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地球一小時」,是一場「節能減排」的騙局嗎?

「地球一小時」,是一場「節能減排」的騙局嗎?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2019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已經開展12年。12年中,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熄燈一小時的方式,呼籲社會和公眾提高環保意識。

但12年間,爭議也始終與之相伴:僅僅關一小時燈,究竟能減少多少溫室氣溫排放?集體關燈,是否會造成瞬時電壓波動,進而導致供電線路癱瘓?

儘管很多爭議早已有了科學共識,但仍有必要為你講講「地球一小時」背後的故事。

12年,一項席捲全球的活動

2007年3月31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首次提倡,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20:30至21:30關閉不必要的電燈、耗電產品1小時,以此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表明對全球共同抵禦氣候變暖行動的支持。

2007年3月31日

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首次在悉尼倡導該活動,一下子吸引了超過220萬悉尼家庭和企業參加。

澳大利亞悉尼,上圖於2007年3月24日拍攝,下圖於2007年3月31日活動期間拍攝。 圖片來源:丹佛郵報

2008年3月29日

隨後,該活動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席捲全球。

2008年3月29日,有35個國家、400多個城市、多達5000萬民眾參與其中。

2008年地球一小時活動中,義大利羅馬競技場熄燈前後照片。 圖片來源:WWF

2009年3月29日

2009年3月29日,88個國家和4159個城市參加了2009年地球一小時,城市比2008年地球一小時多10倍,其中包括73個國家的首都城市和全球十大人口最多城市中的9個。

這一年WWF首次將「地球一小時」活動帶入中國

在中國北京,「鳥巢」國家體育場在2009年3月28日「地球一小時」活動中熄燈。 圖片來源:Daily News

2011年3月26日

2011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全球共有134個國家和地區展開熄燈接力,中國有86個城市加入到「地球一小時」活動。

2011年3月26日,為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的號召,雅加達市印度尼西亞民族獨立紀念碑於當地時間晚上8點半至9點半熄滅景觀燈光。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8年3月31日

2018 年,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

2018 年3月24日,上海東方明珠、上海中心和陸家嘴的樓群在關燈前後的對比。 圖片來源:新華社

今年活動的主題是:「與自然共生」(connect to earth),關注日益嚴峻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問題,為2020年由我國主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提前預熱。

事實上,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十分缺乏。2018年,WWF 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0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只有4%的受訪者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有全面了解, 「生物多樣性」對許多人來說仍是抽象的概念。

但是,正是因為生物多樣性——即物種、生態系統和基因的豐富多樣,自然界每年才能夠為人類提供估價約為125萬億美元的「服務」,這個數字,是全世界GDP總和的兩倍

WWF《2018 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地球上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短短40多年內消亡了60%,這意味著,生物多樣性在衰退,地球健康在惡化。

「今年地球一小時關注生物多樣性,希望讓人們了解大自然遭到破壞的嚴峻性,號召社會各界一起採取行動,減緩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並最終遏止這種趨勢。」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幹事盧思騁表示。

科學解讀五大爭議

關一小時燈,節能減排意義不大?

答:是

2010年時,曾有科學團隊對北京「鳥巢」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減排效果進行估算,測算其熄燈一小時,可節電1000餘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約1噸。

看似減排效果很明顯,不是嗎?不過,上述估算僅僅是一個理論上的數據而已。

從往年國內電力公司的統計來看,雖然很多城市參與了「地球一小時」的活動,但當天晚間的電網負荷未出現較大跌幅

首先,參與「熄燈」的行為,從城市所有夜間照明行為的總量來看,仍不是普遍的;同時,照明用電負荷佔一個城市總用電負荷的比例,也非常小

因為照明用電的負荷較小,根本沒有影響到電廠發電機運轉,即便熄燈,電還是會正常地運送出來,最終會在運轉中被消耗

通俗來說,即便你把自家的燈關掉,發電廠的機器也不能停下來,發出電並未真正得到節約,減排更無從談起。

集體關燈,是否會成瞬時電壓波動,導致供電線路癱瘓?

答:否

「熄燈一小時」這種行動不會導致危險或者電力設施設備的損壞,因為畢竟參與這一行為的用戶數量,以及照明用電的負荷是有限的。

事實上,城市交通照明(紅綠燈、路燈)在同一時間進行開關的規模,都遠超過「地球一小時」

在一關一開的過程中,用電負荷不會出現過大的波動;另一方面,即便有輕微波動,在設計科學、功能強大的供電網路面前,也影響不到發電設備正常運轉。

節能燈在開關瞬間消耗的電能,比一小時內穩定發光時還要多?

答:否

既然「地球一小時」的實際減排意義不大,那麼,它是否會導致更大的電能浪費呢?

科學實驗發現,節能燈在接通的一瞬間,確實會出現一個瞬時的大電流,大約是正常工作情況下的5至7倍。

不過,這個電流變動發生在1毫秒之內,隨後便恢復正常了。

根據實驗數據,估計出這個瞬時大電流的能量消耗不超過0.1焦耳,只相當於在正常工作的平均功率下約1毫秒的耗能。

傳言中「節能燈開關費電」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熄燈後用蠟燭照明更環保?

答:否

關燈行為不會造成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但有些做法卻能造成——

譬如,用蠟燭照明。

以20瓦的普通卧室頂燈來計算,每小時約產生20克二氧化碳;而一根標準大小的蠟燭燃燒1小時會釋放7克二氧化碳。

要想達到與開燈同樣的照明效果,燃燒蠟燭顯然不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同時,燃燒蠟燭還會產生一些有害的可吸入顆粒物,這種污染排放也不比電燈更環保。

「地球一小時」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答:從來都不只是一個熄燈的行動

「地球一小時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這一個小時,而是這一小時之外、日常生活中的環保的生活習慣。」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幹事盧思騁表示。

「地球一小時」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安迪·萊德力表示,「『地球一小時』從來都不只是一個熄燈的行動。」 2012年,他所在的WWF就推出了一個名為「超越一小時」(Beyond the Hour)的新平台,參與者們可以通過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與朋友們分享他們計劃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可持續行動,例如縮短淋浴時間或者步行上班等。

在中國,「我做綠V客」行動也是一種類似的嘗試,活動號召,人們可以在一個星期7天裡面選一天採取環保行動,比如——

行動:多吃菜

原因:每生產1公斤肉類,就會排放出36.4公斤的二氧化碳;飼養和運輸1公斤牛、羊和豬肉所需的能源,可以讓一個100瓦的白熾燈泡亮3個星期。

倡議:在必要的蛋白質之外,減少肉類攝入,關注產品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認清環保標誌。

行動:使用環保袋

原因:一次性塑料袋或發泡塑料飯盒200年才能腐爛;降解塑料難降解;影響土壤的正常呼吸;易造成動物誤食。

倡議:出門購物自帶環保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袋使用完畢後不要隨意亂扔。

行動:不開車

原因:汽車尾氣是造成城市灰霾和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低空排放的細顆粒物多為有毒有害物質。

倡議:出行首選公共交通;在限行日基礎上每周主動再少開一天車;提升私家車的滿載率。

行動:走進戶外

原因:人類的生命依賴於地球,大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更是人類心靈的庇護所。

倡議:帶望遠鏡去觀鳥;參觀自然博物館、植物園、動物園;參與各類自然體驗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知識精選 的精彩文章:

青藏高原水儲量變化,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
31省份2018年GDP出爐,你家那裡表現如何?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