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劇真神!

這劇真神!

《都挺好》的大團圓結局,令很多人大呼不滿。

不過它終究是一個進步,讓父母禍害子女的議題攤開來討論了。

我們都說熊孩子,其實熊父母更不在少數。

今天香玉跟大家聊一個專門禍害女兒的母親,令人髮指——

《惡行》

The Act

豆瓣和 IMDb 評分均在8.5 分以上。

有時候,恐怖片不是最令人膽寒的,因為我們知道那不是真的。

最恐怖的,往往是那些片頭出現「改編自真實事件」幾個字。

《惡行》根據 Michelle Dean 在 Buzzfeed 上發表的真實故事文章《蒂蒂想讓她女兒生病,吉普茜想讓她媽媽死掉》改編而來。

主人公是一對母女。

(上圖為原型,下圖為劇中演員)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母慈女孝的勵志家庭,滿滿正能量。

吉普茜從小患有各種疾病,靠輪椅行動、肌肉萎縮、內臟損壞,嚴重依賴藥物和輔助器材存活。

擱一般父母,早把這樣的孩子當累贅扔掉了,但蒂蒂不一樣。

作為單身媽媽,蒂蒂傾盡全力,照顧女兒的每一個生活細節。

喂飯、洗澡、理髮、剪指甲,每天抱著她上下床、鼓勵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

儘管遭受病痛折磨,吉普茜臉上總是洋溢著溫暖開朗的笑容,讓周圍很多人都受到了莫大鼓舞。

而蒂蒂因為照顧女兒,身心勞累,孤單影只,但始終無怨無悔

這樣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母愛精神,這樣與病魔鬥爭熱愛生命的樂觀品質,堪當「感動美國」年度代表人物。

實際上,她們還真感動了美國。

吉普茜這樣要啥病有啥病的孩子,成功挺過十幾年,實在百年難得一遇,社會各界都在報道她們的勵志事迹。

卡特里娜颶風之後,慈善組織給她們捐了一整棟大房子

提供免費乘坐飛機、去旅遊的機會,全美各地的捐款源源不斷寄來她家。

但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這孩子根本沒病,都是她媽虛構的。

從吉普茜 3 個月大開始,蒂蒂就給她安排的明明白白:肌肉萎縮、半身不遂、大腦發育遲緩、白血病、癌症...

甚至還有「糖分過敏症」,也就是不能喝可樂、吃蛋糕,否則就會咳嗽抽搐,渾身發癢,彷彿蜘蛛爬滿全身,最後呼吸道腫脹窒息而亡。

把過敏描述的比毒癮戒斷癥狀還厲害,小孩子聽得嚇死了。

更恐怖的,是她捏造了一個所謂的「唾液腺」疾病,謊稱已經把吉普茜的唾液腺移除,不能進行正常吞咽。

她讓醫生在女兒肚子上打個洞,直通胃部,通過飼餵管道進食。

所以吉普茜日常吃飯是這個樣子的——

「想吃披薩嗎?」

好嘞,把披薩放進破壁機,轟隆隆打成沫沫,然後通過注射器直接灌進身體里。

那麼這就到了一個關鍵問題了:有沒有病,吉普茜自己不知道嗎?

她知道,但也不知道。

年僅7 歲時,吉普茜就被迫坐上了輪椅。

當時她和爺爺一起騎摩托車,出了事故,但也就是膝蓋擦傷了。

可臨走出醫院時,母親推出來一把輪椅,告訴她患上了肌肉萎縮症,日後會漸漸失去行走能力。

早在摩托車事件之前,她就必須要依靠拐杖走路。

有時候她會忘記拿拐杖,自己走路,一旦被媽媽發現,就會被大聲呵斥

深夜裡等母親睡熟,她會起身,到廚房喝水,伸伸懶腰拉拉筋骨,緩解久坐帶來的疲乏。

偷偷翻冰箱,可樂冰激凌糖果胡吃海塞。

暴飲暴食最終導致蛀牙。

牙醫檢查時發現不對頭,唾液腺明明還在啊,聯繫皮膚科的醫生,也發現吉普茜也根本沒有糖分過敏症

於是,在一次就診的空檔,牙醫讓吉普茜嘗試喝下一罐可樂,進行驗證。

吉普茜拒絕了

她只能搖頭輕輕囁嚅著,「我媽媽需要我」。

你看,她什麼都明白。

她縱然是被騙的一方,受盡了身體上的折磨,但也漸漸加入了母親的共謀里。

由於從小到大的控制,母親長期灌輸「你不行,你有病,你很虛弱」的觀念,使得她膽小又懦弱。

與社會脫離,使得她毫無獨自生存的技能。

如今 19 歲了,她還是一副女童尖細的嗓音,喜歡毛茸茸的玩具,沉溺於灰姑娘王子公主的劇情。

一方面,她深知自己沒病。

另一方面,她由「被迫依賴」漸漸變成了「主動依賴」,就像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受害者因為被人控制得死死的,反而在心理上依賴對方。

那麼母親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她患上了一種名為「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症」的精神疾病。

患者通常是成年人,杜撰或製造孩子的病症,在照看孩子的過程中,獲得他人的注意和存在感

為了持續照顧孩子,他們會故意歪曲癥狀、製造病徵、操縱檢驗結果。

甚至故意傷害被照顧者,比如蒂蒂就曾給吉普茜灌安眠藥,讓她表現得低智力。

她口中的「一切為女兒好」,實際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比如她會故意給吉普茜剃光頭髮,戴上厚重的眼鏡(她並不近視),不讓她像同齡女孩一樣打扮自己。

隨著吉普茜長大,獨立意識增強,蒂蒂對她的管控手段也愈發殘忍。

最恐怖的一幕,是看牙。

蛀牙,有多種解決方案,但蒂蒂與醫生合謀,在不告知吉普茜的情況下,進行了全麻拔出所有牙齒的手術

吉普茜一夜醒來,整個下巴布滿血絲,像一個失去牙齒的巫婆。

對於一個愛美的女孩來說,這是怎樣的打擊。

你說,這不是虐待,又是什麼?

而吉普茜從出生開始,一直處於軟性囚禁 緩慢謀殺 母愛洗腦的怪圈裡,終身不得自由。

現實故事裡,吉普茜夥同分裂人格的男友,最終謀殺了她的母親

以二級謀殺罪,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蒂蒂為了控制吉普茜,曾將她用狗鏈綁在床上,整整兩個星期。

口口聲聲說「愛我,保護我」,而傷害吉普茜最深的,就是她的母親。

切切實實以「愛」之名的悲劇。

本劇中文名「惡行」,香玉則認為「The Act」翻譯為「假裝」或「表演」更為貼切。

母女兩人就像是拿整個人生,來上演一幕「需要與被需要」的道德戲劇,獲得周圍人的喝彩。

「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症」這個病,聽起來很奇葩,實際上離我們並不遙遠。

誰家沒個長輩,在你做的很好的時候,硬是要打壓你幾句呢?

不管你讀到什麼樣的學位,獲得什麼樣的社會經驗,一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就把你堵回去,永遠都在暗示「你不行,我比你厲害」。

維持和平的唯一辦法,只有你假裝示弱。

有些東西啊,看起來是溫暖,實際是牢籠;

看起來是愛,實際是權力欲

助理編輯:姜彈彈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魚 的精彩文章:

他每次出手,就革一次電影的命
3月好片也太太太太多了吧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