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空狂人」徐鳴:再用30年決戰太空

「太空狂人」徐鳴:再用30年決戰太空



  文/張遠


  2018年底,中國已有約80家太空技術初創企業投入這一領域,太空已成中國商界的「新邊疆」。在徐鳴看來,還未連接入互聯網的40億地球人,他們的命運將有賴於商業航天產業的進化而發生改變。


  全人類的「登月競賽」已經延綿幾十年。今年春節伊始,《流浪地球》、《阿麗塔》等科幻電影的逆市火爆,也讓越來越多中國普通觀眾開始思考宇宙與未來。


  今年2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第4號太空政策指令」(SPD-4),宣布正式組建太空軍,上周(3月底)特朗普又高調提名了太空總司令。

  另一方面,在商業太空市場上,民營火箭和商用衛星發展也正是如火如荼。就此,2019年『鈦媒體·封面』第一期4月刊,我們將視角投向「商業航天」市場。2000億規模的衛星產業,到底有哪些潛在商業空間?為什麼說下一個連接10億人的產品會誕生在這個產業?


  本期的故事主角是剛剛闖入商業航天領域不久,卻足以稱之為「太空狂人」的銀河航天創始人兼CEO徐鳴。他曾是獵豹移動聯合創始人&總裁,在互聯網從業十幾年,他如今為何押注個人全部資源、全部身家,徹底投身商業航天事業,並決心「為此再戰30年」?


  一個月前,SpaceX 的「龍」飛船進行首次載「人」試飛,吸引了全球目光,世界聞名的「鋼鐵俠」,也是「太空狂人」Elon Musk正在憑藉「一己之力」實現過去集全國之力才能觸及的人類夢想。


  商業航天的「鯰魚效應」也讓停滯了半個世紀的「登月計劃」得以重啟,近日,美國副總統彭斯明確表示五年內讓美國重返月球,比NASA此前設定的2028年提前了四年。


  如果說Elon Musk心中裝的是移民火星,探索人類未知未至的星辰大海。那麼另一位同樣位於美國的「太空狂人」Greg Wyler則仰望太空、心繫大地,要在1000公里的高空「編織」一張無遠弗屆、沒有死角的太空互聯網。摩托羅拉、微軟等先驅都未能實現的夢想,有望在他的手中成真。


  實際上,在十多年來的太空互聯網賽道上,Greg Wyler是最活躍的那條「鯰魚」。早在2007年,他就創立了O3b Networks。太空互聯網公司,志在為剩下的30億人(other 3 billion)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2008年起就獲得了Google的投資。以此為契機,Greg Wyler也以衛星業務負責人的身份加入了Google。與此同時,他還接連創立了OneWeb和WorldVu兩家衛星公司,甚至還和埃隆·馬斯克一起籌划過一個700顆衛星的太空互聯網項目。


  今年2月28日,Greg Wyler創立的OneWeb發射了首批六顆互聯網衛星,正式開始織就一張1980顆衛星組成的「空中互聯網」。


  當OneWeb宣布發射成功,整個中國應該沒有人會比徐鳴更興奮的了,因為沒有多少人比他更了解聯網和信息的價值。出生於南方農村的他,因為信息閉塞18歲之前都不會講普通話,這個信息高速公路最末梢的村子,至今仍經常處於「移不動、聯不通」的狀態,就像《啥是佩奇》故事的發生地。


  如今,終於走出大山的徐鳴要做中國版的「太空狂人」,他成立的銀河航天,站在了中國低軌道衛星通信的最前沿,要用上千顆衛星織起一張覆蓋全球的太空互聯網,不僅是自己的村子,還要把半個地球都從「信息鴻溝」中拯救出來。 


  2018年底,中國已有約80家太空技術初創企業投入這一領域,太空已成中國商界的「新邊疆」。在徐鳴看來,還未連接入互聯網的40億地球人,他們的命運將有賴於商業航天產業的進化而發生改變。

  從哈工大機械工程專業的高材生到創立獵豹移動,再到要做「中國的Elon Musk」,是什麼讓徐鳴做出了這個瘋狂決定,並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全部資源,還有後半輩子?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


  從「太空結界」到二次創業的星辰大海 


  讓我們把鏡頭拉回2011年。對於徐鳴來說,從2008年創立獵豹到2014年成功上市,這一年恰是中間節點。隨著創業激情的慢慢消退,情懷落地到商業層面,業務轉型過程中的困難與迷茫,他陷入了創業中途的無力和焦慮之中。


  與哈勃望遠鏡的一次偶然相遇,讓徐鳴找到了自己的「太空結界」。


  他透過哈勃看到了宇宙大爆炸留下的絢爛圖景,驚嘆於獵戶座、仙女座星雲在百萬光年外兀自閃爍,這樣的宇宙視角讓他從創業泥潭中暫時抽離,獲得短暫的喘息。每次深陷焦慮時,徐鳴就來到這個「結界」中,思考夢想和現實的衝撞,然後跟它say goodbye繼續上路。


銀河航天創始人兼CEO徐鳴

銀河航天創始人兼CEO徐鳴


  直到2014年獵豹移動成功登陸紐交所,徐鳴終於有了喘息之機。在美國考察科技產業期間,他驚喜地發現自己對航天產業的構想竟然在一點點成為現實。 


  雷軍在做小米之初曾經提過一個概念:手機不是mobile phone,而是掌上的計算機。徐鳴受到了啟發,在他眼中哈勃望遠鏡就是一台漂浮在太空,利用太陽能供電的大型機。


  如果順著計算機產業的發展路徑,那麼航天產業會不會也要經歷從大型機到PC,再到手機這樣一個行業的轉折?

  在美國的考察印證了徐鳴的推論。


  移動互聯網帶動的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為衛星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礎。微型衛星大量使用通用電子部件,某些低成本衛星甚至會使用改造過的手機主板。2014年,Planet Labs 創始人 Will Marshall 在 TED 現場展示了該公司設計的微型衛星,這隻「鴿子」用單手就可以輕鬆托起。


  與此同時,商業航天在近十年來的突飛猛進,衛星的發射成本開始不斷下降。


  2004 年,美國聯合發射聯盟的單次發射報價在 7000 萬到 9000 萬美元之間,國際發射服務的價格在單次 1 億美元左右。十年後,SpaceX 單次發射的價格已經降到了 6200萬美元左右。


  而在SpaceX 實現了可回收火箭方案之後, Block 5型獵鷹9號火箭今後重複使用的發射報價又下降了大概20%,低至5000萬美元左右。另外,隨著獵鷹9號火箭的復用次數不斷地提升,未來SpaceX的火箭發射報價會在目前的基礎上變得極其便宜,即在500到600萬美元之間。


  這讓徐鳴有一種英雄所見略同的隱秘興奮,也讓他看到了二次創業的發力點。相比於商業火箭,商業衛星是一片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在徐鳴看來,火箭發射相當於一次性的快遞服務,而衛星卻可以在太空中提供持續不斷的服務。來自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火箭發射是一個百億美金的市場,而衛星產業卻是一個2600多億美金規模的市場。


今年3月OneWeb成功發射六顆首發衛星,這是其官網展示的衛星模擬圖(圖片來源:OneWeb)

今年3月OneWeb成功發射六顆首發衛星,這是其官網展示的衛星模擬圖(圖片來源:OneWeb)


  捲土重來的太空互聯網浪潮

  遙感、導航、通信是衛星領域的三個主流創業方向,究竟要走哪一條路?


  徐鳴跟鈦媒體(微信ID:taimeiti)提到了他自己生活了18年的那個閉塞小山村。對於「全村的希望「徐鳴來說,「要致富先上網」就是新時代的「要致富先修路」。 


  他甚至有過一個瘋狂的想法。專門為村子買一個Google氣球(Google Loon),用一根200米的繩子放飛在村子上空,供全村人免費上網。為此,他專程找到了負責Project Loon項目的Google X實驗室負責人,講述了自己的構想。


  然而,因為Project Loon本身的不成熟,高空氣球並不是一個網路覆蓋的理想方案,自2013年成立以來進展緩慢。2018年,谷歌也將Project Loon獨立了出去。而將公司的重點投向了太空互聯網。


  實際上,自上世紀90年代的低軌道通信衛星熱潮以來,通過近地軌道通信衛星實現地球網路覆蓋的大膽設想就從未間斷過。以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為代表的第一波「太空先驅」因為技術不成熟和手機時代的到來而功敗垂成。


  而以OneWeb、Starlink為代表的「衛星新勢力」,得益於衛星的小型化和發射成本的降低,正在以更多的衛星數量,更低的網路成本迎來「第二春」。


  與單顆衛星860公斤重、造價數千萬美元的銥星計劃相比,OneWeb已經將衛星的重量和造價壓縮到150公斤、50萬美元。這讓後來者可以構建出一個密度更高、覆蓋更廣的網路。


  創立於2012年的OneWeb計劃向太空發射648顆衛星來組成一個通信星座,從而提供全球覆蓋的互聯網接入服務;而Space X 2015年孵化的Starlink項目,經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並計劃發射的衛星數量高達1.2萬顆,超越了人類歷史上發射的衛星數量總和。


  難以抗拒的誘惑:將上網成本降低100倍


  不僅如此,太空互聯網也成為了國家之間「太空競賽」的一部分。中國航天科技和中國航天科工兩大集團都啟動了各自的低軌通信項目「鴻雁星座」系統和「虹雲工程」。2018年12月22日、29日,「虹雲工程」和「鴻雁星座」的首顆試驗衛星先後發射升空。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18年底中國已有約80家太空技術初創企業投入這一領域,太空已成中國商界的「新邊疆」。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雖然領先全球,但仍有一半人口未能上網,其中就包括徐鳴老家那個小鄉村的鄉親。光纖、鐵塔和基站之所以覆蓋不到這些地方,並不是技術上不可能,歸根結底是因為地面通信網路的成本不經濟。


  在徐鳴看來,「鐵塔+基站」這樣的地面信息公路鋪設方式,已經撞上了天花板。全球另一半人口接入互聯網,需要通過一種新的方式,而衛星通信將是一種有競爭力的手段。


  根據他的推演,理論上平均不到100顆左右的衛星,就可以提供覆蓋全國各地的衛星上網服務,「鋪設」成本有望比地面通信降低100倍以上。對於從小就夢想讓信息送到每一個人屋頂的徐鳴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抗拒的誘惑。


  不僅如此,在5G通信標準中,低軌通信衛星將成為5G通信網路的一個節點。隨著通信結構的複雜度越來越高(更快的速率、更高的帶寬),隨著物聯網時代對於海上、沙漠、雪山等複雜環境的聯網需求,低軌衛星網路將成為海底光纜、地面基站之外的重要補充。


  獵豹上市之後,徐鳴並未打算縱身一躍投身商業航天,而是和一幫志同道合者成立了銀河俱樂部,從興趣的角度默默關注商業航天的發展。


  2018年7月21日,徐鳴正式為獵豹生涯畫上一個句號,將照片和履歷掛在了銀河航天的網站上。 


  一同亮相的,還有徐鳴關注多年的「航天夢」。銀河航天的「銀河Galaxy」低軌寬頻衛星星座,將由上千顆自主研發的5G衛星在1200公里左右近地軌道組成星座,建成後可提供覆蓋全球的天地融合5G通信網路服務。


  「中國版OneWeb」蓄勢待發 


  在徐鳴眼中,銀河航天的出現是互聯網思維和航天文化融合、碰撞的產物,和小米一樣本質上是一個新物種。徐鳴也想的很清楚,願意「在這個方向投入更長的時間」,他希望做出一家能夠與OneWeb、SpaceX比肩的商業航天公司。

  通過採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互聯網模式,銀河航天最終將實現比OneWeb更低的上星成本。


  從銀河俱樂部到銀河航天、「銀河Galaxy」星座,之所以對「銀河」情有獨鍾,是因為一想到衛星,徐鳴閉上眼睛就有一副滿天星斗的壯麗畫面,而最能代表此種景象的就是橫跨穹宇的璀璨銀河。


  對於這片深不可測的銀河,徐鳴抱著all in的心態將幾乎全部身家都投入其中。


  當然,商業航天絕非一己之力能夠成就的。OneWeb在上星之前的六年時間中,拿到了空客、高通、維珍集團、波音和可口可樂等公司的投資,單是軟銀一家就前後累計投入了15億美元;而Starlink的背後是SpaceX已獲得的22.5億美元融資和250億美元估值。


今年3月OneWeb成功發射六顆首發衛星,這是其官網展示的衛星模擬圖(圖片來源:OneWeb)

今年3月OneWeb成功發射六顆首發衛星,這是其官網展示的衛星模擬圖(圖片來源:OneWeb)


  OneWeb累計已完成三輪融資,是美國商業航天領域融資能力最強的公司(製圖/鈦媒體 叢笑)


  在融資方面,以「中國的OneWeb」自況的銀河航天也毫不示弱。在2018年連續完成A輪三次融資,投資方包括順為資本、晨興資本、IDG資本、高榕資本、源碼資本、君聯資本等中國一線資本巨頭,估值達到了35億人民幣。


  不僅如此,衛星通信的商業模式和獵豹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太空互聯網是無國界的,所以銀河航天一開始就是國際化公司,需要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申請相應的軌道和通信頻率,如果要想在某一個國家落地,需要和這個國家的政府部門、運營商甚至手機廠商進行合作。


  這也是獵豹做全球性的應用、遊戲時要做的「必修課」。如今,獵豹的移動產品覆蓋了100多個國家,月活用戶達到了6億。在獵豹的國際化經驗,可以讓徐鳴比其他中國同行少走不少彎路。

  就在OneWeb成功發射六顆通信衛星的當天,徐鳴難掩激動地寫下了一篇文章《人類的太空互聯網今天邁出了第一步》。在文章中,他宣布銀河航天將在今年下半年發射自主研發的第一顆低軌道衛星(試驗星)——銀河一號。


  「我堅信,地球每一個角落的萬物互聯將很快實現。」


  此時的徐鳴,為商業航天「再戰30年」的信念來自何處?或許正是那個由於信息閉塞買不到模擬卷,只能自己給自己出題的18歲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悟空」號衛星: 撥開暗物質的「烏雲」
兩天見效!首款治療產後抑鬱的藥物問世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