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普洱茶的這些知識點很重要,全面了解才能不掉坑

普洱茶的這些知識點很重要,全面了解才能不掉坑

普洱茶的傳聞多,外號說的也多。有人說其是茶中貴族,有人也比喻到普洱是可以喝的古董,也有人叫囂到普洱茶中都是坑,是妥妥的炒作茶。

咱們不論是非,這些主觀性太強。主要聊聊關於普洱茶需要知道的一些知識。至於是非對錯,大家自己評斷吧,我就不淌這趟渾水了。

普洱茶溫和,刺激性低,滋味醇厚,甜味明顯。經過多年陳化,茶含有的物質經過氧化反應後形成的香氣非常特殊,有葯香、蜜香、陳香、糖香等等。特殊的滋味和茶香,普洱的確在六大茶類中讓人印象深刻。


製作工藝:

上圖有些模糊看不清,簡單說說普洱各個步驟的操作和意思。

日凋:日凋就是藉助太陽萎凋,剛採摘下來的鮮茶葉,攤晾在太陽下曬,等水分蒸發至合適的時候,進入下一步。現代工藝多用機器熱風萎凋,日凋的方式不衛生,不好把控,效率也很差。

攤涼:也叫作走水,在攤涼的過程中茶鮮葉會蒸發一部分水分,也會有一些香氣物質產生。

殺青:製作普洱所用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原料成熟,甚至會偏老一些,葉片大而厚實,所以含水量非常多,需要用炒制的殺青方式,邊炒邊抖,使茶葉水分均勻蒸發,炒制時的高溫可以抑制茶葉含有酶,減緩氧化反應。

揉捻:力度均勻,時間控制得當,使茶汁充分浸出,揉捻至基本成條。

蒸壓:將晒乾的茶葉用水蒸氣蒸濕,然後放在不同形狀的模具中開始壓制。

乾燥:普洱茶的含水量要求嚴格,為了防止在後期保存時因含水量過高霉變等情況,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

渥堆:渥堆是普洱熟茶的關鍵性工藝,直接決定了熟茶的最終品質,渥堆的本質就是讓茶葉發酵。先將曬青毛茶堆在一起,高度在70厘米左右,然後開始洒水,洒水完畢後蓋上麻布。在濕熱的環境下,茶葉會快速發酵,渥堆發酵的過程要持續40至50天,發酵到一定程度後,將茶葉攤開晒乾。隨著渥堆,茶葉的顏色會逐漸變化,由綠色變為黃色,再變為紅色,褐色,最後變為偏黑色,應該是栗黑色。

黑茶在渥堆發酵時,必須用大葉種曬青毛茶,這是有質量前提的。好的普洱熟茶,外形肥壯粗大,葉片完整,茶色為紅褐色或者略微帶點灰白顏色,沖泡出的茶湯色澤艷紅,濃稠,有種獨特的陳香。要達成這些條件,原料一定要肥壯、粗大,內質豐富,茶湯中的物質浸出量要達到茶葉本身的40%,所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是最佳選擇。

撒面:撒面是為了讓茶餅的美觀性更強,簡單來說就是為了好看,在表面撒上一層高等級的茶葉,然後壓制,就算是給茶葉化了妝。大多數普洱茶都有撒面。

黑點:茶鮮葉在殺青時因炒制時的高溫會被灼燒,出現黑色的糊點,揉捻工序的時候這些糊了地方會被外力碾碎成渣,也被叫做黑螞蟻。這些黑點在最後會被篩選出去。


製作工藝分類:

根據製作工藝的不同,普洱茶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種類。

緊壓茶:普洱緊壓茶是總稱,再往下有很多分類,按照發酵方法分,可分為生普洱與熟普洱;按照製作階段區分,普洱也可以分為初制茶與精製茶;根據製作工藝區分,普洱又可以分為手工茶與機制茶。

普洱茶分為普洱散茶和普洱緊茶兩大類。普洱散茶用雲南大葉種茶樹作為原料,經過六大茶類的製作工藝製成。

普洱綠茶:與正常的綠茶製作工藝相同,經過殺青、揉捻、乾燥,製作完畢後需要進行再加工,可以製成普洱花茶,也可以製成普洱沱茶、餅茶等。

普洱曬紅:紅茶的一種,原料採用雲南大葉種茶樹的成熟鮮葉,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道主要工序製成,曬紅工藝是指在最後一步乾燥工序採用日光自然晒乾。普洱曬紅可以後期陳化,但陳化時間不宜過長,紅茶放一段時間味道的確會好一些。

普洱青茶:使用烏龍茶的製作工藝,製成的半發酵茶,主要經過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乾燥五道主要工序,其中做青是最重要且特殊的工序,通過做青,可以使葉片達到「綠葉紅鑲邊」的特徵,半發酵的烏龍茶大家也都知道特點,既有綠茶的鮮爽,也有紅茶的醇厚,結合了兩類茶的優點,少了苦澀之味。

普洱黃茶:黃茶是輕發酵茶類,味道、製作工藝與綠茶相似,主要經過殺青、揉捻、悶黃和乾燥四道主要工序。黃茶追求鮮爽,這就使得原料的嫩度很重要,但普洱選用這種大葉種成熟,製成的黃茶鮮爽度是不夠的,但甜度較強,回甘明顯,也算是個優點。

普洱黑茶:普洱黑茶,經過殺青、揉捻、渥堆、乾燥四道工序製成,渥堆是其主要特徵,成茶後主要用於製成普洱熟茶。

普洱白茶:普洱白茶也是輕發酵茶種,製作工藝重萎凋,經過萎凋後直接乾燥。茶的外表上有白色毫毛,白茶是最貼近自然的茶葉,乾燥時採取自然風乾,茶色灰白,香氣馥郁、滋味甘爽。

普洱紫芽茶:紫芽茶是一種變異的茶種,葉片花青素含量過高,使得呈現紫色,採摘後用普洱茶的工藝製作成茶。

普洱紫鵑茶:紫鵑茶是雲南大葉種茶樹的一種特異品種,茶芽、葉片、根莖均為紫色,用普洱茶的工藝製作成茶後,茶色、茶湯也均為紫色。

茶樹種:

喬木型茶樹:喬木型茶樹有主幹,上面分枝的部位較高,可以長到3至5米以上。

灌木型茶樹:灌木型茶樹沒有明顯的主枝幹,分枝密集,離地面。通常可以長到1米至3米。

半喬木型茶樹:半喬木型茶樹的高度和分枝介於喬木型茶樹和灌木型茶樹之間。

野生茶樹:自然生長在山林中的茶樹。

台地茶:栽培生長在低海拔地區,茶樹矮,種植密度高,集中種植在一起。

古茶樹:樹齡百年以上的茶樹都可稱為古茶樹,70年,80年左右的稱為老茶樹。

大樹和小樹:當地茶農的叫法,根據樹的高度和粗細區分大小,大樹樹齡長,採摘的茶葉價值高,小樹樹齡短,價值便低,不過這大樹和小樹是山頭茶,不是台地茶。

大葉種茶:從頭說到尾的雲南大葉種茶,這大葉種茶是在雲南特殊環境下生長繁衍的獨特品種,可分為喬木、小喬木等類型。品種可以分為群體種和無性系種。

生態茶和有機茶就不用解釋了,宣傳已經爛大街了。


四季普洱茶:

春季:立夏之前採摘製作的茶葉,分為明前茶,雨前茶和春尾茶,明前茶是清明前採摘製作的茶葉,雨前茶是穀雨之前,穀雨之後的茶都算是春尾茶。

夏茶:立夏之後,立秋之前採摘製作的茶。夏季的茶葉已經很成熟,葉片寬大,茶葉脈絡較粗,茶梗嫩而瘦長,茶葉邊緣的鋸齒狀明顯。

秋茶:白露之前的茶為秋茶,當地又叫做谷花茶,秋茶比夏茶要好,茶表面白毫較少,但光澤很好,茶葉顏色微黃,內質豐富,秋茶製成的普洱,滋味在春茶與夏茶之間。成茶後,有很多葉片為銅綠色。對夾葉很多,茶葉邊緣鋸齒明顯。

冬茶:白露之後一直到立春,這段時間採摘製作的茶為冬茶,冬季大部分茶區是不產茶的,這時的茶也叫作底茶,葉色枯黃乾燥,內質稀少,滋味寡淡。雲南的地熱地區會有少量的採摘。


普洱中的純料與拼配:

純料普洱:普洱茶里,沒有絕對的純料,只有相對的,說到純料普洱茶,要加上個範圍,例如勐庫純料,勐庫冰島純料,勐庫冰島百年古樹純料等等。

拼配普洱:拼配普洱就是將不同的茶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製成。也可以叫分配茶、混合茶、調製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持茶葉的滋味與質量,是合理的做法。拼配是門很專業、高級的技術,不是誰都可以做的。至於咱們平常說的那種次茶、劣茶混入好茶里的做法,那是造假。


普洱陳化時的茶倉:

干倉:干倉要求通風要好,乾燥,溫度、濕度適中。在這個環境中屬於自然的陳化,普洱茶得以保存本質真性,干倉保存的普洱茶茶色鮮潤有光澤,會有一股陳香味,沖泡後的茶湯為深栗色。干倉普洱茶餅身的邊緣較為鬆散,越往中心點越硬。

濕倉:濕倉的環境密封,濕度大,像地下室、地窖等地方,目的是為了加快普洱茶的發酵速度,但濕倉會破壞普洱自然氧化發酵的規律,破壞了茶葉的纖維和本質,造成茶餅鬆散,茶色暗淡,有霉味等異味,沖泡後的茶湯渾濁,呈現紅濃色。滋味寡淡,水味中,有明顯的鎖喉感覺。茶香也非常弱。如果退倉及時合理,口感會順滑一些,也會出現葯香,但依舊不耐泡,葉底偏黑,又軟又爛。

自然倉:自然倉介於干倉與濕倉之間,是最常見的倉儲方式,在自然倉存放的普洱陳化自然,有明顯茶香,茶色烏黑潤亮,沖泡後湯色紅濃,口感順滑。

入倉:就是將普洱茶存入可調控的環境中,用人工方式控制倉儲環境,調控溫度、濕度、通風、添加藥劑等。目的是為了加速普洱茶陳化,這類稱為入倉普洱。

未入倉:普洱茶存儲在自然的環境中,沒有人為的控制環境,隨著四季的溫度自然陳化,稱為未入倉普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承藝茗茶 的精彩文章:

總有人把外國茶跟我國茶做對比,這還需要比?
除了聽到耳朵起繭的西湖龍井,龍井茶還有這幾個品種

TAG:承藝茗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