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最有錢的王朝,卻因為太有錢而亡國了,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中國最有錢的王朝,卻因為太有錢而亡國了,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很多人都說:皇帝的權力來源,其實,就是「有秩序的暴力」,所以,皇帝必須「壟斷暴力」。正因為是皇帝本人直接掌握和壟斷暴力,所以,除皇帝之外對軍事工作統籌全局的軍事工作者是不允許出現的。這就是兩宋三百多年來,無軍閥內亂的最根本的本質核心所在。

當然,如此做法也導致了宋朝「重文輕武」的局面。

以至於,現代人評論宋朝的時候,多數人都會說:這個朝代有著不錯的文化,但是,其軍事和政治方面卻薄弱的不堪一擊。對待戰爭,它就只會割地賠款,簽訂恥辱條約,即便手中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大將,也不會去好好利用,甚至是破害忠良,這讓人不禁唏噓。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宋朝時期各民族勢力爭相崛起,從契丹族成立的遼國,到女真族成立的金國,再到党項族成立的西夏國,還有後面的蒙古族成立的蒙古帝國,不管是哪個民族都不容小覷,可以說,這些少數民族非常的驍勇善戰,民風彪悍。儘管如此,宋朝在軍事對戰中面對這些強國時也是屢戰屢敗,幾乎沒有將對方團滅的戰爭。但是,外交懦弱的宋家王朝卻存在了三個世紀之久,可以說,這真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歷史朝代。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宋王朝擁有強大的財力支撐。宋代的貨幣經濟非常發達,用黃仁宇老先生的理解:「宋代是歷朝歷代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嘗試用貨幣和數字管理國家的。」可以說,其經濟繁榮程度可謂是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海外貿易等等... ...從而,一旦發生戰爭就會花錢求和。

但是,如此有錢的大宋王朝,最終,還是敗在了自家的軍隊手中。

在北宋時期,物質文明迅速得到發展,南宋時期,甚至,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後人評價宋朝,幾乎都為之武力薄弱而惋惜,宋王朝擁有繁榮的商業,豐富的稅收,可是,即便如此,面對北面的金國一次次來犯,宋朝的戰鬥力更是越來越弱,不得已逐漸往南逃跑。南宋時期,直到最後一個皇帝趙昺被逼跳海,以荒唐之勢落下宋王朝大幕。

宋朝結束了五代軍閥混戰,宋太祖趙匡胤功不可沒,這是他對歷史的貢獻,還百姓安居樂業。但是,當時上層人物不務正業,最終,造成了後來的悲劇。高官里其實有非常好的抗金英雄,比如:李綱、岳飛等人,可笑的是,朝廷居然罷免了李綱的官職,對岳飛父子更是以莫須有的罪名砍頭。這樣的不明忠奸,也讓張邦昌,秦檜等賣國賊橫行霸道,國運之勢更是急轉直下。

當其潰敗不堪之時,大宋王朝也只想以表面和平來解決戰爭,不主張進攻,最終,導致軍隊消極防守,毫無鬥志可言。縱觀南、北兩宋300年歷史,起初也是希望建造一支像牧民民族一般驍勇善戰的隊伍。但是,這支原本保衛國土安全的軍隊卻被安排去修葺城牆,沒有按時訓練最終荒廢了兵力。本來有自家發明的火器卻所有人被所忽視,宋王朝的軍事力量更是一弱再弱。

讓我們追溯到宋太祖趙匡胤初建之時,那時候的朝廷禁軍只有19萬人。在人數不足的情況下,尚能攻打兩次遼國,雖然,沒有取得戰事的勝利,卻也能與之抗衡一二。此後的幾十年里,禁軍從19萬人增長到82萬人,再加上地方廂軍,總兵力甚至達到了125萬人之多。按說,這時候的宋軍戰鬥力應該非常強大,但是,沒增反降出現了「冗兵」現象。

只求數量不在意質量,當時政府設立軍隊的主要目的就是為防禦內外造反,所以,想以數量取勝卻忽視了軍隊的訓練。雖然宋朝的財政寬裕,遠遠超過了前朝水平,按說,應該有充足的資金去養兵,但是,很多官員中飽私囊,軍隊的財政反倒緊張。時間一長,甚至,允許軍隊經商來彌補財政空缺,如此一來,根本沒有人再好好訓練。

更加可笑的是:在宋朝,士兵織毛緞竟然成了自己的經濟財源。就是這種素質的軍隊,即便是對抗西北小國西夏的進犯時都是以完敗而終。之後,大宋政府回歸一如既往的解決辦法:繼續增加軍隊人數,從而,再次出現了經費虧空,最終,不得不擴大軍隊經商的局面。如此循環往複,士兵數量增多了不少,但軍力衰退嚴重,造成了惡性循環。

宋朝允許軍隊經商,軍營的生活社會化,有些將官甚至與地方惡霸維持著非法經營。在《水滸傳》有描述:張團練、張都監都是開辦「快活林」酒家的惡霸蔣門神的入股分贓同夥與庇護者。軍隊素質尚且如此,後面發生的靖康之恥,相信也就是一個在所難免的結果。

王安石早就對宋朝的軍隊情況有所察覺,他也試圖去改善,這也是他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建議:減少士兵數量,合併軍營,6年間裁軍36萬人。王安石新法一出,得罪了利益集團,不出數年,變法被廢,軍隊惡狀恢復如初,腐敗更為嚴重。

南宋時期的人口數量和國土面積驟降為北宋時期的一半,常備軍維持在70萬人左右,但是,戰鬥力卻更加低下,甚至,被經濟文化更為落後的游牧民族所征服。從這一件事來看,富國並不等於強軍。宋朝文化多繁榮,經濟多發達,軍事力量就有多薄弱。

並且,兩宋與其它民族始終沒能處理好政權關係,加之,多數時間沒能維持其統一的局面最終走向滅亡。後人對宋朝歷史評價比較保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怕是對這三百年的最好概述。

參考資料:

【《宋史》、《宋朝的經濟》、《宋朝軍隊的戰鬥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貶官什麼都喜歡將其貶到「嶺南」?其實,官員到此就跟流放差不多
蒙古帝國中,最厲害的男人是成吉思汗,那麼,最厲害的女人是誰?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