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內蒙挖出蛇形文物,在《山海經》出現過9次,證明夏朝存在!

內蒙挖出蛇形文物,在《山海經》出現過9次,證明夏朝存在!

國人都知道,我國擁有五千年左右的歷史,可在國外卻不是那麼回事兒。掌控國際史學界的西方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我們在初中歷史課本上所學的第一個中國王朝「夏朝」並不存在。雖說我國考古界啟動了致力於「尋找夏朝」的「夏商周斷代」考古工程,並且也在河南挖出了「二里頭」遺址,但西方人卻認為那僅是商代早期的部落遺址,予以否認!那麼,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呢?事實上,我國的奇書《山海經》早給出了答案!

首先,大家跟小編來簡單認識一下《山海經》這本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文地理學著作。《山海經》全書講述的並非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事情,而是上古期間的神話、志怪和人文地方風俗。在漢唐時代,《山海經》被列為「鬼怪日誌」,這便導致了它遠離學術研究文獻的範疇。可沒想到到了現代,考古出土的大量遺址和古怪文物,居然都能在《山海經》里得到證實,使得不少國人甚至是學者,開始對該書刮目相看!

《山海經》曾記載過一個巴國,裡邊生活著人面鳥身的怪獸;還有一個叫湯谷的地方,長有一顆扶桑神樹,上邊停留著一隻專門馱著太陽朝起夕落的太陽神鳥。然而,四川三星堆便出土了「青銅人面鳥身像」,跟書中的「巴國怪獸」一樣,同時還挖出了一顆高達4米的青銅神樹,枝繁葉茂,上面站滿了靈氣逼人的神鳥,儼然就是湯谷邊上的扶桑樹!也正因為《山海經》的光怪陸離,使它成為了考古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考古隊在內蒙古的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挖掘出了震驚世界的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有五六千年左右的時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以及陶器等古文物。其中,有五件無比精美的蛇形玉耳墜徹底震撼了考古人員。

玉耳墜的大小約為成年人的中指和食指並在一起時的樣子,呈灰白色,蛇的頭部、嘴巴和眼睛被精雕得清晰可見且非常光滑。由於遺址坑年代過久,裡邊並無發現跟蛇形玉耳墜關聯性很大的文物,因此可以說它是考古史上的孤品。對於考古專家而言,找出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歷史史料是當務之急,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種十分奇異的蛇形物品,在《山海經》中曾反覆出現過9次!

《山海經·海外西經》有提到夏朝第一個國君啟的形象為「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珥兩青蛇,乘兩龍」。這其中便描繪出了夏啟戴著刻有兩條青蛇的玉璜耳飾,跟紅山文化遺址上出土的蛇形玉耳墜不謀而合。

此外,書里還記載了巨人夸父、人面之神不廷胡余以及東海之神禺虢等七位上古諸神跟「珥蛇」相關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我國但凡挖出來的上古時代的文化遺址,定會出土大量的玉器,充分證明了玉器文化是反應華夏文明起源的載體。紅山文化中除了發現蛇形耳墜,還挖出了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紅山玉龍,令人驚嘆!

後世的史籍《竹書紀年》和《史記》等,均認為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我們再結合紅山出土的《山海經》里提到過的夏啟穿戴過的蛇形玉耳墜,不難證實夏朝的確存在於五六千年前的上古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述史地 的精彩文章:

火星的乾涸灘頭,疑似發現「潛艇」,專家:有力證明了兩件事!
火星發現「坐蓮」,構造無比精妙,專家:若是石頭我吃了它!

TAG:口述史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