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三次以史為刀:殺人、廢皇帝,最後一位用它開創盛世

歷史上的三次以史為刀:殺人、廢皇帝,最後一位用它開創盛世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01

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漸成燎原之勢,漢靈帝非常憂慮,問中常侍呂強應對的辦法。

呂強作為宦官,卻和惑亂朝政的十常侍非常不同,他堪稱宦官的良心。

他向漢靈帝諫言:赦免黨人,誅殺貪官,考核地方官吏是否稱職。

漢靈帝覺得言之有理,很高興,當即採納,先赦免了黨人,下一步就要重用呂強來整頓官場。

中常侍們卻非常生氣,怎麼看呂強都是沖著他們來的,因為黨人是他們勸皇帝殺的,不稱職的地方官大部分都是他們的親戚,而貪官,正是他們自己。

這些中常侍聚在一起,商討幹掉呂強的辦法。

最後由趙忠拍板,還是充分發揮特長,用屢試不爽的方法--誣陷。

之所以說是特長,主要是由於漢靈帝對他們說的話一般都深信不疑,曾言: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其中的趙常侍,就是太監趙忠。他確信,老母親說話,漢靈帝還是要聽的。

確定了方法之後,剩下的就是選擇一個誣陷的理由。

這可真不好找,說呂強生活作風有問題吧,呂強是個太監,客觀事實不允許。說他貪污吧,呂強兩袖清風,沒有把柄。說他工作不力吧,呂強恪盡職守,上書從來沒斷過。

不僅沒斷過,每次上書還寫的博古通今,尤其愛以史為鑒,如"臣聞高祖重約,非功臣不侯",寫的有理有據,頗具文采。

如此一個兢兢業業,作風過硬的宦官,呂強對下一步整肅官場的工作,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這種信心來並非空穴來風,自己忠心為國、從無劣跡,平時就愛窩在家裡讀讀書,知道你們愛誣陷,但是誣陷我什麼呢?總不能誣陷我愛讀書吧?

結果,還真是。

翌日,趙忠向漢靈帝報告,聽說呂強最近在家深入研究歷史,特別是對《霍光傳》反覆研讀,並和被赦免的黨人共同交流讀書心得。還聽說呂強的兄弟們都貪贓枉法。

《後漢書》:趙忠、夏惲等遂共譖呂強,雲與黨人共議朝廷,數讀《霍光傳》。強兄弟所在並皆貪穢。

漢靈帝聽完,立即派中黃門去傳呂強,中黃門臨去之前,漢靈帝還特別囑咐:帶著刀去。

呂強看到中黃門帶著刀,非常驚訝,等到弄清皇帝傳喚的緣由後,他立刻清楚這次誣陷,將使自己在劫難逃。

如果只是誣陷自己結黨營私和親戚貪污,還可以解釋,讓有關部門查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說自己讀《霍光傳》,那自己這次非死不可了,《霍光傳》是《漢書》中的一章,總不能說自己沒讀過前朝歷史吧,憤怒的呂強不想受牢獄之辱,拔劍自殺。

02

《霍光傳》的威力為何如此巨大,能逼的呂強當場自殺,這還要從霍光其人說起。

西漢的霍光論名氣不如他的哥哥,因為他的哥是霍去病,但是論做官,霍去病絕對要甘拜下風。

霍光的官做到什麼程度呢?他曾經親自選了一個皇帝,覺得不滿意,又親自廢掉了。

所以漢靈帝聽說呂強在家研究《霍光傳》,感到恐懼也情有可原。

如果說趙忠誣陷呂強結黨和家人貪污,呂強尚能辯解的話,對於那條要命的「數讀《霍光傳》」,就只能束手認栽了。

因為殺人誅心,從來都是百口莫辯。

03

除了漢書的《霍光傳》,還有一本書的威力更加巨大。

讀了他,可以分分鐘讓皇帝下崗,這本書稱為《尚書》,《霍光傳》的主人公霍光,就曾經用過它其中的一章。

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嗣,漢武帝的孫子劉賀被招入朝,接受皇帝璽綬,承襲皇位。

這位新皇帝從自己的封國帶來了親信班底,將朝廷的一乾重臣排斥在外,特別是輔政重臣霍光。

史載:從官更持節,引內昌邑從官騶宰官奴二百餘人。

身為漢武帝的顧命大臣,漢昭帝的行政代理人,權傾朝野的霍光在新皇帝身上感受到了排斥與威脅。

當霍光最終看到這位新皇帝給自己親信申請的工作崗位後,他知道,一場血雨腥風即將上演。

史載:(昌邑)王相安樂遷長樂衛尉。

原來新皇帝想讓自己親信做的,是掌管整個京城武裝,如果一旦實現,本就遭到排斥的霍光便凶多吉少。

霍光開始動了政變的心思,為了保命,廢掉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新皇帝,在老劉家裡再選一個。

和趙忠對付呂強時不好找理由不同,這位劉賀皇帝非常坦誠直率,從不掩飾真實的自己,到京城登基短短27天,就讓朝中大臣們見識了什麼叫做桀驁不馴、荒淫無度。

霍光稍微一打聽,便收集了查有實據的罪狀一籮筐。

太后對這位新皇帝也沒有什麼好感,到時肯定會下旨同意,萬事俱備,霍光卻陷入深深的憂慮中。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情沒有解決,這件事不解決,自己寧願死,也不能廢掉皇帝。

霍光雖然權傾朝野,但是哪怕權淹朝野,說到底,他也只是個臣子而已。

臣子廢掉皇帝,是不忠,想到被後世史官口誅筆伐,寫在史書里曝屍千年,這個罵名,他實在是背不起。

憂愁煩悶的霍光叫來了大司農田延年,他知道這位老兄是歷史達人。

霍光問田延年,你讀史書的時候,有沒有讀到過丞相廢皇帝的例子?

學霸田延年愣了一會,霍光一看田延年的表情,心情便沉到了谷底。

連這種學霸都沒讀到過,看來歷史上是找不到人背書了。

可是身為學渣的霍光,不能理解學霸的世界。

田延年之所以愣神,不是想不到,而是一下子想到太多,他當然清楚霍光的意思,當朝新皇帝驕傲不遜,極有可能是個絕世昏君,他想鼓勵霍光堅決廢掉他。

所以這位學霸在所有的廢掉皇帝的歷史記載中,選一個能堅定霍光信心的。

片刻之後,他選擇了《尚書·君奭》《孟子?萬章》等都有記載的伊尹的故事,他知道自己說出這段歷史,當朝皇帝就要立馬下崗了。

田延年對愁眉不展的霍光普及歷史知識:殷朝的宰相伊尹,為了保全王室放逐了當時的皇帝太甲,後世都讚揚他忠心,如果您能仿效,就是漢朝的伊尹啊。

要什麼來什麼,霍光看著學霸田延年,露出了笑容。

史載: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後世稱其忠。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

劉賀的皇帝是做到頭了,沒幾天,下定決心的霍光率領朝廷百官,請了太后旨意,將劉賀廢為庶人,不僅如此,還附送一個稱號留作紀念--漢廢帝。

04

修史是每個朝代的傳統,不管是盛世,還是比較窮的朝代,統治者都必定組織人力財力,修好必修的一本---前朝的史書。

究其原因,除了證明王朝的正統性之外,統治者主要用來借鑒,以避免王朝覆滅。正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上述兩個例子,都側面反映了統治者讀史不精,既然自己不精,自然有人替你精。所以漢靈帝被借史蒙蔽,劉賀丟掉皇位也是在所難免。

當然,並非所有的統治者都為史所傷,自然也有用的好的。

漢和帝劉肇也遇到過漢廢帝的類似的窘境,實際來說,劉肇登基後,面臨的情況更加兇險,他的對手可不像霍光一樣和平政變,而是意圖謀殺,十面埋伏之中,幫劉肇度過難關的,是《漢書·外戚傳》。

公元88年,漢章帝去世,劉肇登基,時年剛滿10歲。

因為劉肇太過年輕,非親生母親竇太后臨朝主政。

子幼母壯,竇太后走上了呂后的老路。

短短四年,國家重要位置上的一把手,就都換上了竇氏子弟。

十四歲的劉肇每當站在朝廷上往下望,常常感到鬱悶無比,因為站在百官前列的,幾乎都是自己的舅舅。

更讓他不能容忍的是,這些舅舅們的女婿郭舉等不姓竇的,也都借勢而起,隨意進出宮廷想回到自己家一般,對自己也毫無敬畏。

這種鬱悶的日子一直在繼續著,直到劉肇聽說了一個計劃,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放任這幫人張狂下去了。

據探子密保,受竇太后寵幸的郭舉密謀刺殺自己。

這一天還是來了,大權旁落,外戚專權,忍了四年了,漢和帝認為自己還能繼續忍下去,但是如今,連忍得機會都沒有了。

既然註定一戰,戰敗是死,認慫也是死,那就壓上身家性命,拚死一搏吧,若成功,便可得到最高獎賞--拿回本該屬於自己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尊嚴。

但成功,談何容易。

平靜下來的漢和帝舉目望去,那些不是自己舅舅的官員,也都已經是自己舅舅的走狗了。

有幾個為數不多的忠臣,根本不敢聯繫,因為所有往來的奏摺,肯定會被竇家人看到。

唯一聯絡到的,只有身邊這些宦官了,而這些宦官之中,十個有九個都作了竇家走狗。

最後,和帝悲哀的發現,只有中常侍鄭眾信的過。

當然,還有自己的本家哥哥,清河王劉慶。

漢和帝知道,想要在被刺殺前打敗竇氏家族,就必須殺一個人--手握兵權的竇憲。

只要在竇憲回京之時,調動執金吾和北軍五校尉等駐京部隊,關閉宮門,便可下詔瓮中捉鱉,將其一網打盡。

定下計劃後,時年14歲的漢和帝心裡卻恐慌不安。

畢竟從小被竇太后養大,舅父竇憲在自己懂事起就執掌兵權,對方如此強大,自己孤立無援,真的可以打敗他們嗎?

孤立無援的漢和帝陷入深深的焦慮中,他知道郭舉正在密謀,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有一天,清河王劉慶進宮住宿,深夜,漢和帝派人敲響了劉慶的房門,睡眼朦朧的劉慶進入內室,看到身穿正裝龍袍,面色沉重的漢和帝。

起事前,漢和帝想得到一個至關重要的東西,這個東西,只有向信得過的人要,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這位哥哥身上。

他確定四下無人,低聲向清河王問到:能否借我《漢書·外戚傳》一閱?

清河王頓時面露難色,支支吾吾不願作答。

漢和帝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難道自己的哥哥也反水了?

就在漢和帝驚懼到極點時,清河王終於開口了:皇上,我平時不看書,家裡沒有……

漢和帝絕倒,虛驚一場的兩人急忙開始交心商談,最後決定由劉慶向學霸兄弟千乘王劉伉借。

終於,漢和帝讀到了《漢書·外戚傳》。

讀完之後,關於外戚專權的由來,他已瞭然於胸,也知道雖然宮內外戚爪牙遍布,但是宮外無限河山的泱泱子民,向來都是擁戴天子的。

六月,漢和帝出現在北宮,下詔命令執金吾和北軍五校尉領兵備戰,駐守南宮和北宮。

隨著詔令下達,幾路禁衛軍同時出擊,郭舉及同黨全部被抓,送到監獄後就地處死。

就在同時,謁者僕射帶兵進入將軍府,在明晃晃的甲胄映照下,從竇憲手裡拿走了大將軍印信綬帶。

並令其即刻起行,前往自己的封國。竇憲到達封國後,便接到了自殺的命令。

天子一怒,外戚灰飛煙滅,漢和帝的這種自信和勇氣,不得不說,有《漢書·外戚傳》的光環加持。

此後,漢和帝勵精圖治,讓東漢國力達到極盛,開創了「永元之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為啥不等李淵死了再做皇帝?
師父,徒兒得罪了…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