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眾百姓屢屢力保巨盜總督很不解,百姓:官府不處死他我們不敢不保

眾百姓屢屢力保巨盜總督很不解,百姓:官府不處死他我們不敢不保

清代的皇帝沒有一個不勤奮的,就連向來奢侈享樂的慈禧太后對政事也是十分上心,可儘管高層宵旰憂勞,無奈官員們並不感動,他們平日里詩酒酬唱、赴飯局、逛妓院、進戲園,幾無虛日。官員們無所作為,當然是胥吏專政的肥沃土壤。於是,京城裡盜賊橫生,各部院衙門成了梁上君子們大展身手的處所。

光緒時期,皇帝的玉璽就做過神偷的囊中物。有一年,玉牒修成後,加蓋「皇帝親親之寶」玉璽,用完後送入庫房加鎖封存。一位大學士回家後返回內閣,讓值班的內閣學士把這顆玉璽拿出來看看,內閣學士去取時,看到封條未動,鎖也完好,但取出匣子時,發現剛剛用過的玉璽不翼而飛了。

這下可急壞了大學士,按處分條例,丟掉玉璽是要受到極重的處罰的,但這位大學士久經官場,並沒有立即上報皇帝,而是在匣子里放了一張一千兩的銀票。第二天拂曉再來檢視時,玉璽已經替代了銀票。畢竟,梁上君子求的是財,就是玉璽到手也不敢出賣,不如拿著一千兩銀票來的放心。

清代皇帝勤政是歷朝歷代所罕見的,同時從中央到地方的大臣敷衍塞責,懶於公事也是歷朝歷代中名列前茅的。晚晴時期,有一位做過20餘年幕僚,做過30餘年官,足跡遍布9省的老翁,對官場情形了如指掌。他認為:「當時知府、知縣,幸不甚知;知則劫富民,噬弱戶,索土產,興陋規,百姓更不堪命。巡撫、巡道幸不常巡;巡則攪驛道,折夫馬,斥供張,勤饋贐,屬吏更不堪命,仍苦百姓耳。」

當然,老翁所說的是對官場的一種諷刺,但官員要是不理政事,也會給民間帶來另一種苦難的,比如犯罪增加,甚至出現百姓保強盜的事情。

岑春煊曾經向章士釗講述自己任四川總督時的捕盜的經歷。四川有一個江洋大盜,多次被官府拘捕,又多次獲釋,每次獲釋都是眾多百姓到官府哀求擔保的。難不成世事無常,百姓真的如此這般愛戴強盜嗎?

非也,岑春煊在任時秘密捕獲此人,尾隨求保釋放的人綿延幾里路。岑春煊一等人犯押到,審問幾句便欲梟首示眾。驚慌害怕的群眾對岑春煊說:我們受盡了這個強盜的禍害,但是過去的官府太怕事,逮捕以後不殺他。所以緝捕時我們不為他擔保釋放,出來後就會變本加厲,因此我們不能不保,也不能不全力擔保。岑春煊在民國年間寫的《樂齋漫筆》中提到過此事,說這個盜賊是一名鄉紳,說明那個時期是官盜一家,官盜難分了。

同治初年,山西省有一個姓杜的富裕人家,因妯娌之間爭家產,詞訟連年累月,互不相讓。山西官員從州縣到按擦使都發了大財,因為雙方都賄賂官府想打贏官司,山西巡撫英桂亦得到雙方的好處費。官員有利可圖,官司則不忙了結。

按察使瑞昌所得最多,後來革職離任時,銀子多無法攜帶,就在省城以12:1的比率換成金子,省城金子幾乎全被瑞昌換絕,瑞昌也因此獲得了「黃金賊」的綽號。然而,挨罵不過是一陣子,真金白銀到手才是真實惠,可以舒舒服服地過完下半輩子。

清末時,儒家傳統規範早已不能約束那些官員們,道德的淪喪竟到了如此地步。像瑞昌這樣的官員,竟然沒有受到朝廷的嚴懲,逃脫了大清律法的制裁。只有民間對他口誅筆伐,世道如此黑暗,百姓何以生存,大清又何能不亡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考中舉人未必就能當官但好處卻有不少,這是讀書人趨之若鶩的原因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八國聯軍在天津淪陷後都有哪些暴行?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