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探索宮頸癌防治的「中國模式」

探索宮頸癌防治的「中國模式」

記者 張思瑋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可防可治的癌症。」前不久,在一場WHO「消除宮頸癌」行動中國力量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喬友林表示。

統計數據顯示,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導致的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4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僅2018年,全球約有57萬婦女新診斷為宮頸癌,約31萬婦女死於宮頸癌,其中高達86%的宮頸癌病例來自於中低收入國家。

不過,隨著宮頸癌篩查和HPV疫苗的普及性,部分歐美髮達國家和地區的宮頸癌防控已達到WHO「2030年全球消除宮頸癌」的標準。

在我國,2015年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宮頸癌新發與死亡病例數分別為11.1萬例和3.4萬例,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自2000年以來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

「我國宮頸癌防治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人口基數大,不同地區經濟、衛生水平發展不平衡,如何應用針對不同地區適宜的篩查技術和HPV疫苗免疫注射,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我國防控宮頸癌的核心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教授郎景和表示。

早在2009年,我國便啟動了農村「兩癌」(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項目,截至2017年底,項目累計為7398萬人次的適齡農村婦女提供了免費的宮頸檢查,但因為基礎條件較差、專業人員缺乏,目前農村地區的篩查覆蓋率仍明顯低於城市。

為解決這一現實問題,由比爾·蓋茨基金資助,喬友林領導的研究團隊與相關企業和機構合作,成功研發並生產了careHPV檢測技術,該方法操作簡易、價格低廉,於2012年10月獲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批准上市,2018年7月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體外診斷資格認證。

「除了篩查,HPV疫苗接種是預防宮頸癌的最有效手段。」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趙方輝告訴《中國科學報》,自2006年HPV疫苗問世以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證實。目前中國(未包含港、澳、台地區)的HPV疫苗包括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分別覆蓋了2種、4種和9種高危HPV病毒亞型,其中二價疫苗包含的HPV16/18兩種高危亞型是造成70%~80%宮頸癌的主要病因。

「但目前我國適齡婦女中僅30%的人群接受了篩查,而在已引進的700萬支進口疫苗中,不足1%的接種人群為9~14歲的女童。由此可見,我國防治宮頸癌依然任重而道遠。」趙方輝說,目前進口疫苗價格高昂、供應不足,而我國適齡接種人口眾多,HPV疫苗的供需缺口巨大,因此,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提高HPV疫苗的可及性,實現HPV疫苗的國產化。

可喜的是,由國家「863」項目支持、廈門大學自主研發的HPV16/18二價疫苗已進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審批階段,這或許開啟我國宮頸癌防控的新篇章。

「我們只有制定符合中國特色的宮頸癌綜合防治模式,並及時根據動態監測和評估結果進行適當的調整,才能實現WHO『2030年全球消除宮頸癌』這一目標。」喬友林說。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推翻《Nature》:生命不息,神經發生不止……
「三人行,必有高血壓」,中國科學家國際頂刊發表詩歌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