先生的小說已經拍了那麼多版,我們再次翻拍的時候,能不能挖掘出一些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出來,這很重要。」

「寵粉」導演蔣家駿

在他看來,在保證人物性格、故事脈絡不改變的情況下,可以把情感往現代人的思維、節奏上靠一靠。「當然,在靠攏的同時也要把握平衡,不能讓原著粉覺得是『魔改』。」

「我很珍惜能在還有很多『原著粉』的時代拍金庸劇。」

在蔣家駿看來,如今翻拍金庸劇,雖然因為已經有多版劇集詮釋在先,存在壓力,但大家對金庸的武俠世界和人物是熟悉的,關心的。

如果再過10年、15年,面對下一代年輕觀眾,那時候再拍金庸劇恐怕就得更與時俱進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金庸。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致敬經典,也能走進現代觀眾心中。」

讓金庸粉看到誠意,讓新觀眾看到快意。在「後金庸」時代拍武俠,才許只有這樣,才算算得上真正的「寵粉」導演吧。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編輯 | 崑崙

校對 | 黃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