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9融·益合作論壇: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機制

2019融·益合作論壇: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機制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30日消息,今日,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在北京舉辦以 「創新保障機制 守護綠水青山」為主題的2019「融·益合作論壇」,通過主題報告、專家對談、案例分享等方式共商共議,並啟動「巡護中國」項目,來探索社會各界參與自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合作機制。


  我國幅員遼闊,生態類型豐富,建立了各類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1.18萬多處,面積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8%左右,覆蓋了所有生態類型,建立了完整的保護地體系,重要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重要體現。

  建設美麗中國,巡護員以尊重自然為情懷,以保護自然為職責,以順應自然為方法,守護著中國陸地和海疆的生態安全,是中國綠色發展新時代的優秀群體。他們在開展生態保護、野生動植物監測、社區發展、維護生態安全等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日常的工作包括執行法律、法規和政策,打擊違法狩獵,開展科研監測,普及科學知識,支持社區脫貧致富等。


  2019年地球一小時的主題為「與自然共生」,世界自然基金會常務副總幹事盧倫燕在致辭中,讚賞巡護員群體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保護地球,不止一小時,保護環境,不僅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更不僅僅是政府和專業人士的事,它已經成為了一個全世界、全社會、全民的共識和共同參與的行動,也與當地社區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是人,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體也是人,他們既是政府部門的管理者,也是堅守一線的巡護員和廣大的社會志願者,還少不了保護地社區的群眾。」


  然而巡護員這一職業還面臨諸如工作環境惡劣、職業福利較低、專業培訓缺失等問題。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2016年《針對巡護員的認知報告(亞洲篇)》的調查結果顯示,63%的巡護員曾在工作中遭遇危及聲明的情況,74%的巡護員認為自己並沒有合適的裝備和設施來保障自己的工作安全。


  為守護綠水青山,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各方,創新保障機制。2018年WWF與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珠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保險行業部門的支持下,合作開發的生態保護區巡護人員團體意外傷害保險,就是在創新生態補償綠色金融和綠色保險機制上的新探索。

  珠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克東在論壇上分享綠色保險的創新點:「珠峰保險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合作是保險企業與公益組織有效融合共建、為守護綠水青山創新保障機制的有益嘗試。希望通過這樣的嘗試,促進並帶動保險企業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助力綠色產業發展及綠色技術創新成果的市場化應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參與因極端天氣導致的自然災害的風險管理;希望通過保險資金的綠色投資,為綠色產業發展進行資金支持,為綠色資金管理運用效率、覆蓋率、穩定性提供專業性支持。」


  在論壇上,多位嘉賓圍繞保障機制創新進行案例分享和經驗交流。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生態補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靳樂山教授簡述市場化多元生態補償機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庹國柱教授討論如何拓展生態保險從而有效提升生態保護水平,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周立波博士介紹衛星跟蹤數據在野生動物保護中的應用。另有來自保護區一線巡護員、管理人員、野保領域專家共商巡護員的社會角色,來自保護區、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環保機構及企業代表討論如何平衡環境保護與社區發展,並分享社區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世界自然基金會期待通過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共識下,與多方合作共同推進社會參與自然保護的合作機制的創新。


  研討會上 「巡護中國」項目正式啟動,將通過進一步發掘生態保護的創新力量,聚焦巡護員職業,協助他們提高專業技能,提升社會地位,提供保障機制,全面展示巡護員風采,並有力協助社區可持續發展。


  作為首位WWF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大使,汪涵在當晚地球一小時活動上鼓勵大家關注巡護員群體,並呼籲更多媒體尋找巡護員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故事。「保護生物多樣性,巡護員這一群體是堅守在第一線,而巡護員的工作並不止於巡邏和監測,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環境最終歸結為人。」


  另有來自自然保護、保險金融、社區發展等領域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協會及企業代表等約80人參加了這一論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還有希望!《自然·醫學》發現腦細胞到90歲還能新生
媒體刊文談流浪地球:證明中國可以拍世界級科幻大片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