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三問刷單商家,你是在藐視法律,還是在愚弄大眾?

三問刷單商家,你是在藐視法律,還是在愚弄大眾?

車前草

「連差評都是假的!」

2日凌晨,環球時報發布的這則消息在幾個鐘頭後迅速登陸新浪微博榜首,引髮網友熱議。

實際上,「刷單」早已成為電商領域眾所周知的「潛規則」,且在電商領域橫行多年。以往每到雙十一或618等電商大型促銷活動之際,都會爆出一批「刷單」的新聞。

這次之所以震驚網友,源於「差評」都是假的。「差評都是假的」是個細思極恐的問題,這意味著商家有意構建一個有優有劣多層級評論且「門庭若市」的火爆生意現場,也意味著店家能「花了很大力氣,花了很長的篇幅在處理」差評,更意味著欺騙了更多買家損壞了更多人的利益。

一段時間以來,電商因平台的特殊性,不得不以「評價獲取的口碑」來建立商家與顧客之間的信任關係。但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家在林立的網店脫穎而出的難度越來越高。於是,一些店家打起了刷單的「壞主意」。為了給買家留下好印象,通過「刷好評」的方式獲取買家的信任,以此提高銷量。不少商家因此獲利,甚至成為電商平台領域的佼佼者,「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漸顯。

不過,隨著買方越來越「精明」,當然,這種精明是數次經驗教訓後的自我保護,無一例外的好評很容易引起買家懷疑,於此,恰當又不對商品造成較大「傷害」的差評開始出現在評價頁面,同時通過對差評及時有效的處理,還能獲得一波「好感」,簡直無利而不往。

從「刷好評」到「好評、差評都刷」,可見商家為了「以假亂真」,已無所不用其極。不得不說,商家為此頗費心機地下百般功夫,簡直是行業領域的「先鋒」。

可笑的是,這功夫僅僅打造一個虛假的「空中樓閣」,用不了多久就「幻滅」。

假象再真,也是假的。它經不起時間「推敲」,更經不起一批批顧客「質問」。翻閱搜索引擎提問,眾多「某某網店靠譜嗎?」之類的問題也證明,此類費盡心思的做法,並不見得能得到賣家的認可,反而浪費時間、人力、物力、財力打造出一個假的「真像」,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一點都不環保。如若把這精力用在產品優化上,自然能得到買家的支持和喜愛。所以,此種行為就如眾所周知的寓言——南轅北轍一樣,力用錯了方向,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刷單」商家,你的時間還有多少?

可怕的是,刷單已觸犯法律,在違法地帶行走,必然自掘墳墓。

商家花錢僱人刷評論,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違反了自願、平等、公平、誠信原則。我國法律明確禁止和反對刷單行為。早在2017年,「90後」刷單組織者李某因創建網站在電商平台有償為商家刷單炒信,非法獲利90餘萬,被以非法經營罪判處五年六個月有期徒刑,並處罰金90萬元。這是全國「刷單入刑」第一案。如果說「刷單入刑」第一案還不能起到震懾作用的話,那麼新出台的相關法律法規則對此行為,進行了更為嚴厲的懲罰。

新出台的《電子商務法》明確,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反不正當競爭法》也規定,經營者採用刷單、炒信等方式,幫助自己或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宣傳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等。那麼,「刷單」商家及相關人員,在違法地帶行走,你一點都不害怕嗎?

可恨的是,刷單打破了商家與顧客建立起來的信任,嚴重破壞了電商領域生態。

信任建立很難,毀滅卻很容易。刷單刷出來的好評、差評,構建的假象,最終會引發電商領域的信任危機。去年爆出的「馬蜂窩用戶點評造假」事件還猶在眼前,由此引發的信任危機還未散去,對社會價值觀的影響還在。如今又爆出的「假差評」,已經讓顧客帶著「有色眼鏡」審視各大電商平台,以「疑慮之心」進行謹慎交易,部分逐步回暖的實體商店,或許也說明電商領域信任危機到了極限。如若不及時整治,將會給電商領域帶來巨大的災難,嚴重破壞電商生態。如是,「刷單」商家,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編輯 余孟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深度 的精彩文章:

熊貓直播走遠:有人念,有人怨
發虐貓照威脅網友?浙大確認當事人為本校學生:正在調查中

TAG:紅星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