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真正大度的人,普遍沒有朋友?心理學家給出三點解釋

為什麼真正大度的人,普遍沒有朋友?心理學家給出三點解釋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會聯想到厚黑學、偽命題,其實不然,今天我們要闡述的觀點是有社會心理學依據的。首先,健康的人際關係是提升生活幸福感的關鍵,朋友之間的情感交流讓我們有了更強的社會融入感。

生活中,很多人看上去很大度,對待身邊的人很好,但他們的人緣卻很一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有心理學家提出這樣的觀點:真正大度的人,普遍沒有朋友。

不被珍惜的「老好人」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是典型的老好人,他們不懂得拒絕,他們經常會把你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還重要。如果你做了讓他們不開心的事,那麼,不用你道歉,他們會「大度」地自我檢討,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如果他們經濟狀況比較優越,朋友找他們借錢,一般是不會準時還的,他們也不會主動開口找朋友要錢,因為在他們看來,主動開口要錢會顯得太「小氣」了。他們是不被人珍惜的老好人,活得也很憋屈,並且,這類人普遍沒有勇氣突破這種狀態,為什麼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靠著一味的遷就和取悅建立起來的關係一旦面臨衝突,或是取悅的戛然而止,就會不堪一擊,他們害怕遭受這種傷害。

一種普遍的現象是,正常情況下,如果某個朋友拒絕了我們的請求,我們一般不會生氣,但如果一個從不說「不」的「老好人」拒絕了我們,我們反而會生氣。畢竟,老好人周圍的人早已將他們的友好視作理所應當了。

過於中立

大度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他們對身邊的人包容且理解,在面對激烈的爭鋒時,他們往往會選擇中立,因為他們不喜歡參與衝突。所以,在遇到重大選擇需要尋求意見時,人們一般不會詢問這些大度的人,因為他們總是保持中立的,也就很難給出客觀、真實的評論。

中庸之道和中立是不同的概念,我們不能混為一談,大度的人經常保持中立態度,導致他們很容易在一些重大決策上被朋友孤立。

過於忍耐

大度的人往往最擅長忍耐,他們對別人總是表達了極大的寬容心。可是這並不是一個優點,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忍耐是一種美德,可是,時間一長我們會模糊忍耐的界限,校園霸凌的對象往往就是那些過於忍耐的人。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派克曾說過:「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裡,要想人生順遂,我們一定要學會生氣。」我們不應該讓忍耐成為別人傷害我們的武器。做壞事的人,不會因為對方的忍耐而心懷慈悲,那些欺負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的忍耐而尊重你。

心理學家建議,人際交往過程中,切勿一味地放低自己,包容對方,適度大度才是維持健康、和諧人際關係的關鍵。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心態決定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離婚後,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根本想像不到
心理變態者從事最多的10種職業是?越是聰明的人,心理問題越多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