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玩轉閃光燈並不難,看懂這篇文你就入門了下篇

玩轉閃光燈並不難,看懂這篇文你就入門了下篇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繼續閃光燈的學習,本文所學內容會稍微難一些。但如果您對上一篇文章中的內容理解的較為透徹,學習今天的內容會容易很多。

目錄

五.內置閃光燈光線柔化

六.前簾、後簾同步拍攝方法

七.重複閃光(頻閃)使用方法

五.內置閃光燈光線柔化

1、內閃效果不好的原因

很多攝友都不喜歡用內閃進行拍攝,就是因為用了內閃拍出的效果還不如不用的好。比如很多攝友用內閃拍出的畫面:

為什麼用內閃及會拍出這種一看就很不自然的照片呢?(包括很多攝友用外閃其實拍出來也是類似的效果)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內閃的光線太硬了。

硬光的方向性會很強,如果場景有受光面和背光面,那麼拍攝的畫面明暗對比強烈,亮的地方很亮,暗的地方很暗。

如果場景是一個平面,則沒有明暗過渡,會感覺畫面很平,沒有立體感,這張圖片就是這種情況。

而軟光的方向性較差,是一種散射光,所以畫面的明與暗的過渡會很自然,更有層次與立體感。

那為什麼內閃的光線那麼硬呢?

2、內閃光線較硬的原因

究其原因在於內置閃光燈的發光面積太小了。光源的面積越小,光質就會越硬。廠家考慮到機身尺寸的問題,無法將內置閃光燈的面積做大,所以用內置閃光燈拍攝的效果會很不理想。

如果想了解更多、更全面攝影技巧,推薦您閱讀雷波老師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攝影入門輕鬆拍出好照片》一書。

而外置閃光燈的閃光面積就要大很多,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配套附件繼續增加閃光面積,獲得更柔和的光線。

再加上外閃的方向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可以利用「跳閃」技術,將柔化光線做到極致。不懂跳閃技術的攝友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因此,高端機型乾脆取消了內置閃光燈,也證明了,內置閃光燈在拍攝效果上的局限性。

3、柔化內閃光線的拍攝效果

為了證明內閃拍攝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光線太硬,我們還是搭建了一個場景,通過不柔化內閃光線與柔化內閃光線兩種方式進行拍攝,其他條件都一樣,來看看效果有何區別。

搭建的場景:

沒有進行光線柔化拍攝:

柔化光線後的拍攝效果:

可以看到在柔化光線後,佛像的光影過渡明顯更柔和,讓照片的光影效果更有質感,畫面立體感也更強。

而在柔化前拍攝的畫面,則是白白的一片,沒有了那種厚重的感覺。那麼既然柔化內閃光線可以顯著提升拍攝效果,那麼如何進行光線柔化呢?

這部分內容在視頻教學中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感興趣的攝友可以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購買課程:

當然了,好機友攝影小編一向很仗義,可以偷偷告訴各位,用一小塊硫酸紙遮擋在內閃前就會有非常好的柔光效果。

如果沒有硫酸紙,用塑料袋或者薄薄的一張衛生紙也可以拍攝出類似的感覺,但是效果肯定沒有硫酸紙好。

六.前簾、後簾同步拍攝方法

很多攝友喜歡下圖這種帶拖影的拍攝效果,其實種效果就是利用閃光燈的後簾同步閃光模式拍攝出來的。

除了後簾同步,還有前簾同步閃光模式,那麼它們都是什麼含義呢?下面就為您講解。

1、了解前簾、後簾同步閃光模式

首先,前簾同步和後簾同步都屬於慢速閃光同步。也就是需要使用慢門進行拍攝才會顯現其不同的效果。

前簾同步:按下快門以後,閃光燈在快門開啟時就開始閃爍,到達指定輸出光亮後自動關閉,一般這個時間會短於快門時間。快門則根據你所設置的曝光時間長短,正常曝光。

後簾同步:按下快門以後,快門正常開啟,開始曝光,閃光燈在快門關閉一瞬間進行閃爍曝光。

簡單的說,前簾同步是先閃光,然後相機正常曝光;後簾同步是相機先正常曝光,最後再閃光。

2、前簾與後簾同步拍攝效果的區別

講到區別,我們依舊通過實拍來向各位攝友直觀的進行展示。我們會將下圖中的天鵝擺件從畫面的左上角往右下角移動,並分別通過前簾同步與後簾同步進行拍攝。

搭建場景:

首先我們看一下前簾同步的拍攝效果:

解釋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效果:

由於前簾同步模式,閃光燈會在按下快門的瞬間閃光,所以在運動開始時,天鵝是實像,因為閃光瞬間的曝光是充足的。

隨後的影像則是相機繼續曝光導致,由於天鵝在不斷移動,並且沒有閃光燈的補光了,所以在每一個位置上的曝光都會出現不夠充足的情況,因此形成較暗的虛影。

我們再來看一下後簾同步的拍攝效果,相信有些攝友不用看也能想像到是什麼效果了。

還是解釋下出現這種效果的原因:

由於後簾同步,相機先正常曝光,閃光燈在快門關閉瞬間擊發,所以實像會出現在運動末端,因為閃光燈在馬上結束曝光時才閃光。

那麼天鵝身後的虛影則與前簾同步中天鵝前方的虛影形成原因是一樣的,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看到了前簾同步與後簾同步拍攝效果的區別,也理解了其原因,那我們如何設置相機才能拍出來這樣的畫面呢?

3、相機設置方法

其實在完整的閃光燈理論及內閃操作視頻中對該部分內容是進行了視頻講解的,但由於圖文教學,一張張貼圖實在是有些麻煩,所以想進一步學習的攝友可以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進行學習:

當然,依舊是那個非常仗義的小編,這裡給大家講解下參數設置思路。

天鵝實像的亮度是由閃光燈的輸出和光圈以及ISO來確定,虛像的亮度則由光圈和天鵝擺件的運動速度以及ISO決定。

為了有足夠的時間來讓小天鵝移動,拍出動態效果,將快門時間確定為4s,為防止背景過曝,採用F14(小光圈)進行拍攝。

手動設置內置閃光燈輸出,讓天鵝實像在閃光瞬間得到準確曝光,在試拍後,決定採用1/8的輸出進行拍攝。

七.重複閃光(頻閃)使用方法

講到重複閃光功能,也就是頻閃的使用方法,很多攝友會比較有興趣,因為這種功能拍攝出的效果很出彩。比如下圖這種效果:

下面就和各位攝友講解一下頻閃功能可以定格多個運動瞬間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1、頻閃效果的原理

閃光燈之所以可以定格運動物體,其原因在於瞬間打出強光的特點。

閃光燈這一「閃」的時間通常是1/1000s~1/10000s之間。閃光輸出越高,速度越慢,反之則越快。在這極端的時間內,強烈的光線可以讓運動中的物體瞬間達到曝光正常的狀態。

如果你用慢門拍攝,每一次閃光相當於使用1/1000s-1/10000s的快門速度拍攝下了一個畫面,多次閃光,則將這個畫面多次出現在照片中。

要知道,1/1000s的速度已經能夠將絕大部分運動物體凝結,於是通過多次閃光也就拍出了之前展示的圖片。所以,利用頻閃功能,閃光燈閃幾次,就能記錄下幾個影響。

2、使用頻閃功能進行拍攝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依舊擺一個場景,通過內閃的重複閃光功能來拍出頻閃效果。

場景如下:

場景中是一個用漁線拴住的掛墜,在開始曝光後會左右搖擺,以此來拍攝出頻閃效果。

利用閃光燈定格影響的特點,在掛墜呈鐘擺運動的過程中控制內置閃光燈閃光三次,從而記錄下3個清晰的瞬間。

在閃光燈沒有閃爍的時間內,相機依然在進行曝光,所以會形成殘影。

拍攝出的效果如下:

那我們是如何對相機進行設置,拍出這樣的畫面呢?具體的操作方法在完整的閃光燈理論及內閃使用方法的視頻教學中有詳細的講解,想進一步學習的攝友可以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進行課程購買:

當然,這裡還是給大家講解一下該效果拍攝時的基本思路:

如果背景足夠暗,參數設置會較容易,調整光圈讓主體有足夠亮度;快門速度根據頻閃次數確定即可,不用擔心背景過亮的問題。

如果背景不是很暗,那麼在長時間曝光,或者使用較大光圈時,就要考慮到背景的亮度,適當減少頻閃次數,來提高閃光燈輸出,從而在使用較小的光圈和較高速的快門拍攝時,主體依然會在閃光燈閃爍時曝光正常。

但此時運動軌跡會很輕,如果需要增加運動軌跡的亮度,可以考慮用一盞常亮燈打亮主體。

此種拍攝方法隨機性比較大,可以對同一場景進行多次拍攝,從而得到理想的畫面。

像這個頻閃案例一共拍了有30張左右,選出兩張效果不錯的。一張就是上圖作為效果展示的,還有一張就是下圖。

如果您把昨天和今天這兩篇關於閃光燈的理論以及內閃操作方法的文章都看完了,並且理解了的話,恭喜您,閃光燈的使用算是入門了。

您已經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閃光燈來改變場景的明暗分布,並且也能夠拍攝出一些特殊效果。

剩下的則是要在光位的選擇以及光線色溫、光質的把握上再下功夫。好機友攝影也是希望大家可以輕鬆學攝影、快樂玩攝影!

這麼好的攝影學習公眾號,不給好友們推薦一波嗎?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以下關鍵詞均可直接點擊,並跳轉到指定文章中。

在線版,好機友攝影學習U盤!即買即看,無需物流,有網就能觀看學習,碎片化學習方式讓您隨時隨地進入學習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機友攝影 的精彩文章:

人物肖像照不夠傳神?也許是你還不太了解這張「臉」
PS CC2018學習連載23——為照片加入迷人的漸變色你會嗎?快進來學習下填充圖層吧!

TAG:好機友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