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覺悟比較重要 不用邏輯推理

如何覺悟比較重要 不用邏輯推理

生命是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善知識師長的引導,內在的覺性智慧得靠自己實踐啟發。在華嚴中善財童子作為修行者的代表,不斷提升,在第十二參自在主身邊修學完畢,遵從教導,往參下一參辯具足居士,一路隨順思惟所學之法,正念觀察。

一個修行人很重要的心路歷程,當具備先決內在條件。一有宏觀,從修行面來看,應具備什麼資糧條件,自己先下判斷。為何進佛門?進來要做什麼?佛法是什麼?要覺悟什麼?要如何覺悟?

在這地方先肯定,第一步先整理清楚。學習了十二參,在每一參,我們有沒有變化,有沒有進步,我們進步到哪裡了?二有微觀,要修一個法門,有沒有找到自己所要修的法門?

佛法是什麼?覺悟是什麼?查辭典,就懂了,可是感受不到。第一個要先找覺悟是什麼?就是自己的法門,就是下手處。覺悟是什麼不重要,如何覺悟比較重要。這時對覺悟是什麼,或如何覺悟,就成你的疑情,把它帶起來。

想辦法,我要如何覺悟?一直帶在身上,功夫用得強烈,到處都會找這個答案,外面一切境界,跑到你的心裡來。那時不是覺悟是什麼的答案,也不是如何覺悟的這一個語言文字的問題,而是那個東西在某一個狀況之下溜進你的心坎裡頭,溜進你的心坎里的那個感覺,那才是你要的。

開悟,證得,是指那一剎那。自己去感受。當在尋找跟進去的一剎那,你的生命品質完全不同。但是,要想有溜進的感覺,必須要有前面捕捉的心裡的醞釀的時期,不能用思維邏輯的部分,粗糙的,你會放下。

你會守住,那個時候就是這個境界,使用感受的方法,進入比較精細微細的領域裡,就是般若的直觀智慧,很微細,超過一般思維邏輯推理。隨順思惟,正念觀察,下面這段內容就講這個時候。

隨順思維善知識教,是總說。這個方法按照印度人的區分法,叫檀催法,喜歡吃,就好好吃,會吃,懂得吃。與對治的瑜伽法不同,八關齋戒是對治法,因為貪吃,對治吃。沒有用瑜伽對治,除各種法門都懂,善知識教的,你都用反面修。

依止善知識,只有隨順思維,他怎麼教,你就怎麼做,照著他的方法,一分不增,一分不減,這點掌握才是會修行;掌握不住,一定失敗。

師父要我做就做,平等地去做,百分之七十的人沒有辦法,依善知識觀察,一般人會選擇他自己想要的。如吃素,吃得家裡意見紛飛,在家人弄得不清楚,不懂得有障礙時,要開緣,隨緣。

在早期要經常明細這部分,心性調整過程中要常與善知識保持聯繫,不會偏差,查辭典的東西就不要問了。隨順思維,正念觀察,非常重要,做起來很難。每一句可能都是不同的法門,在整理的時候,要區分出來。不同法門不要混在一起,否則沒法修。尤其初學的,這正是用功的地方!(海雲師演華嚴,圓明心要筆記13.1)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國學正能量,智慧識人性!相遇皆有緣,生命大歡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現在的組織制度經營管理就是戒
有根本智 才能展開方便智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