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殺死盜版的新邏輯

殺死盜版的新邏輯

殺死盜版的新邏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數字內容版權保護這件事又有了新進展。

互聯網數字內容版權存在大量盜版侵權問題,多到何種程度呢——相關事件頻頻成為社交媒體上的「頭條」。

近兩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火熱,催生出了一批做版權區塊鏈的企業,號稱能提供便捷、價格低廉的版權登記方案,簡化確權、授權、維權等流程,人們似乎看到了「殺死盜版」的曙光。然而在「噱頭」之外,激起的浪花有限。

在 3 月 28 日,2019 中國版權服務年會在京舉行,在大會舉辦的第九屆 DCI 體系論壇上,主辦方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聯合新浪微博、迅雷、京東等國內多個重量級互聯網平台,發布了中國數字版權唯一標識(DCI)標準聯盟鏈,用區塊鏈技術完成版權保護。其中,迅雷為 DCI 體系區塊鏈技術合作方之一。

同樣是區塊鏈 + 版權的故事,但這一次讓人有了點盼頭。


版權問題的根本

版權問題屢禁不止,根據維權騎士發布的《2018 年度內容行業版權報告》,2018 年被侵權的作者佔全體作者的 41%,而在內容層面,平均每篇內容的被侵權量為 7 次。去年第二季度僅微信公眾號內容遭疑似侵權次數就超過了 30 萬次。

殺死盜版的新邏輯

2018 年度內容行業版權報告 | 維權騎士

雖說區塊鏈還沒表現出顛覆互聯網的能力,大規模上鏈的必要性也還沒有體現出來,但在版權保護方面,人們對其抱有很大希望。

在一些企業試水之後,雖然「浪花有限」,不過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先說問題。

為何過去的版權區塊鏈服務沒能達到預期?

版權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當侵權發生時,能及時進行溯源和確權。同時輔以高效的授權和交易體系,方便版權的使用和流通,從而逐步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

在任何情況下,維權都要以確權為基礎和前提。過去,大多數版權區塊鏈服務公司能夠做到的只是證明某個人在某個時間在某個平台上發布了某個作品,而不能夠證明發布人與發布作品之間的權屬關係。

區塊鏈能夠做到溯源,但傳統的物聯網手段也能做到,射頻識別等技術已經應用多年,區塊鏈能做的是信息在流轉環節不被篡改,而上鏈信息是否準確,區塊鏈本身是無能為力的。

根據《作品自願登記試行辦法》第六條,「在登記後發現與事實不相符的,作品登記機關應撤銷其登記。」,所以即使將區塊鏈技術與線下機構聯合起來,提供對接公證處和律所等服務,也無法迴避原始數據是否乾淨的問題。

根據區塊鏈的防盜版邏輯,只有各種版權內容數據都上鏈了,並且都在同一個鏈上時,才能做到精準的侵權監測,這就要求這個區塊鏈平台能夠覆蓋所有的版權內容生產者,保證原始數據的「乾淨」,這樣才能夠讓「版權保護」真正落地。

眾多版權登記平台,都承諾通過全網搜索的方式,追蹤作品的傳播路徑,對侵權行為進行監測。然而互聯網龐大紛雜,形形色色的協議和格式使得數據的獲取並非易事,且對伺服器的計算能力也有巨大挑戰,聲稱的「全網搜索」能實現幾分也是未知,監測效果令人生疑。

除此之外,對於版權保護,BAT 這些互聯網巨頭們並非坐視不管,近些年也都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氣,根據《2018Q2 內容行業版權報告》顯示,「各平台治理效果相比往期改善顯著,平台自發重視版權,普遍認可版權治理對內容生態的正向作用。」

不過,也都是分而治之,沒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平台。中國數字版權的持有方十分分散,要將這些海量、分散的版權都聚攏起來,一起上鏈,絕非易事。

如此看來,在數字內容版權保護這件事情上,如何能夠真正實現全網的侵權監測是問題的關鍵。如果不能夠及時準確發現侵權行為,那麼登記的版權不過是一張白紙,毫無意義。這時的難點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利益協調問題,畢竟時間能夠逐漸解決技術缺陷。


版權保護的新方向

再說希望。

版權這個問題關乎錢和聲望。要基於區塊鏈技術來實行版權保護,根本在於需要這個平台對行業有足夠的號召力來實現全網監測,且是中立、公正、透明的第三方組織,那麼只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這樣的國家機構能夠符合這個角色。

根據以上推斷,未來,綜合各方平台、實現全網範圍內的數字內容版權保護,DCI 體系或許是「唯一」的答案。當然,上述提到的那些問題,它也都得去面對。

版權服務,標準先行。

這裡要仔細介紹一下 DCI 體系。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版權局)的直屬事業單位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在 2010 年提出了以「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簡稱 DCI)為基礎的數字版權公共服務新模式—DCI 體系。

因此,DCI 體系可以說是官方的「權威」數字內容版權服務平台,地位不言而喻。

DCI 體系以數字作品在線版權登記的模式為基本手段,為互聯網上的數字作品分配永久的 DCI 碼、DCI 標,頒發作品登記證書(電子版),並利用電子簽名和數字證書建立起可信賴、可查驗的安全認證體系。

在國外,也有相似的體系。美國從 20 世紀 90 年代末開始研究建立「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簡稱 DOI)體系,通過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永久性標識,來確定數字內容的網路位置屬性。DOI 體系與 DCI 體系有些相似,不過受制於技術,它只能來為數字內容頒發一個「身份證」,聲明其網路位置,而無法解決互聯網條件下數字內容的版權確權、維權與利益分享問題。

根據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官方提供的信息,DCI 體系具有三大基本功能:數字作品版權登記、版權費用結算認證、監測取證快速維權。綜合支撐建立起包括版權確權、授權、維權在內的全流程版權綜合服務體系,並與現有互聯網版權運營平台進行嵌入對接,以嵌入式服務方式實現一體化服務。

殺死盜版的新邏輯

DCI 體系 |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按照規劃,以上功能、服務的落地都將基於 DCI 標準聯盟鏈。以能夠支持大並發量處理的區塊鏈技術為基礎,DCI 有望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國際上領先的數字內容版權保護體系。

挑戰也隨之而來。未來,DCI 標準聯盟鏈要面向的可能是上億用戶,未來要禁得住全國億萬人民的使用、億萬條數據的登記和交易,隨時會產生訪問高峰,如果區塊鏈性能不夠,就會出現擁堵,造成訪問緩慢甚至失敗,影響確權和交易。另外,用戶在進行版權交易時,必然要求是瞬間完成、瞬間確認,而傳統區塊鏈技術的響應不夠快,需要數分鐘甚至幾十分鐘的交易確認時間。

作為新發布的 DCI 聯盟鏈的技術提供方之一,迅雷通過已有的區塊鏈、雲技術、項目資源、行業資源等支持 DCI 體系應用建設。

殺死盜版的新邏輯

迅雷鏈總工程師來鑫 |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迅雷鏈已經打造出採用了同構多鏈技術架構的百萬級 TPS 底層區塊鏈技術,能夠服務大並發量的區塊鏈應用。」對於上述面臨的兩個挑戰,迅雷鏈總工程師來鑫表示。而瞬間完成、瞬間確認的用戶需求,迅雷鏈則通過改進共識演算法,讓所有交易得以實現秒級響應。來鑫補充說:「而且這種響應是確定性的,不會出現分叉回滾,保證了版權交易的實用性。」

文字、圖片、視頻、VR……數字內容版權生態的豐富,對底層性能提出相當高的要求,不斷湧現出的豐富版權類應用,需要底層區塊鏈具備超強的技術擴展性。來鑫表示迅雷鏈目前的技術已經具備足夠的擴展性,能兼容多種虛擬機,不止版權行業,環保、溯源、保險等十幾個實體行業的解決方案也已完成落地。

以迅雷鏈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性能的突破,正驅動版權保護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在有了 DCI 標準聯盟鏈這個明確的「方向」之後,剩下的就是埋頭前進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3.5 萬刀最親民 Model 3 與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一起發布,這才是 Elon 的大招
自己劇透自己之後,這場蘋果春季發布會有了更多懸念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