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高祖李淵:平庸無能還是頗有作為,晚年陷入凄涼後魏徵說出真相

唐高祖李淵:平庸無能還是頗有作為,晚年陷入凄涼後魏徵說出真相

撰文|趙立波

李淵畫像

李淵作為關隴集團的精英人物, 是整合南北朝末期,將歷史從分散走向整合的關鍵節點。歷代由於對其子李世民評價過高,在光芒上遮蓋住了這位開拓性的人物地位,甚至頗有貶低李淵,抬高李世民的傾向。李淵本是「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的人,是一個老成持重,富於策略。在那個群雄並起,卻能夠最終獲得天下,創立大唐,絕非平庸人物。清代王夫之對李淵給予了高度客觀的評價:「人謂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養之深,,……非秦王之所可極也。」【1】

在晚年李淵卻先後經歷骨肉殘殺,在無助之中萬念俱灰,徹底輸給了兒子李世民,在太上皇的無限凄涼之中黯然收場。如同一張氣象恢弘的畫作,起筆高屋建瓴,氣象萬千,恣意縱橫,只因最後無力舉措,最終將這幅畫的末尾以頹勢結尾。李淵的「枯筆」之作,來自於親情的困惑,或者是父愛在關鍵時刻難以作出選擇的一種悲傷。

(一)、善於抓住機會,審時度勢的人,看準時機果斷出手。

李淵出生與長安這座繁華的都城,作為貴族子弟,與生俱來的便是榮華富貴,七歲那年便繼承了唐國公的尊位。獨孤皇后是他的姨媽,按照現在的稱謂,隋文帝是他的姨夫,而隋煬帝楊廣則是李淵的「兩姨表哥」。李淵成年後,性情洒脫豁達,窮的可交,富的可維,讓他收穫了極大的美名。大業末年,楊廣的帝業出現了嚴重危機,許多貴族成了楊廣的潛在不安。一次,楊廣召見李淵卻未能奉召,大怒之下,楊廣問在其身邊供職的外甥說:「汝舅何遲?」回答說有病。楊廣非常生氣地反問說:「可得死否?」【2】他咋沒病死呢?李淵知道後非常恐懼,於是沉湎酒色,甚至裝作精神失常進行掩蓋。

隋煬帝楊廣

大業十一年(615),李淵終於被外放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並鎮壓當地起義軍。二年後正式出任太原留守,成了他最終問鼎天下的巨大家業。他對次子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然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無以經邦時也。」【3】清晰地表明了作為政治家的李淵宏觀戰略布局。

起兵公開反對大隋之初,並非十足信心,初次進兵,李淵對兒子們並不放心,特意派心腹做他們的參謀,囑咐說:「吾兒年少,以卿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卜之。」在李建成、李世民大獲全勝後,李淵高興帝說:「以此用兵,雖橫行天下可也。」【4】隋朝彷彿在一夜之間被各地起義軍摧枯拉朽,實力頃刻瓦解,而李淵如同高超的獵手,在這些人彼此耗盡實力後,他做最後的收官。大業十三年,李淵攻取長安,聽說隋煬帝被殺,他還「哭之慟,曰,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望哀乎!」皇上死了,我李淵敢不哭嗎?此後他立楊廣孫子楊侑為帝,所有程序幾乎如同隋文帝的翻版,自己做起了大丞相,在局勢完全按照預想那樣發展後,李淵正式宣布取代隋朝,成了唐朝的帝國主人。對此,王夫之給出過精彩點評:「高祖猶慎之又慎,遲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陰結豪傑,高祖不知也,非不知也,王勇於有為,而高祖堅忍自持,姑且聽之而徑鎮之也。」【5】

初唐版圖

(二)、李淵登基之後,深刻地對整個帝國的歷史進行了反思。

他想到漢高祖劉邦糾正秦朝的亡國錯誤,從而才產生大漢的繁榮,他又對隋朝進行全面反思,「唐公有霸王之術,必為撥亂之主。【6】在李淵的主導下,開啟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甚至是李淵全面總結了自秦代、漢代、隋代的所有優越性的制度,包括從官制、完善租庸調法,恢復均田制度,恢復和發展科舉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結束了地方紛亂,結束了隋末以來的戰亂局面,從而將帝國設計帶向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有利局面,為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創造了必要條件,這種開拓性的舉措和歷史定位不容忽視。

世言李世民納諫,殊不知李淵在納諫上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對於納諫,李淵深刻地說:「自知者明,人不能善鑒己過。如善為文章,工諸技藝,皆自謂己善,他人不及。」有一次諫議大夫蘇世長在陪李淵宴飲時,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抽風」說:「此殿隋煬帝所作耶,是何雕麗之若此也?」

李淵聽了趕忙告訴他說:「卿雖然看似說正話,其實你的心思很偽詐,你難道不知道這個殿是我建的?你為什麼要故意如此歪曲我?」蘇世常回答說:「我實在不知道,但見傾宮、鹿台(紂王所造)琉璃之瓦,並非受命帝王愛民節用之所為也。」緊接著蘇世常對李淵列舉了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又指出「今初有天下,而於隋宮之內,又加雕飾,欲撥其亂,寧可得乎?」蘇世長是在王世充失敗後歸降李淵,他居然當面把李淵建造宮殿比喻成紂王、隋煬帝,真可謂膽大矣,沒想到李淵聽完後沒有任何不高興,反而「深然之」【7】在李淵的努力下,大唐帝國開始逐漸走向元氣的恢復。

(三)、骨肉相殘,手心手背都是肉,晚年太上皇的無限凄涼。

或許李淵自己也沒想到,兒子們竟然發生殘酷傾軋,甚至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的他要負主要責任。按照傳統,在李淵最初設想就是按照長幼排序,這樣自然是李建成獲得太子之位。然而李世民的功勞太大,只因這個理由,完全拋棄了從能力、功績上選擇皇儲,未免有點有失公平。「世民功名日盛,上(高祖)常有意以代建成」,忽而又「無易太子意,待世民浸疏。」【8】多年後,李世民自己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武德六年以後,高祖有廢立之心而未定,我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9】正式在李淵父愛泛濫的的反覆猶豫下,導致了事態進一步失控,最終釀成人倫慘劇,血腥的氣息噴洒到了史書之上,讓人掩鼻不忍去聞。

劇照

武德九年(626年)的六月,雖然天氣炎熱,大唐卻剛剛經歷了令人顫抖的「玄武門之變」。老皇帝李淵作為這個親情悲劇的最大衝擊者,開始變得心灰意冷,在事變的第三天,李淵還沒來得及擦乾老淚,就被迫選擇退位,正式向天下發布李世民為皇太子的詔書。「皇太子世民夙稟生知,識量明允,文德武功,平一宇內。朕付託得人,義同釋負。」最後一句話全面表明李淵的時代結束了:「自今後軍機兵杖倉糧,凡厥庶政,事無大小,悉委皇太子斷決,然後聞奏。」【10】幾天後,李淵正式提出「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以此正式完成了父子的權力過渡。李淵做了太上皇之後,不僅喪失了對帝國的掌控,同時在生活規格上也失去了許多。貞觀三年(629),剛三十齣頭的李世民得知大破突厥的戰報後,頗為得意地對臣下說:「過去國家草創,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突厥,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恥其雪乎!」【11】

李世民畫像

李世民的這番話就是要大家知道,他爹李淵的恥辱,被他全部清洗,這種歷史的接力棒,李世民會做得更好,李世民想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發動「玄武門之變」是正確的。父子此後的感情相當寡淡,甚至彼此已經產生了難以彌合的隔膜,在李淵住到大安宮後,從此再也沒有一位大臣去朝見他,他也不能隨意與外人往來,曾經一首締造大唐的李淵在凄涼、苦悶、失落、走完了老年的生活。

貞觀九年,李淵去世,享年七十歲,作為父親來講,他的兒子終於將全面超越他,這是一種幸運。從人倫角度來講,這個創建大唐的開國之主的情感世界未免過於凄涼。有一件事也頗為有趣,李淵去世不久,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也去世了,陵寢規模比李淵的還要大。一次李世民和魏徵一起觀望昭陵,結果魏徵故意說看不到,李世民就指著昭陵的方向告訴他。這時候魏徵頗為大膽地說:「臣以為陛下望獻陵」。皇后陵寢比開國皇帝的陵寢修的還大,魏徵再次說出了「逆鱗」的話,也表明了李世民對其父的身後待遇頗讓一些人感到不滿。

李淵獻陵

注釋:

【1】《讀通鑒論》卷二0

【2】《舊唐書》卷一,《高祖紀》

【3】《大唐創業起居注》,第2頁。

【4】《資治通鑒》卷一八四。

【5】《讀通鑒論》卷二0

【6】《舊唐書》卷七十五

【7】《舊唐書》卷七十五

【8】《資治通鑒》 卷一九0

【9】《資治通鑒》卷一七四

【10】《冊府元龜》卷二五九

【11】《舊唐書》卷六十七,《李靖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波瀾 的精彩文章:

吳三桂側面:到底是多大矛盾和慾望的集合體讓他走向極端選擇
康熙的情感世界為何非常脆弱?從小缺少父母之愛,一生多次流淚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