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宮的后妃們有什麼娛樂活動?

清宮的后妃們有什麼娛樂活動?

雅俗共舞:清宮后妃的娛樂

文泗水聖徒

『涼院無塵人不到,暗香只有玉娥知。』紅牆碧瓦的清宮,門禁幽深的大院,后妃們是這裡的主角。在現代人的演繹中,她們陷入了無休止的『宮斗』之中,沒完沒了的算計讓她們心力交瘁、無心他顧。事實上,清宮后妃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險惡與單調嗎?並沒有,除了『宮斗戲』,她們一年四季里還是有大把的時間來進行琴棋書畫、溜貓逗狗、打牌看戲等豐富多彩的遊藝和娛樂活動的,可謂是雅俗兼備,別具風采。

月曼清游 四季雅事

琴棋書畫,詩酒茶香。縱是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當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之後,也禁不住高雅精緻的文化誘惑。清朝從皇太極開始,對漢文化的吸收就未曾停止,於是,在清朝的後宮裡,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是全面而深刻的。一年四季里,每個月后妃們都有遊藝和娛樂活動,《月曼清游圖》反映了此類雅事。

春打六九頭,正月立春過後,寒意尚濃,此時正是梅花開放之時。元宵之夜,彩燈高掛,后妃們在仕女提著燈籠引領之下,來到御花園裡觀賞臘梅。為了看清梅花的盛放之姿,梅樹上也掛上了燈籠。后妃手抱暖爐、款動纖足,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或對梅品評,或交頭接耳,成為元宵夜的一景。

月曼清游圖冊·寒夜探梅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二月春和景明,后妃們在叢竹、藤蘿和花樹的掩映之下,於閑亭中端坐對弈。黑方正欲落子,身後則有人暗暗指點,白方盤算方略,一位居中觀棋,四位神態專註。另有兩位則頭頸交接,似在評棋,又似在傳播小道消息。亭外,兩仕女款款而來,一個捧茶具,一個托食盒,遊藝中多了一份生活氣息。

月曼清游圖冊·楊柳盪千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圖冊·閑亭對弈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三月垂柳蕩漾,曲池畔高搭鞦韆架,一位站立於鞦韆上愉快地擺盪,其餘人或於架下觀望,本來坐於凳子上,看到驚險處忙站起來警告盪者小心,或坐於旁邊大石上觀瞧,石頭上還擺著大紅的食盒、茶壺、酒壺。

四月百花爭艷,雅宅旁、曲廊畔,玉蘭、牡丹、芍藥競相開放。后妃們或於花前駐足品賞,或坐於廊檐下敘話。仕女採摘牡丹插於花瓶之中,將春天帶回屋裡。

五月端午時節,天氣漸熱,后妃們於水閣之上設几案,手拿宮扇,觀賞水中游魚。與此同時,她們帶來了化妝盒,賞魚的間隙梳妝打扮一番。水閣外,仕女端著零食、提著茶水走來。

六月荷花映日,垂柳濃密如發,柳蔭下后妃們手拿宮扇或蒲扇正朝湖上看著。湖面上一隻小舟緩緩靠岸,舟上一名仕女划船,一位手舉荷葉遮陽,一位肩扛雨傘遮陰,還有一位用宮扇來取風。四人採蓮歸來,岸上眾人翹首以待。

七月初七,乞巧之日。梧桐樹蔭下,方几上放著一碗水,兩位后妃將針放入水中,緊張地注視著,誰的針不沉入水,則表示誰是心靈手巧的女子。活動氛圍熱烈,不遠處,一位后妃在藍色羅傘的遮蔽下,匆匆趕來參加。這一天,是宮中所有女性最為隆重的節日。晚清時期,這一天主子和奴才可以共同玩「丟針看影」的遊戲,也進行女紅比賽。夜裡,頤和園的亭子和游廊上常常聚滿參賽和觀賽的妃嬪宮女。月光下,宮女們僅憑技巧穿針引線,迅捷者必會得到慈禧的稱讚和獎賞。這時,平日矜持的宮眷可以在太后面前嬉鬧,宮廷里一派祥和熱鬧。

月曼清游圖冊·庭院觀花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圖冊·水閣梳妝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圖冊·碧池採蓮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圖冊·桐蔭乞巧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乞巧節如此隆重,除了後宮女眷多的因素之外,無論是后妃還是宮女,穿針引線、綉荷包手帕等是她們平日消磨時間的重要方式。甚至很多宮女還會將閑暇做的織綉托太監帶出去賣,換點銀錢。當時北京隆福寺附近有一條「荷包巷」,裡面出售的全是宮女繡的荷包等小飾物,相當一部分是仿照皇家式樣製作,深受有錢人喜愛,生意十分紅火。

八月中秋,秋高氣爽,桂子飄香。后妃們或立於高台,或立於廊檐下,憑欄賞月。

九月秋深,菊花怒放,后妃們則聚於庭院里,欣賞種植於盆中的各色菊花與雞冠花,人美花艷,景色迷人。

十月,輕寒漠漠,后妃們聚於閨中,屋內點上炭火盆,圍爐博古。有的展卷賞畫,有的持鼎細觀,有的抱瓶撫玩。桌上,書畫、青銅器、瓷器等一應俱全。

十一月,冬寒已至,后妃們在閣中支起綉架,有的坐綉牡丹,有的立觀已經綉好的並蒂蓮花。

十二月,大雪飄飛,暖閣中四位后妃已經擺好酒菜,賞雪吟詩,還有一位手捧暖爐匆忙趕來,僕從帶著食盒緊緊相隨。

在一整年的活動描繪中,清宮後院里仿似住著一群神仙姐姐。而且有意思的是,這群小姐姐們從頭飾到衣服全是漢人裝束,如果不是旁邊有乾隆御詩,很難一眼就看出是清人作品。這樣的作品唯美詩意,但只能說是生活中的一個面相。這個面相太過高雅,且頗為清淡,或許其中蘊含著乾隆爺的一些美好願望,但生活里不止有詩,更多的是世俗歡愉,宮裡也不例外。

月曼清游圖冊·瓊台玩月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圖冊·重陽賞菊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圖冊·文窗刺繡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圖冊·踏雪尋詩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圖冊·圍爐博古 絹本設色 37×31.8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休閑娛樂 龐雜紛呈

紫光閣賜宴圖(局部) 絹本設色 45.7×486.5cm 清 姚文瀚 故宮博物院藏

俗世的休閑,既有群體性的盛大娛樂活動,也有興趣式的私人娛樂愛好,使得宮裡的休閑娛樂活動龐雜紛呈。

每年元宵節,宮中都要在圓明園山高水長放煙火,場面極為壯觀。清代文學家趙翼曾這樣描述:「煙火大發,其聲如雷霆,火光燭半空,但見千萬紅魚奮迅跳躍於雲海內,極天下之奇觀矣。」煙火盛大,后妃們看著五彩斑斕的煙花,也是極為興奮。

端午節,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皇帝會帶領后妃們到圓明園,觀看在福海之上舉行的龍舟比賽。龍舟賽道長約600米,有9隻龍舟參賽,選手由宮中太監組成。他們訓演有素,賽前在福海操練多時。比賽時,龍舟經過皇帝觀禮台前時,必須「停橈片刻留」,以示受閱致禮。

十宮詞圖冊之一 絹本設色 33.1×29.3cm 清 冷枚 故宮博物院藏

冬季,冰嬉是皇家盛大的消遣活動。這項活動原有軍事演習的性質,後來演變為供皇宮貴族娛樂的競技活動。每年冬天皇家都會從各地挑選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宮訓練,冬至節之後到「三九」在太液池裡表演。每到這時,北海的周圍會搭彩棚、插彩旗、懸彩燈,皇帝和后妃、王公、大臣都來觀賞。

此時主要有三種活動:第一種是表現競賽快慢的速度滑冰。滑冰者採取扁彎子式、大彎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等與現代速滑近似的姿勢,「如星馳電掣,爭先奪標取勝」。

第二種是花樣滑冰和雜技滑冰。花滑樣式包括「大蠍子」「金雞獨立」「哪吒探海」「鷂子翻身」「仙猴獻桃」「童子拜觀音」等單人模式,以及名為「雙飛燕」的雙人滑。雜技滑冰有飛叉、耍刀、弄幡、緣竿、使棒、冰上倒立、疊羅漢等名目,同時還有軍事性質的溜冰射箭,多姿多彩、技藝非凡。

第三種是冰上蹴鞠,就是穿著冰鞋滑行踢球。比賽時雙方各數十人分位而立,各有統領,綵球拋起落下後,群起紛爭,邊滑邊踢,互相追逐,力求得勝。

除了這些大型活動,后妃們私人的娛樂也是千姿百態。

炎炎夏日,游湖賞園是最佳的選擇。頤和園建成以後,便成了消暑的夏宮。光緒皇帝喜歡帶著妃嬪們乘船遊玩。慈禧則是在天氣晴朗時,隔三差五就要隨船遊園,聽曲賞景。有時還會一身觀音裝扮,命身邊太監扮成童子,在湖上盡情歡愉。

慈禧扮觀音像軸 清 佚名

空竹,又稱「空中」「空鐘」,抖起來聲如洪鐘,頗為好聽。當時,空竹在民間十分流行,出現了許多名家,如天橋的麻瑞子,能抖到五六丈高,還能從背後接住;光緒年間的德子,能夠將空竹舞得像粘在身上一樣;王雨田還練出了王瓜架、猴爬桿、回頭望月、枯樹盤根、反插腿、倒爬繩等數十種套路。很快,它就傳到了宮中,「妃子自矜身手好,親來階下抖空中」。她們勤學苦練,練就了鷂子翻身、飛燕入雲、響閣鈴等舞式,十分可觀。

七巧板遊戲也由民間傳入宮中。清道光帝的孝全皇后年幼時,曾跟著宦官去過蘇州。她仿照民俗的「七巧板」,砍斫了若干木片,排成吳士鑒《七巧板》宮詞里「六合同春」的字樣,成為新年的玩具。咸豐初年,這個玩具又傳入民間。

麻將是慈禧晚年喜好的娛樂活動,她還有一副以象牙雕成的吉羊麻將。當時奕劻投其所好,派遣自己的福晉還有女兒入宮陪慈禧太后打麻將。為了討慈禧歡心,讓她每把必贏,奕劻的女兒暗中拜託站在慈禧背後觀牌的兩位宮女,看慈禧需要什麼牌而向她們打手勢,她們就裝作無意打出那些牌,讓慈禧和牌。通過這樣的「政治麻將」,奕劻為親朋好友謀了不少肥差。

養狗是清代后妃休閑玩樂的重要方式之一,內務府設有養狗處,專門管理養狗事務,狗的數量多達數百隻。晚清時慈禧太后對狗寵愛備至,常常出遊時攜愛犬數十隻同行。光緒皇帝的瑾妃也喜歡養狗,曾命宮廷畫師為她馴養的9隻名貴哈巴犬作畫留念。宮裡的這些狗出身名貴,用具也都豪華奢侈。如清晚期的一件狗衣,以綠色織金緞為面料,面料上用粉、紅、藍色絲線和金線織海棠花和菊花等花卉裝飾。鑲紫色暗花綢邊,里襯駝色棉布。狗衣邊緣有絳色布帶,用於拴系。整體色彩素雅,紋樣精美,質地柔軟,做工考究。

上圖:空竹小者高11.5cm 直徑9cm 大者高15.5cm 直徑12cm 清 故宮博物院藏

下圖:象牙麻將牌盒寬21.5cm 長16.5cm 高17.5cm 共為160張 清 故宮博物院藏

九犬圖 絹本設色 145×67.5cm 清 黃際明、李廷梁繪 故宮博物院藏

仕女清娛圖冊·觀鶴 紙本設色 17×22.7cm 清 喻蘭 故宮博物院藏

仕女清娛圖冊·品茗 紙本設色 17×22.7cm 清 喻蘭 故宮博物院藏

仕女清娛圖冊·投壺 紙本設色 17×22.7cm 清 喻蘭 故宮博物院藏

仕女清娛圖冊·舞劍 紙本設色 17×22.7cm 清 喻蘭 故宮博物院藏

倦勤齋通景畫·雙喜臨門(局部) 清 故宮博物院藏

賞花養鳥也是宮廷消閑項目。頤和園中種有許多名貴花草,慈禧喜歡親自灌溉料理,甚至還會耗費時間去整理果園。宮裡還豢養了大量珍禽,頤和園的桃花塢就是專門馴鳥的地方。此外,后妃們還將侍弄寵物作為消遣。「集靈囿」是專門養鶴馴鹿的機構,慈禧常常將寵物抱來逗弄,並一一為之取名。

除此之外,我們熟知的京劇、崑曲以及西方來的「奇淫巧技」,如照相、繪畫、舞蹈等眾多娛樂活動也都進入了清宮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后妃們打發時間的消遣活動。

日漸奢靡 精神萎靡

僅從后妃們的遊藝和娛樂活動,我們就可以窺見大清王朝的發展軌跡。《月曼清游圖》所表現的乾隆時代,后妃們的遊藝和娛樂活動雖然豐富,但總體上口味尚屬淡雅。表現在飾物上亦是如此,她們的頭上最為華麗的也不過是鳳簪,大多只是釵、勒子等物,這些未必寫實,但大體上與清初宮廷尚簡的風氣一脈相承。清初,后妃們頗為節儉,對自己的打扮也非常簡約,小兩把頭上或插鮮花,或戴通草,極少金銀首飾。乾隆盛世時,后妃們使用的首飾增多,釵、簪、流蘇、頭花等大量使用,髮式也變為有發架支撐的兩把頭。晚清時期,慈禧創製了牌樓式的大拉翅,可以更加誇張地「炫富」。相對應的,此時的遊藝和娛樂則完全演變為「娛樂至死」般的奢靡活動,耗費之大令人咋舌。

物質生活的巨大奢靡,帶來的是精神世界的逐漸萎靡。透過《月曼清游圖》,我們尚可感受到后妃們精神世界的雅緻,而透過晚清時代的眾多娛樂活動,我們感受到的是她們精神世界的空虛,通過各種極盡奢華的方式來進行掩飾。上行下效,清初時代開疆拓土的朝氣亦逐漸化為晚清時代抱殘守缺的暮氣,精銳的八旗軟化為提籠架鳥的頑主,最終走向覆滅。

司馬光曾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后妃們作為君主身邊的人,一舉一動展示的是整個社會的風貌,引領的是整個社會的風氣。所以,今天當我們走進故宮、頤和園等地,驚嘆於後妃們留下來的種種稀奇寶貝,驚嘆於它們的驚天價值之時,也應該記住在這份歷史遺產背後所留下的種種遺憾。

山水樓閣圖冊之一 絹本設色 31×25.3cm 清 陳枚 故宮博物院藏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100多年前中國的真實生活
蝗汗們編的歷史漏洞百出,而且很不道德!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