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一向很聽張良的意見,為何韓信在被殺的時候,張良沒有求情

劉邦一向很聽張良的意見,為何韓信在被殺的時候,張良沒有求情

劉邦一向都非常聽從張良的意見,為什麼在劉邦殺韓信的時候,張良不願意替韓信求情呢?

其實,在歷史上,傻乎乎的給別人求情,往往沒有什麼好下場,比如說司馬遷給李陵求情,不僅李陵的全家老幼全部都死了,司馬遷也惹惱了漢武帝,差點要命,得虧是漢武帝還覺得他把書寫完還得有點用處,於是就給他實行了宮刑,以儆效尤。

司馬遷只是用嘴巴說個好話,李陵的那一位也不是非常殘暴的人。但是漢武帝就是這麼不講理,就是直接把它給實行宮刑了,司馬遷也算是張良的後輩。張良雖然沒有遇見這種事情,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張良是聰明人,怎麼可能不懂呢?

張良是三傑之首,理所當然的聰明人,蕭何都沒有他聰明,但是蕭何和劉邦從小就是發小,而且從來都和劉邦沒有過齷齪,一直都是好好管家,韓信也聰明,但是太過於聰明,而且還有自己的心思。

張良當初不過是韓國的一個亡國貴族,滿腦子都是復國,但是也沒啥好主意。還是後來在石橋上遇到了那個討人厭的糟老頭子。張良跑過去把人家的鞋子撿了,這才得到了自己的機會,之後他便有如神助,茅塞頓開。

要知道張良是韓王信的人,被借調給了劉邦。而這也讓張良遇到了更加聰明更加不要臉的高素質領導,張良知道劉邦就是他的機會,只有這種人才能夠成大事,幫自己報國讎家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於是張良放開手腳,再也沒有其他念頭了。

這個聰明人自然要做聰明的事情,秦朝滅亡之後西楚也垮台了,封賞功臣,在這些必要曲目過後,張良又在關鍵節點把握自己的人生,淡出,張良推掉3萬戶的封賞,請求只給自己留一塊地方,而留的是哪塊地方呢?因為他當初和劉邦相遇的地方,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讓這個劉邦一直記著過往的感情,這樣誰還好意思對他下手,而之後的日子,張良就好像一個影子一樣,在大家心中縈繞,卻一直都看不見身形,直到後來病逝。

在傳說中的張良就更加神奇了。他根本不要股份,直接裸辭,揮一揮衣袖不帶一片雲彩,而之後他也跑去雲遊天下修道去了。

張良稱病之後基本上就不再參與朝政了,也絕對不出面謀劃屠殺功臣的事情,就算你們熙熙攘攘,但是我依然不管。至於他給韓信說起那更是不可能的,雖然他們都是漢初三傑,但是,第一他們兩個沒有太深的私交,用不著自討苦吃,而且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自己就是一隻獵犬,自己躲還躲不及呢,還要去救別的狗。難不成自己傻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布讀三國 的精彩文章:

九千歲魏忠賢的上位史,不但眼光特別的毒,運氣還好到爆棚
占水源,殺人,打砸,韓國民間最嚴重的「排華事件」老蔣怒斥日本

TAG:阿布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