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紫砂泰斗:顧景舟經典之作

紫砂泰斗:顧景舟經典之作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30年代

1915年10月18日,顧景舟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上袁村。1920年入宜興縣第六高等小學堂(現在的東坡書院)學習,由錦洲改名為景洲。

因家境困頓,無法入中學繼續深造,在跟隨呂梅笙攻讀古文三年後,18歲時,輟學在家的顧景洲從師於祖母邵氏,學習紫砂工藝,並給自己小書房取名:墨緣齋,始用印墨緣齋、墨緣齋意堂制、景記。

水平壺

1933年,儲銘(又名臘根,號大匠巨人,亦號龍溪山人。制洋桶茶壺獨絕,時稱「洋桶大王」)應顧景洲的父親顧炳榮之邀,赴其家當客師,制壺兼傳授顧景舟壺藝。如洋桶壺、掇球、如意仿鼓等。

1936年,顧景洲被聘請至上海古董商郞玉書之「郎氏藝苑」店裡,專事仿古制陶,其間臨摹過陳鳴遠、邵大亨等人的作品,技藝突飛猛進。後因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於1938年回到了家鄉。

仿陳鳴遠竹筍水盂

顧景洲回到家鄉,卻不幸染上天花,死裡逃生後,曾經回憶說:我好像聞到了「死亡」的味道,就像被埋在土裡的土腥味。

40年代

1942年,顧景洲赴上海標準陶瓷公司任雕塑室技師,工作是翻制模具,作品署號「自怡軒」。當時他月薪100大洋,這是非常高的薪水,足以養活父母和兩個弟弟。

方竹

有閑章「得一日閑我為福」(仿文彭)、「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仿鄧石如),有《高線三足提梁壺》等問世。

藏六方

高腰線提梁

1944年,顧景洲回到家鄉,生活艱難,其間制圓竹段茶具等,用印「瘦萍」、「老萍」,以「萍」寓漂泊不定之意。

六頭圓竹茶具

1946年,顧景洲由周志祿、徐祖純牽線,為農民銀行座談會做紀念品仿古壺,完成訂單的100把外,又多做10把,共計110把。這是顧景舟一生中完成的最大宗的一次產品訂單。

抗戰勝利後,顧景洲往返於上海和宜興之間,與戴相明、唐雲友好。改名景舟,自喻為藝海一舟。

1948年,顧景舟精心製作五把石瓢壺,吳湖帆、江寒汀等滬上書畫家為之書畫。除自留一把,餘四把慨贈戴相明、江寒汀、唐雲、吳湖帆。

唐雲石瓢

戴相明石瓢

江寒汀石瓢

吳湖帆石瓢

50年代

1951年,因為有在標準陶瓷公司工作的經歷,顧景舟由同輩顧浩元推薦,應聘上海天原化工廠(德國人創辦),考試合格,但體檢時發現有肺結核病而最終沒有被錄用,只能回家修養。

1952年,顧景舟回到家鄉戒煙養病,在家種花養魚。病癒後收了平生第一個弟子,朋友加親戚徐祖純的兒子徐漢棠。期間創作蓮蓬擺件等作品。

1954年,顧景舟響應政府號召,積极參与宜興縣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蜀山紫砂工場組建籌劃工作,任合作社生產理事委員兼技術輔導員。創作《如意雲紋三足鼎壺》等。

雲肩如意

1955年10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設立「紫砂工藝班」,招收第一批藝徒,李昌鴻、沈蘧華、高海庚等人師從顧景舟學藝,顧景舟任生產理事委員兼技術輔導員,負責紫砂工藝班的招生和技術輔導,與朱可心、任淦庭、裴石民、吳雲根、王寅春、蔣蓉並稱「紫砂七老」。

1955年左右,顧景舟創製花貨巨制十頭松鼠葡萄咖啡茶具。2015年11月19日,在北京東正拍賣會「獻禮」專場,全場只拍賣這一套紫砂作品,以8000萬落槌,如果加計15%的擁金,最終成交價為9200萬元。

1956年,紫砂工場改為宜興紫砂工藝廠,顧景舟與帶隊來廠實習的中央工藝美術院(今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高庄教授結為知交,兩人合作《提壁壺》。

提璧

同年,顧景舟被國家授予工藝行業最高榮譽「工藝人」稱號,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技術輔導」稱號。

1959年,顧景舟任紫砂技術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負責全廠的技術輔導工作。為開發紫砂銷路,他帶頭搞技術革新,與高海庚等人創製上釉啤酒杯,設計高檔花盆等生活實用品,屢屢得獎。還參加了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的布置工作,設計了一批大型的餐具及高檔花盆。

60年代

1960年,工藝行業低潮時期,顧景舟專事產品設計和打樣,改進紫砂專用工具。60年代遍訪北京、上海、廣州、蘇州等地博物館,尋覓珍品,並帶領技術人員到其他兄弟陶瓷產區考察。

1964年,虛歲五十的顧景舟與徐義寶女士結婚。為完成外貿訂貨,顧景舟向周尊嚴、潘持平、顧紹培、徐樂平、陳粉林、張樹林等6人傳授大件花盆的製作技藝,紫砂花盆型、工藝達到極高水準。

70年代

1972年,顧景舟創作雪華壺、提璧茶具、上新橋壺,並做石瓢壺、中石瓢壺。

70年代創作花器詠梅茶具,他的梅花,理與趣,相得益彰。就氣質而言,傾其一生讀書的品性、逸情、人格融入,文靜中自有凜然,風骨錚錚,卻又有嫵媚的面影在。

1975年做傳統小壽星壺,多次參加宜興地區古窯址的發掘研究工作。1976年7月,顧景舟對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窯遺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考證,先後發表數十萬字有關紫砂陶藝的論文,有關紫砂的書刊都聘其為藝術顧問。

壽星壺

1979年,香港實業家羅桂祥先生來宜興與顧景舟商議定購工藝師作品,並提議仿製歷史名作。

80年代

1980年,在顧景舟的支持及參與下,國家專門建立了「紫砂特藝班」。按香港著名收藏家羅桂樣先生的供樣,帶領汪寅仙、周桂珍等中青年技藝人員複製歷代名作,如僧帽壺、井欄壺等,並擔任技術總監。

接下來,顧景舟陸續創作了矮僧帽壺、漢鐸壺、圓鍾壺、矮井欄壺、乳鼎壺等,並挑選工藝師和高級工藝師每周為特藝班學員上課,奠定了紫砂技術水平躍上新台階的基礎,為整個紫砂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1981年,顧景舟受邀率領徐秀棠、高海庚首次赴港參加香港第六屆亞洲藝術節,在香港第六屆亞洲藝術節上,「紫砂特藝班」的這批作品大展紫砂陶藝雄風。

同時,顧景舟在港為紫砂陶藝收藏家羅桂祥博士加冕,為收藏的兩百件藏品作出鑒定,並開辦紫砂陶藝講座。顧景舟曾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的作品受到國內外同仁的高度評價。

1982年9月,高海庚廠長帶領紫砂工藝廠舉辦北京端門紫砂工藝廠的紫砂精品展,顧景舟擔任技術總監,引發紫砂熱潮。

1983年,顧景舟帶其夫人徐義寶來上海求醫。在此期間顧景舟一共做壺五把,三把「小供春」,兩把「鷓鴣提梁」。

1985年,顧景舟親自設計指導一批紫砂精品,參加全國性的展評活動,促使「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被國家評定為「金質獎」。應香港錦鋒公司之邀,率蔣蓉、汪寅仙、呂堯臣、周桂珍、李碧芳赴港參展。

1987年做《玉璧蓋提梁壺》等,為故宮博物院鑒定紫砂器。1988年4月,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989年應香港錦峰公司之邀請第三次訪問香港。做高僧帽壺、如意仿鼓壺、此樂壺,並題寫裝飾金文釋文。

90年代

1991年,顧景舟主編《宜興紫砂珍賞》一書,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為紫砂歷史上第一本紫砂藝人自己編寫的專著,至今暢銷。

1992年為錦峰公司紫砂珍品展制《鷓鴣壺》(韓美林書),《福壽夙慧壺》(劉海粟書畫)。在宜興第三屆陶藝節紫砂國際文化研討會上,他發表了《紫砂陶史概論》。

1993年,顧景舟作為「宜興陶瓷藝術作品展覽會」代表團成員首次訪問台灣,高虛扁壺和雙圈壺,參加了此次展覽。為期10天的宜興陶瓷作品展出,轟動了寶島。

從政界要員到財團大亨,從文人雅士到平民百姓,都紛紛趕到宏德文化中心,去欣賞陶瓷精品,觀看操作表演,共達13000之眾。據台灣人士說,這種盛況是空前的。

1996年6月3日下午4時,顧景舟因肺氣腫導致肺功能衰竭,病逝於宜興第一人民醫院,享年81歲。

一代宗師,紫砂之幸,斯人已去,風範永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陳樹人國畫,膽識與奇氣兼具!
7個禁止女性進入參觀的地方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