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史書上最描述最晦澀的字,現代人通讀史料才發現其含義!

中國史書上最描述最晦澀的字,現代人通讀史料才發現其含義!

中國是一個重視歷史的國家,歷朝歷代都留下了大量的史料。從而能讓後人從汗牛充棟的史料中一窺當時的情形,也能讓後人了解一個朝代興盛和衰敗的背後願意,更好的吸收經驗。但我國的史官雖然為我們展示盡量真實的歷史,但也難免帶上時代的枷鎖,不自覺的帶上自己的主觀色彩。對於一些史官覺得十分丟人的事情,雖然也會寫,但往往是晦澀難懂、含蓄無比或者乾脆企圖用春秋筆法糊弄過去。

皇帝作為一個國度的最高領導人,史官往往會在他們身上大量著墨,我們雖然不可能見到這位皇帝,但是我們往往可以通過對史官的記載來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皇帝。但是,在某個皇帝的史料記載上,發現這位皇帝在某些年竟然神秘『消失了』。之所以稱之為『消失了』,是因為在這些年史料上竟然沒有記載皇帝任何動作。在皇帝消失前的史官往往會用這麼一個字(狩)來含蓄的表達皇帝的狀態。有時候『北狩』,有時候『西狩』。

可是皇帝真的是去狩獵了嗎?一去就數以年計,毫不理睬國家大事嗎?顯然這是荒謬的。說明狩這個字應該表達的是別的意思,我們在孟子里發現這麼一條批註,說是如果皇帝到諸侯的地盤上視察了,就叫巡狩。這麼一來我們就清晰了。史官可能說的是皇帝去北方或者某個諸侯那裡視察去了,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去就積月累年的嗎?顯然這仍然不是事實。

我們在觀察浩瀚的史料中發現,皇帝『北狩』也好,『西狩』也罷,往往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國家打敗仗了。那為什麼打敗仗就去『狩』呢?我們推斷應該是史官對皇帝進行了美化。『狩』很有可能代表皇帝拋棄首都逃跑了,或者被敵人俘虜了。

在歷史上『北狩』的皇帝往往是被北方的草原人俘虜了。所以叫『北狩』,皇帝被抓了不叫被抓了,而是去他們的地盤巡視檢查工作了。比如歷史上徽、欽二帝和明英宗,這三位皇帝雖然在不同的朝代,但是卻都背上了『北狩』的恥辱。最早可追溯到使用『狩』這個字來美化皇帝的逃跑行為的卻是唐朝。安史之亂,唐玄宗跑到四川,被當時的史官美化成『南狩』,其實也很好理解,剛剛經歷過盛唐的唐朝人,有著強大自信心和自豪感,他們很難面對皇帝逃跑的恥辱,只好用『狩』來緩解一些心裡的鬱郁。只不過,他們沒想到,從他們開完這個頭,就再也收不住了。一直到近現代的『咸豐西狩』,『慈禧西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豪說史 的精彩文章:

相士算命還順帶取一媳婦,兒子還被朱元璋封了爵位?
清末時老百姓被洋人當牲畜,生活已不重要,活著就是最大的好事

TAG:阿豪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