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悟空的「斗戰勝佛」竟還有另一層意思,如來佛祖也是煞費苦心

孫悟空的「斗戰勝佛」竟還有另一層意思,如來佛祖也是煞費苦心

文 | 王黛薇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趕回了花果山,當這段師徒關係得到重塑之後,不少人發現取經路上的故事模式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悟空不再只是重複「師父被妖怪抓走——降妖除魔——救出師父」的模式,而開始主動挑戰妖魔,行俠仗義。這背後,西天佛祖起到了不動聲色、又非常有意思的引導作用。悟空回歸後,過平頂山,到烏雞國,烏雞國國王的鬼魂夜裡託夢唐僧,訴說自己被妖道推到井底冤死、又遭謀國篡位,求唐僧令大徒弟孫悟空降妖。此後師徒完美合作,使國王復生,妖怪伏法。這是孫悟空回歸後第一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孫悟空的「斗戰勝佛」竟還有另一層意思,如來佛祖也是煞費苦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有意思的是,鬼王來託夢,指名求的是大徒弟孫悟空幫助。他一個水底冤鬼,怎麼知道孫悟空呢?據他自己說:「師父啊,我這一點冤魂,怎敢上你的門來?山門前有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緊隨鞍馬。卻才被夜遊神一陣神風,把我送將進來,他說我三年水災該滿,著我來拜謁師父。他說你手下有一個大徒弟,是齊天大聖,極能斬怪降魔??」

很顯然,這件事如果不是佛祖授意,至少也是得到首肯的。不然,小小夜遊神怎麼能越過如來安排保護唐僧的諸神,送鬼王來告狀呢?

而孫悟空得知自己被指名求助時,他的反應是:「行者笑道:『不消說了,他來託夢與你,分明是照顧老孫一場生意。必然是個妖怪在那裡篡位謀國,等我與他辨個真假。想那妖魔,棍到處立要成功。』」這哪裡是大義凜然,正不容邪?分明是技癢難忍、正中下懷的喜悅。

很明顯,西天佛祖深諳孫悟空的熱愛戰鬥、天不怕地不怕的天性,故因勢利導,在取經路上故意為他創造施展神通、行俠仗義的機會;又知道他自尊驕傲、喜人誇讚,還不忘借他人之口贈他高帽。

孫悟空的「斗戰勝佛」竟還有另一層意思,如來佛祖也是煞費苦心

師徒行到車遲國,發現三個妖道虐待國內的和尚們,孫悟空去找和尚們打探消息,和尚們說哎呀苦死了,可是想自殺卻總也死不了。悟空說怎麼個死不了呢?和尚們說「懸樑繩斷,刀刎不疼,投河的飄起不沉,服藥的身安不損」。悟空說那是上天要你們長壽吧?和尚們說,哪裡呀,是每天一閉眼就有神人(六丁六甲、護教伽藍)來保護。悟空奇怪極了,說這些神太沒道理了!你們這麼受苦,應該早點讓你們升天,怎麼還特地保護你們呢?和尚們的回答十分有意思:

眾僧道:「他(神人)在夢寐中勸解我們,教不要尋死,且苦捱著,等那東土大唐聖僧往西天取經的羅漢。他手下有個徒弟,乃齊天大聖,神通廣大,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來顯神通,滅了道士,還敬你們沙門禪教哩。」

悟空恐怕自己還沒想到自己「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呢!可他一聽這話,「心中暗笑」——本來就喜歡降妖除魔,又喜人誇讚,戴上這樣一頂量身定製的超級高帽,更是非幫這個忙不可了。

經此二役,孫悟空似乎找到了保唐僧之餘,一身本領和戰鬥天性的最佳使用方式——行俠仗義、救人患難,並在其中收穫無限樂趣。於是,他再也不需要佛祖刻意引導了:

通天河畔,聽說靈感大王吃童男童女,他對被迫獻齣兒子做祭品的陳清說:「我今替這個孩兒性命,留下你家香煙後代,我去祭賽那大王去也,如何?」喜悅興奮的心情簡直按捺不住。

到朱紫國,見國王身染沉痾,黃榜聘醫,他主動揭榜;當聽到國王說起王后被妖怪搶走,憂思成疾,更是「滿心喜悅,將那巨觥之酒,兩口吞之」,道「我老孫與你去伏妖邪」。

孫悟空的「斗戰勝佛」竟還有另一層意思,如來佛祖也是煞費苦心

到比丘國,見國王受妖道迷惑,要吃一千零一個小孩心肝,唐僧傷心垂淚,他不再玩笑,而是當機立斷,「斷不叫他傷了孩童性命」,連夜拘來眾神,要他們「把這城中各街坊人家鵝籠里的小兒,連籠都攝出城外山凹中,或樹林深處,收藏一二日」,更考慮到都是小孩,特地細細叮囑:「與他些果子食用,不得餓損;再暗的護持,不得使他驚恐啼哭」。

此後,還有鳳仙郡勸善祈雨,天竺國救落難公主??上述善行,無一不是悟空主動為之。在此過程中,齊天大聖美猴王猶如被不斷鑿去外壁的美玉,人性的光芒以至於佛性的光芒日漸閃耀。

如果我們跳出來,從更高的視角觀察,便會發現,讓孫悟空加入取經隊伍,保護全無法力的唐僧走完處處是磨難的取經路,取回真經,造福無數世人,何嘗不是佛祖因勢利導,為悟空創造的一個最好的施展天性、明心見性的機會?所以到了西天,悟空得到了這樣的評價:「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斗戰勝佛。」

至此,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名字都不必再提,一個最榮耀的名字已經誕生——「斗戰勝佛」。有意思的是,「斗戰勝」是孫悟空本性中最大的喜好,而「佛」則強調了這一喜好已經用來懲惡揚善,普度眾生。

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從此消失不見,心中一片澄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走西口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幾大晉商都靠此掘得第一桶金
豬豬那麼可愛,我們卻總讓他們肝腸寸斷:發自肺腑的「真香」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