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五位抗日戰爭期間參加革命事業的外國人,第一位知名度最高

盤點五位抗日戰爭期間參加革命事業的外國人,第一位知名度最高

文/高飛

對於那些支持中國的外國友人,我們經常聽到一次詞語,叫"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那麼,哪些人才能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呢?在抗日戰爭期間,有不少外國人懷著各種各樣的情懷來到中國,來到延安,積极參与中國的革命事業,積極宣傳報道中國的抗日事業。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白求恩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五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第一位:白求恩

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是一名胸外科醫生。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7年12月,白求恩在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主動請求組建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北部和游擊隊一同工作。通過宋慶齡在1938年創立的"保衛中國同盟",他的請求得到了批准。1938年3月,由他率領的醫療隊來到延安,毛主席親切接見了白求恩一行。此後便在延安開展工作,建立手術室、救治傷員、創辦衛生學校、編寫醫護教材、培訓醫護人員等等,做了很多工作。

1939年11月,白求恩因細菌感染換上了敗血症,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這是致命的。12日凌晨,白求恩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

第二位:柯棣華

柯棣華是印度人,和白求恩一樣,他也是個醫生。1910年出生於印度孟買。1938年,年輕的柯棣華跟隨印度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支持中國抗日。他先後去延安和華北的抗日根據地,為八路軍服務。他在根據地的工作得到了當時八路軍高層的認可,柯棣華這個中文名字就是當時的晉察冀邊區司令聶榮臻起的,他曾擔任八路軍醫院外科主治醫生、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任院長等職務。

1941年,他在中國找到了"愛情",和衛生學校的一個教員郭慶蘭結婚,婚後生有一個兒子。但是,不幸的是,柯棣華患有癲癇,1942年12月9日凌晨,他因癲癇發作在河北省唐縣病逝,年僅32歲。

第三位:馬海德

馬海德1910年出生在美國,喬治·海德姆。他青年時期學習醫學,1933年取得了日內瓦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和前兩位的革命熱情不同,馬海德來華是為了學術事業。他畢業後,為了考察當時中國正在流行的東方熱帶病,於1933年來到上海。在上海期間,他結識了宋慶齡。先後在上海廣慈醫院和雷士德醫院工作,後來還開設了自己的診所。

1936年初,延安方面希望邀請一位外國記者和一名醫生去陝北,實地考察共產黨的抗日事業。宋慶齡極力推薦了著名記者斯諾和馬海德。於是,馬海德前往延安,並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在陝北,他利用自己的學識,積極投入醫療工作,為改善當地戰士和群眾的醫療條件作了大量努力。

此公在中國的時間非常長,而且很長壽。他在1950年正式加入新中國國籍,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1988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

第四位、漢斯·米勒

漢斯?米勒,1915生於德國。著名內科專家。1939年7月來到中國,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曾受到聶榮臻、朱德、毛主席等高級領導的接見。曾任延安和平醫院門診部主任、晉東南國際和平醫院醫生等。抗戰勝利後,漢斯?米勒準備回國,朱德總司理給他開具了相關證明文件,但是因為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而未能成行。1950年入中國國籍,1994年去世。

第五位、大衛?柯魯克

和前面四位不同的是,大衛?柯魯克不是醫生,他是一位作家、教育家。1910年出生於英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在英國加入了英國共產黨, 1936年前往西班牙參加國際縱隊,投身反法西斯鬥爭。1938年他離開西班牙前往上海聖約翰大學任教,後轉移到成都南京大學,在那裡認識了後來結為終生伴侶的加拿大人伊莎白?布朗。1947年柯魯克夫婦來到河北省武安市石洞鄉十里店,加入了當地的土改工作隊。他把段經歷寫成了兩本書《十里店: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十里店:中國一個村莊的群眾運動》,在西方宣傳了中國的土改運動。同時,他們還在當地從事英語教學。2000年柯魯克在北京去世,享年90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蒙古傳奇三娘子,婚姻生活混成了一鍋粥
1933年的西寧,商業逐漸繁榮,看上去百姓的生活並不窮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