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周鯁生先生誕辰13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大學舉行
3月31日,由武漢大學、中國國際法學會主辦的「紀念周鯁生先生誕辰130周年座談會」在武漢大學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出席並講話,周鯁生先生家屬代表及來自國際法學界100多位專家學者、武漢大學師生代表和校友代表與會。
座談會以「薪火相傳——新時代中國國際法學人的使命擔當」為主題,與會專家學者和家屬代表深切緬懷周鯁生,追思他在我國高等教育、法學研究、法治建設、外交工作等領域的傑出貢獻。
萬鄂湘在致辭中表示,周鯁生先生一生勤勉治學、筆耕不輟,先後開設《國際法》《國際法成案研究》等諸多課程,他的一系列奠定性著作,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法理論體系,為新中國國際法學學術建設,國家的外交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黃進認為,周鯁生先生的一生同中國國際法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連,與中國現當代國際法歷史息息相關。他為中國國際法事業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在國際法理論建構、國際法人才培養、國際法知識傳播、國際法服務國家外交、國際法治建設等方面都做出了傑出貢獻。
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表示,周鯁生於1945年7月至1949年8月任武漢大學校長,為武漢大學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之筆。今天,緬懷周鯁生先生,就是為了更好繼承和發揚先生愛國敬業、教書育人的高貴精神,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他說,當前,我國在深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我國的法學研究重鎮,武漢大學將承繼周鯁生先生的優良學術傳統,以世界一流的法學學科建設為牽引,發揮多學科優勢,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努力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甘藏春表示,周鯁生先生作為法學界的傑出代表,用一生的實踐,詮釋了踐行者建設者發展者培養者的具體內涵。應該學習先生,沿著先生的足跡,一代接著一代,向著理想的高度邁進,要以周鯁生先生為榜樣,勤勤懇懇、勇於擔當、忠於使命,努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外交部條法司司長徐宏、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秘書長張敏分別對周鯁生先生在我國外交方面做出的貢獻進行了回顧。周鯁生先生在擔任外交部顧問和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期間,在豐富的實踐中不斷進行深耕探索,對人民外交理論進行深刻的思考和研究,撰寫的《國際法》專著,第一次將傳統理論與新中國實際相結合,系統闡述我國國際法立場,堪稱新中國國際法奠基之作,為人民外交事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徐宏表示,隨著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當今的中國國際法工作也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從國家自身發展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在本世紀中葉要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中國國際法在保障和促進國家發展、鞏固和提升國家影響力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從國際層面看,近年來,以多邊主義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遭遇單邊主義逆流強烈衝擊,全球治理規則博弈更趨複雜,國際法在世界變局中的作用更為突出。全球治理體系正處於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极參与國際規則制定,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馮果在講話中說,周先生一生追求真理、服務社會,以學術為工具投身於反帝反殖民運動和新中國的外交事業,自覺把個人的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先生在引進傳播構建西方國際法理論的同時,積極探求把國際法理論和方法運用到中國對外關係的實際,尋求中外關係實際問題的解決辦法,並且身體力行地投入到外交活動中去。我們需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積極推動中國法學教育和研究實現由模仿到創造的轉變,著力構建中國的法學理論體系,為中國法學走向世界,實現中西方法學家平等對話、乃至取得國際話語權貢獻力量。
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外交部國際法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惠康大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離休教師梁西教授,周鯁生外孫陳一周以及周鯁生的學生、家屬等也對周鯁生的建樹、功績進行了回顧和評述,對他的精神和品格給予了高度評價。


※透視美國保守主義思潮深層原因
※張雲飛: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宣言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