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珍稀小煤窯朱泥,全手工製作,手慢無

珍稀小煤窯朱泥,全手工製作,手慢無

對茶有高要求的人,對器也不例外。

而紫砂壺原料級別,幾乎直接決定了壺器的價值。

「好泥料配好工藝」,是固定不變的規律。

小煤窯朱泥,90年代封礦,如今泥料幾近陳腐30年。在起跑線上,就已經遠遠甩開了其他選手。

今天這把「全手工小煤窯朱泥茄段」,有太多重點,說它「壓箱底」也不為過,它有這麼幾個關鍵:

· 朱泥名家,朱巡夫婦,全手製作

· 稀有朱泥小煤窯,燒制難度高

· 收藏價值高,而且「好養活」

朱泥名家 師從大師

說起宜興的朱泥名家,秦巡夫婦自然是榜上有名的。

吳道靜,是秦巡大師的愛人,主攻全手工朱泥小品

壺藝受到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大師的指點。

因為泥料和名氣過硬,秦巡和吳道靜的朱泥壺,常常一做完,就被熟悉的藏家收走,留不了多久。

這把茄段小可愛,用料上:沿用了秦巡家藏多年的小煤窯朱泥。

工藝上:由吳道靜全手工打造而成。

手藝與泥料,一里一外,門當戶對,互不壓制。

胎骨亭勻,嬌憨挺秀

玩壺,講究「一眼貨」。

這把小茄段,入手的一瞬間,是非常令人驚艷的。

眼見一身朱紅胎衣,油潤飽滿,表面上的微褶,似縱向水波紋暈開,風起漣漪。

撫摸起來,如膏似脂,可見窯火燒制之到位。

驚艷過後,再細看胎骨。

茄段屬於花貨,但吳老師沒有濫用花貨元素。

僅以茄蒂捏造壺鈕,精緻小巧。

配以不滿盈握的小胖茄身,捧在手上只覺得骨肉亭勻,靈秀可愛。

細節處更是打磨到位

區別於大部分的茄段壺,這把全手的小茄段,身穩肩柔。

截蓋與壺身的線條延續,十分流暢,一彎揚起急收,壺流柔順優美,而不乏勁勢。

整個壺猶如一氣呵成,順流直下,流把相稱,尺寸合度。

這樣的形體,剛夠手掌包握,把玩趣味高。上手,就不忍放下

收藏價值高,是一把花貨的基本素養

剛剛上文反覆提到小煤窯,有些同學可能不怎麼了解。

這裡再碎碎念幾句:

就這麼說吧,它有「朱泥皇后」之稱。

自它開採一來,就屬於非常稀有的朱泥。

生坯收縮比高達25-30%,成品率不到5成,但是燒成後成水色優雅,冠絕眾泥,備受老玩家追捧、寵愛。

生胚和成壺收縮率對比圖(同款泥料君德壺)

可惜的是,隨著封礦時間加長,工匠手中的小煤窯泥料數量,在進一步下降。

所以,它的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再佐以秦巡夫婦的名氣,大家意會一下就好。

因著小煤窯的高收縮率,以及全手工製作的慢速度,這批壺的成品並不多。

像這樣壓箱底的好壺,真的是手慢無~

你這麼可愛,我養你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它,成就了台灣青心烏龍,如今以武夷岩茶的真面貌與你相見!
兩度獲世界金獎,茶名卻這麼奇葩,這款明前狗牯腦到底是何來頭?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