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硬核藝術!大觸用銅銹作畫20年,驚艷眾人

硬核藝術!大觸用銅銹作畫20年,驚艷眾人

來源 | 科學藝術研究中心(ID:Art_And_Science)

作者 | 小庄

作為被使用的最古老金屬之一,是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有一個重要歷史時期就以它命名——青銅時代。

打動我們的同樣還有它的美,銅銹大概是日常所能見到最具有藝術感的事物了,而在中學課堂上硫酸銅溶液所發出的熠熠藍光也一直保留在記憶深處。

當然有一些藝術家,直接就會使用銅來製造藝術品,我指的不是青銅器,而是一種叫做銅化學的繪畫方法。

Sheryl Safren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她從2001年開始摸索使用化學方法來創作,從此就基本放棄了顏料,近20年來,大量作品都是用化學品在銅的表面進行反應、結晶、融合和凝固,形成各種圖像和造型。

藝術家自己這樣來描述這一過程:

光線照射到銅上並逐漸形成一團火熱的色彩,然後,突然冷卻下來進入涼爽的寧靜。

情緒和想法隨著光線和色彩的變化而變。

當光線暗淡下來或以某種角度撞擊時,顏色變得飽和、壯觀,甚至敬畏。

在銅表面上移動光線,以及觀察者的運動,是改變感知的動力,讓我們每次觀看作品都能發現新的有趣事物。

化學過程能帶來的色彩和質感變化其實非常豐富,遠勝丙烯基顏料,有的能產生粗糙和顆粒狀的紋理,有的會產生閃亮或絲質般的紋理。

經過化學家Dave Cooper等人的指導,Sheryl Safren很好地掌握了化學品的安全使用,以自行琢磨出的一套方法畫出了各種自然景觀和生物景觀,有的作品真是獨具特別的美。

她也承認印象派畫家莫奈、超現實主義創始人之一Max Ernst、女雕塑家Louise Nevelson等人對自己的影響。

MountainLake,48 x 36,2008

JacksonLee Tree,48x 36,2001

沙丘(Dunes),48 x 36,2003

天空(Firmament),24」H x 36」W,2003

網狀組織(Reticulum),24x 36,2008,SOLD to YukoNii Foundation

內循環(InteriorTransport),24x 36,2004

星狀膠質細胞(Astrocytes),36H x 36W,2010,為猶他大學生物研究中心而作,是一個系列共8幅中的一幅

纖毛(Cilia),24x 36,2002

Sheryl Safren把她的作畫過程稱為實驗,實驗的範圍很廣,嘗試過包括生物學、神經科學、解剖學、環境科學、地質學、天文學和符號學在內的各種主題。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化學物理

Sheryl Safren對科技的愛好始於童年時期,她出生於工業重鎮密歇根州,在離她家25英里的半徑內,集中了當時美國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床,從小喜歡美術的Sheryl就會去畫那些人造機器,觀察工程設計和結構。

她在高中就進入了藝術與設計類的院校,後來去到紐約的普拉特藝術學院攻讀本科。

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傳統重工業逐漸衰退也給了她很大衝擊,小時候熟悉的一切都漸漸不見了,所以她的創作也更多帶上了一種懷舊的消逝感

她甚至專門為此創作了一些「活的畫作」,「活」是相對於原有的那些被固定下來的畫作而言。

由於收藏她作品的公共藝術機構和購買的顧客希望這些銅板不會隨著時間而發生改變,所以需要將它們嚴格密封,以防繼續和空氣中的化學物質反應。

但Sheryl Safren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卻是多個層面的。她認為,時間的本質也是藝術陳述的一部分,如果對材料在現實世界中所經歷的變化作出反應,藝術就會像生物一樣活起來,而不再是一個在媒介中被「凍結」的想法,她更希望「未來」也能成為自己作品的組成。

2006年,她以銅板和銅鏈條完成了一幅名為《侵蝕》的作品,同時讓它保持開放狀態,6年之後,鏈條被腐蝕得更為模糊,這種形態也被記錄在了時間之中。

侵蝕(Corroded),48H x 48Wx7D,2006

6年後的侵蝕(Corroded 6 years later),48H x 48W x 7D ,2012

一組名為「造物」的創作,顯示了藝術家對於地球以外的世界的想像。

人類一直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可視化其他外星生命形式,很難逾越現有的框架:一個巨大的頭,兩隻巨大的眼睛和奇怪的彩色皮膚,再加上尾巴、角和尖耳朵。

近些年來有了計算機生成藝術,使得外星生物的形態上出現了更多可能性,但這些生成藝術之間又是雷同的,可能是他們在使用差不多的軟體的緣故。

Sheryl Safren不禁想,讓化學反應去創造這些生物,會是如何一幅景象?於是她做了一些嘗試。

造物4(Creation4),又名銅世界和它的衛星(CopperWorld and Its Moons),24X 36,purchased by Wyeth Pharmaceuticals,2001

造物7(Creation7),又名有機物造物(Creationof Organic Matter),36x 24,2001

造物12(Creation12),又名男人/女人(Male/Female),24" x36",2002

「居住」則是另一篇章的科幻史詩,關注的是生命形式如何在一個特定的棲息地中共存

在這裡,通信不是通過聲音,而是通過觸摸,演化出來的生物有的居住在地下或洞穴中,它們主要是機械或電子的,具有多變的皮膚紋理,雨林中的一些樹液會在黑暗中發光。

居住1(Habitation 1),36x 24,2001

居住5(Habitation 5),又名雨林(Rainforest),24x 36,2001

居住11(Habitation 11),又名Homin"sHome,48 x 36,2005

作為一種交流方式,符號被穴居人刻在了岩石上,也在今天的計算機程序中運行。它們中的一些只存在於特定的地點和時期。

Sheryl Safren則饒有興緻地來為它們做了一些畫像。中世紀時期鍊金術士使用的標記、青銅時代的語言、日本書法中的漢字、早期的電氣符號,等等。

她想用這套作品來提醒自拍時代的人們:我們,是比自己更大的連續體的一部分,冰河時代、青銅時代、工業革命、計算機革命……它們都深刻地影響著人類並造就了今天的世界。

青銅時代(BronzeAge),36 x 48,2008

鐵器時代(Iron Age),36 x 48,2008

Kana(假名),48 x 36,2008

Coupling(耦合),36x 48,2008

果殼

ID:Guokr42

果殼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嚇得我二維碼都歪了!

為啥這樣的二維碼也能掃?

掃碼發送【二維碼】告訴你原理~

喜歡就點個「在看」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天一冷就打噴嚏、流鼻涕,可醫生說既不是感冒也不是過敏性鼻炎?
乍一聽普普通通的食材,把我賣了竟然都買不起!這都是什麼神仙拍賣啊!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