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他是東土禪宗第二代祖師,將一生活成了一部「俠客行」…

他是東土禪宗第二代祖師,將一生活成了一部「俠客行」…

領取你的專屬佛卡

文 | 禪叔

在安徽省安慶縣,有一座山,名為「岳西司空山」,山勢奇特,高聳入雲,山上藏著一座古寺,名為「無相寺」。

司空山上的無相寺,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叫做「二祖寺」,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曾經在此傳法給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因此這裡也是中國禪宗的祖庭。

二祖慧可大師,是西來傳法的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心子,也是達摩在中華大地上播下的第一顆禪的種子,從慧可大師開始,佛教禪宗的法脈蓬勃發展,幾經分化,終使禪宗弘揚八荒、流傳四海。

01

南北朝時期,梁國都城金陵。

高僧志公和尚奉詔入宮,想勸諫皇帝梁武帝,一定要留住西來傳法的印度高僧達摩。

沒想到,雖然志公和尚一路疾奔,可還是錯過了因緣——他入宮之時,達摩大師因為和皇上話不投機,已經被下令逐出宮了。

太極殿上,志公和尚問皇帝:「陛下,你可識得達摩?」

皇上剛才與達摩進行了一番談話,他像達摩炫耀:「朕登位以來,建寺安僧無數,功德大不?」

本來以為達摩會讚歎他一番,沒想到,這個胡僧竟然一臉冷傲地狠狠懟他:「無功無德!」

志公和尚問清了來龍去脈,痛悔萬分:「陛下可知,達摩東來,只為傳佛法心印,如今陛下將他趕走,怕是再難請回啊!」

梁武帝這才大驚失色,忙不迭地傳旨親兵快馬,再把達摩請回來。

可達摩祖師好歹也是個已經活了150多歲的、有個性的人兒,豈容你說趕就趕,想請就請?

何況,達摩此次東渡,是為了尋找一個人——此人不必貴為皇帝,也不必功德萬千,只需要做到一點,就是「不被欺瞞」。

在見了人稱「佛心天子」的梁武帝之後,達摩一定確定以及肯定,自己要找的根本不是這個皇帝。

既然無緣,多說無益,溜了溜了。

在長江邊,梁武帝的親兵終於追上達摩,但我若是不想留,誰能奈我何?他老人家在江邊摘了一片蘆葦,乘風而去,剩下一眾追兵在風中凌亂。

誠如古語所言: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

02

在當時的梁國,有一位年輕有為的僧人,名為神光。

神光的俗家姓姬,其父半生無子,有一日,父親對著諸佛祈禱說:「我家崇善,豈令無子?」

姬老先生禮佛的時候,感應到佛光滿室,殊為吉祥。

後來沒過多久,姬夫人懷孕,十月之後,生下兒子。為感念三寶恩德,姬老先生給兒子起名為「神光」。

神光自幼熟讀佛經,親近佛法,長到少年,發願要出家學道。父母無法阻攔,只好遂他的意,許他出家。

於是神光來到龍門香山寺剃度,拜寶靜禪師為師,隨師父學佛。

他遍訪名山名師,廣泛學習大小乘佛法教義,加之他天賦異稟,2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領悟佛法教義,名聲在外,信眾都來禮拜皈依。

從那時開始,神光大師開始登壇講法,他常年在雨花台講經,舌燦蓮花,頑石點頭,大眾都衷心信仰歸服,口口相傳。

雖然神光對佛法要義領悟甚深,但生死大事,始終沒有解決,神光心裡始終隱隱不安。

彼時,達摩祖師從金陵皇宮出來,準備北渡去齊國的時候,路過雨花台,當時神光正在講經說法,四眾弟子圍坐聽講,人人衷心讚歎,於是達摩也站在那裡聽了一會兒,聽完,他淡淡一笑,背著手搖了搖頭。

神光在法座上看到達摩在下面背手搖頭,於是追上前來問:「你為何搖頭?」達摩笑而不語,直接渡江而去。留下神光在江邊抓耳撓腮,心急如焚。

03

從遇到達摩開始,神光再也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夜夜夢到無常索命,小鬼問他:出家學道十數年,生死已解脫否?

每次從夢中驚醒,神光都淚流滿面。

一天打坐入定時,在定境之中,神光隱隱聽到一個聲音:向南行。

第二天,神光便收拾包裹,離開金陵,來到洛陽城,經過無數次輾轉打聽,得知印度的「壁觀婆羅門」達摩,如今在少林寺的後山,五乳峰的山洞中,日日面壁觀心。

神光費盡辛苦,找到那個山洞,終日侍立洞外,懇求和尚傳授佛法心印。

然而,達摩就當外面沒有人,打自己坐,面自己的壁,餓吃野果,渴飲山泉,連半個字都不搭理神光。

侍立洞外的神光,每天都碰一鼻子灰,直到秋盡冬來,達摩也沒有搭理他半句。

一個寒冷的冬夜,天降大雪,寒冷至極,神光依舊侍立洞外,尖刀一樣的寒風,一下一下地割著他的皮膚,這種寒冷和疼痛,是任何一個常人都難以承受的。

落雪之時,達摩出定,瞥見這個年輕和尚還在外面,心生不忍,於是走出來,問神光:「你,所為何事?」

數月以來,神光未曾得到達摩半句搭理,此刻達摩突然開口,神光來不及思忖,哽咽著跪倒在雪地里:「當為求法。」

達摩並不認可:「求法之人,不以身為身,不以命為命。」

沒有人不怕死,但修行,就是為了了生脫死。在生死大關面前,命,並不是那麼重要。

神光提起洞口砍柴的柴刀,揮手斬斷自己的左臂,在達摩面前立下flag:「只為求法。」

年輕僧人斷臂,鮮血染紅山頂雪地,達摩終於動容,答應收神光為弟子,並賜名慧可。

「諸佛法印到底如何?」慧可迫不及待。

「法,不從人得,我也無法傳。」達摩只丟下這麼一句話。

慧可徹底懵了:不從人得,從哪兒得????

慧可斷臂求法,結果沒有聽到達摩付法,反而告訴他「不從人得」!慧可心慌不已:「我心不安,乞師與安!」

達摩霸氣地伸出大手:「把你的心拿來,我給你安!」

神光再次陷入懵圈:「心?心在哪兒?我找不到我的心?」

達摩收回手:「那麼,你的心,我已經為你安好了。」

言下,慧可豁然頓悟。

圖:菩菩公園

04

拜師之後,慧可在達摩身邊,侍奉師父六年。

達摩預知歸期將至,將所有弟子召來,考校禪法心要。

同門師兄弟中,有人以「不執不離」為道,有人以「虛幻無實」為道,有人以「本無所得」為道,唯獨問到慧可的時候,慧可不發一言,上前一步,伏身禮拜。

達摩看著慧可,欣慰地說:「他們都只得到了佛法的皮、肉和骨,只有你,終於得到了佛法的精髓。」

達摩親自為慧可印證,並將四卷佛祖心要《楞伽經》及衣缽付囑給他:「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

付囑完畢。達摩終於完成了東渡傳法的大業,示寂,西去。

「吾意已終。」

至此,慧可大師接替達摩衣缽,成為佛教禪宗第二十九代祖師,中國禪宗第二祖。

05

時逢亂世,國國相爭,政權割據,好在梁國齊國周國皇帝皆崇佛,國土之內,佛寺萬餘,百姓亦敬信三寶,於是慧可出山,大弘禪法,座下投靠的弟子無數。

但達摩傳授的佛法心要,重在師徒之間心心相印、口耳相傳,不重佛經,不重打坐,很多保守派人無法接受,不願信服,於是流言四起,各國的霸主們心意反覆,慧可大師屢遭迫害,不勝煩憂。

於是他不再住寺說法,而是一襲僧服,遊歷於民間,應以何身得度,便以何身說法。

於是,百姓們常常能在菜市場里、酒肆里、賭場里、甚至屠宰場、妓院里,遇到慧可大師,大師慈悲普遍,不挑對象,不論是對酒鬼、對屠夫、還是風月妓女,都願傳授佛法,讓佛陀的恩澤遍布民間,可謂是:一音演暢。四眾皈依。

但這種做法,也引來很多人不滿,他們認為,慧可既然是大禪師,怎麼能出入酒館妓院這種骯髒的地方,這不是違背戒律么?

對於這種質疑,慧可淡淡回答:「貧僧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大師請講!」

「我自觀心,與你何干?」

「……」

在禪者眼中,一切皆平等,眾生有佛性,與其高高在上等人尋來,不如親近街道市井,隨緣說法,度化有緣人。

06

隋開皇13年,107歲的慧可大師,應邀來到成安縣,在匡教寺登台宣講《楞伽經》。

講經之時,緇黃慕義,縉紳景赴,珠羅溢目,車馬塞途。有走夫販卒、引車賣漿者,或拄鋤靜聆,或忘叫賣,或自任茶水冷去。

據傳,當時在講經台下,有一位面目猙獰的官員,在暗處認真聽講,仔細看,分明是廟宇中的閻羅王。

慧可講經,影響力如此廣大,一方面確實是利益人天的好事,可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個別僧人的不滿。

比如當時成安有個和尚,叫辯和,他本來在也在寺院中講經,但慧可一來,辯和座下聽講的人紛紛趕去聽慧可講經,再無人搭理辯和。

辯和心生妒忌,於是聯合成安的地方官翟仲侃,誣告慧可,說他離經叛道,散布異端邪說,使農夫輟耕,商不啟戶,是一大隱患。

翟仲侃本就是個粗莽武夫,聽了辯和一番讒言,立刻就將慧可大師抓來問罪:

「老和尚,你可知罪?你背叛佛祖教義,講什麼『身佛不二』,難道凡俗能和佛陀等同嗎?」

慧可回答說:「一切眾生均有佛性,皆當作佛」,這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得,並非異端。

慧可所言有理有據,翟仲侃難以回答。此時的辯和,像個輸紅了眼的賭徒,一心要贏這盤「賭局」,於是攛掇翟仲侃,對二祖用盡酷刑:廷杖、夾手指、鞭打。

但誰知,板子打在二祖身上,好似打在石頭上面,震得衙役虎口疼痛;即使用上夾手指的酷刑,二祖亦昂然挺立,面不改色。

酷刑折磨,辯和猶不解氣,稱慧可為「妖僧」,欲置他於死地。

二人編造了慧可的十條「罪狀」,呈報州府,判處慧可死刑,慧可安然承受,不作任何反抗。

行刑之日,成安百姓知曉慧可大師蒙冤,扶老攜幼前來拜別,二祖飲下百姓敬奉的茶,開示說:

「祖師曾教誨我:學佛持戒,無害於人,卻遭眾多苦難,為什麼?應從往劫中查找根由。

今雖無犯,卻是前世造下的孽債啊。故我今日受刑,償還累劫舊債。若我受戮,能使冤親債主滿足,我甘心受之,並無怨訴。唯望諸位,一心向佛,學道進德,精勤修持,我願足矣!」

四眾弟子,頂禮拜別,二祖點頭,微笑合十。然後大步登上刑台,從容就戮。

07

二祖受刑之後,屍身無流血,不腐壞,且異香彌遠。翟仲侃恐懼,命人將屍體投入漳河,卻見屍身在河面打坐。後來,二祖的弟子們打撈回二祖的屍身,安葬在成安蘆村,並建寺供奉,即現在的成安縣二祖寺。

後來,隋文帝聽聞此事,痛悔萬分,親自下詔曰:此真菩薩。並下旨重新調查慧可之死,嚴懲涉事官員。

達摩東渡傳法,慧可斷臂求法,自古以來,禪的智慧心心相印,自二祖始。

同年,隋文帝尊封慧可為「正宗普覺大師」;唐德宗時,又尊封為「大祖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叔論禪 的精彩文章:

生活要與佛法相應
歷史上的今天,是古代最「花痴」的節日,如今已經徹底消失…

TAG:禪叔論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