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希特勒:專家誤國 搞好內政遠比搞好經濟要重要

希特勒:專家誤國 搞好內政遠比搞好經濟要重要

在希特勒的印象中,專家這個詞已經是一個惡劣的不能再惡劣的辭彙了,在自傳《我的奮鬥》中,希特勒認為正是那些專家們制定的策略讓德國陷入了泥潭並且輸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首先希特勒批評的是德國的同盟政策。德國應該與像英國這樣的國家結盟而不是奧匈帝國這種垃圾。在希特勒的心目中,一個同盟中的國家必須都是強勁有力的,這樣整個同盟就會將精力放在進攻而不是防禦身上,才達到擴張的目的。

當時德國的輿論都不支持德國與奧匈帝國結盟,希特勒曾經作為士兵參加過一戰,當時的德國士兵相信自己是在拯救日耳曼民族,而不是去拯救一個腐朽無能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因此德國士兵認為德國是被奧匈帝國拖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對此頗有怨言。

其次希特勒批評了以經濟為基礎的國家政策。希特勒讚揚了一戰之前德國在科學技術、工業和商業貿易上取得的成功,但是他摒棄專家們以經濟學方法來管理國家的思維,因為這是猶太人的做法。

希特勒認為國家一個集體的、具有共同性和情感的社會組織而不是商業集團,一個民族應該以理想為目標而不是發財賺錢為目標。德國只有在政治上有作為的時候,工商業才會隨之有起色。反之所有人像商人一樣只知唯利是圖、道德淪喪的時候,國家必然陷入崩潰,而工商業也就隨之衰敗滅亡了。

希特勒痛斥當時德國人的「愚鈍」,素質遠不如英國人,德國只知道為了麵包而奮鬥,而英國人在為了自由而奮鬥。為了麵包奮鬥的德國人居然嘲笑鄙視英國人,認為只有弱小民族才會追尋自由,追尋到的也只是弱小的自由。但是德國人大錯特錯了,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哪個民族能夠完全征服英國人,即使是強大如拿破崙也不行,所以英國人並不弱小,追尋理想的英國人要比任何民族都強大。

希特勒認定只有德國人像英國人一樣「充滿理想」的時候,日耳曼民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為了麵包而苟活於世的德國人只能像一戰一樣獲得恥辱的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該隱的歷史書 的精彩文章:

俾斯麥死諫普魯士國王遭拒欲跳樓 卻被政壇死敵所救
俄羅斯為何稱自己是羅馬帝國繼承人?源頭原來是這樣

TAG:該隱的歷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