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西郊的老營房與火器營

北京西郊的老營房與火器營

《老營房的記憶之火器營》

火器營:北京人口融合的見證

如今在北京,要找到一塊能展現860年來各民族人口交融的遺迹可不容易了。金元明的遺迹幾乎無存,那根正先生給我推薦了一個清代滿漢交融的標本——海淀火器營。

那先生介紹,火器營是清代以槍炮等火器進行武裝的部隊。由於滿洲八旗兵精騎射而疏於火器,所以當年的火器營招納了不少漢軍。火器營駐防的部隊可以攜帶眷屬,這樣越來越多的人在火器營一帶聚集,逐漸形成村落。

如今的火器營毗鄰金源燕莎商貿中心,到處高樓林立,已經沒有一點農村的模樣。從地鐵10號線火器營站出來,先後可以看到火器營路、老營房路的標識。當年的八旗營房早已被現代居民小區取代,只剩下這些地名還在提醒人們它們曾經的身世。

在火器營路與老營房路交會處,有一處古老破敗的宅院突兀路邊,與周圍的樓群格格不入。宅院大門緊閉,旁邊的牆上掛著「永山宅院」的標牌,屬於海淀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原來,這還真是一座保存下來的「老營房」。資料顯示,永山宅院位於清代火器營南門內正黃旗界內,是一座典型的滿族高級官員的宅院。

從永山宅院向南約200米左右,還有一排破舊的老房子被圈在圍擋中,一個院子殘留的門牌顯示為「藍靛廠大街」。史料記載,藍靛廠在清代是一條以染布作坊聞名的商業街,而這條街上漢族商戶的服務對象,就是不遠處火器營里的旗人老爺。

時過境遷,昔日戍衛京師的火器營僅剩一處頹敗的營房,藍靛廠商業街也只剩下幾間東倒西歪的老屋。就是這幾間尚在的老屋,承載了當年滿漢交融的歷史。就像今天的天通苑、回龍觀,是城市發展擴充、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融合的見證。

【老營房的記憶之藍靛廠兒】

時光飛逝,讓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舊時北京認知,總會不自覺地加上一個「老」字,正是這樣一個「老」字,把它的深厚文化底蘊體現得淋漓盡致。老北京的文化源於老北京的韻味,老北京的韻味就深深地藏於老北京別具特色的旗人文化,而這旗人文化里就蘊藏著一個有著豐富人文歷史的地方。

藍靛廠

興盛繁榮的八旗居住地,這是每一個旗人家庭的記憶。

藍靛廠,北有乾隆時代的火器營,西有老營房。火器營內駐紮著由滿蒙兩族組成的正紅、正黃、正藍、正白和廂紅、廂黃、廂蘭、廂白八旗營兵,大營四周修有四公里長的厚厚圍牆,儼然是一座完整的小城。

而老營房是清王朝打敗明朝進關時隨龍駕到北京的滿八旗兵家屬的一個居住地。據老人們回憶,解放初期,這裡一排排的房屋院落鱗次櫛比,中間是寬敞的街道,整齊劃一、錯落有序。

由於居住在此地的人數眾多,後來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商人、小販和手藝人聚集在火器營的南門外做起了生意,逐漸形成了一條商業街,也就是即今的藍靛廠。「舊時的藍靛廠別提多興盛繁榮了。一些上了歲數的」老旗人回憶說。

藍靛廠土著旗人的記憶:「我說『吃完飯就走,你們等我走了之後再拆。』」

祖父有一個老朋友,姓富,他是土生土長的老藍靛廠旗人。從出生到現在,藍靛廠承載著他大半生的記憶。聽著藍靛廠的傳奇故事長大,那些故事至今縈繞在他腦海中。閑來無事時,他也喜歡給孩子們講講,像什麼「探清水河」、「纏腳灣傳說」,沒人比他更熟悉。

他也見識過藍靛廠大街最繁華的時候。「街上每天人來人往,別提多熱鬧了。月盛齋的糕點、富太山的煙鋪、瘸吉的醬肉、仁昌的成線鋪、德豐聚的杠房、德仁成的醬菜、德昌厚文房四寶、油鹽店、肉鋪、茶葉鋪……應有盡有吶。賣的餑餑那個香啊,還有沙琪瑪,真正的入口即化;月餅碗大一個。立冬的時候,粥廠還出來打粥,老師領著學生們都去……」

「你知道清真寺東邊那兩棵樹嗎?那兒以前就是我家的位置。」2002年,拆遷改造工程開始實施,富大爺家住了幾代人的老房子也被拆除了。現在,他時常回到原先老房子的位置,四處看看、站一會兒,儘管那裡現在已經物是人非。

「在藍靛廠一提『小廟兒』,沒人不知道,那兒就是我家了!」富大爺清晰記得,「那時候家裡有6間房,影背牆上有磚雕,上面寫著「鴻禧」二字,下面是一個大魚缸,裡面養著好看的小魚兒……」不用刻意回憶,老房子的樣子早已深深印在他的心中。「拆遷組的人說『這兒要拆了』,我說『別趕我,我吃完飯就走,你們等我走了之後再拆。』結果我才上車,房子就被挑了……」

還有一位姓張的老人,他十一歲搬到藍靛廠,人生中最燦爛的時光和最美好的記憶都留在了這裡。「長春橋以前是座木橋,沒有現在這麼寬。冬天河上結冰了,我就和小夥伴兒們踩著冰去河東邊打兔兒草。」說起往事,她不自覺地笑出聲,「我們互相推著、拉著,拽著籃子,跐溜跐溜地滑過去,采完草再跐溜跐溜地滑回來。老遠就能聽見我們的笑聲。」

「是不是還時常會想起老房子?」「哎呦,哪兒還用想啊,都在心裡呢!」

作者顧爾雅庫佳

微信公眾號滿族文化網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北京旗人家從小養成的規矩
老照片:100多年前中國的真實生活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