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荊浩

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荊浩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荊浩,字浩然,號洪穀子。

河南孟州(今河南濟源)人,

五代後梁畫家。

被後世尊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

因避戰亂,常年隱居太行山。

他擅畫山水,師從張璪,

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氣格,

作畫「有筆有墨,水暈墨章」

勾皴之筆堅凝挺峭,

表現出一種高深迴環、大山堂堂的氣勢,

荊浩畫像

他所著《筆法記》

為古代山水畫理論的經典之作

提出氣、韻、景、思、

筆、墨的繪景「六要」。

他擅畫「雲中山頂」

提出山水畫也要注重形貌特徵,

必須「形神兼備」、「情景交融」

把握物象的自身規律,

強調畫者在繪畫創作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

由於荊浩認識到「筆墨」的價值,

使得中國畫這種不擅長寫真的藝術形式,

有了更多地表現語言和技巧,

也為後世「文人畫」的成長奠定了理論基礎。

為中國山水畫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匡廬圖》是一幅仿古作品,

保留了五代山水的特徵,

但是結合了北宋宮廷畫院的風格,

《匡廬圖》傳為荊浩的代表作品,

(在宋代就被定為荊浩真跡,

至今圖上仍有宋高宗題

「荊浩真跡神品」六個字)

也是荊浩山水畫風格的典型例證。

宋高宗題「荊浩真跡神品」六個字

本幅畫與范寬《溪山行旅圖》不同,

近、中、遠三景並未全部放在畫幅的中軸線上,

而是將近景的松石、茅舍移至畫面右下角,

中間以廣袤的水域隔開,

與左上方體積龐大的遠景主山相對。

荊浩 《匡廬圖》 絹本水墨畫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主峰由垂直片狀的山體結組而成,

山石的輪廓用尖銳轉折的筆法勾勒

邊緣整齊,彷佛刀切割過,

渲染則是在畫面內側施濃墨,

靠近輪廓的外側留白。

前景幾株松樹佇立於煙霧中,

松乾的質理和尖細的松針描繪十分細膩寫實,

可見畫家觀察自然入微,

並且具備高超的寫生技巧。

荊浩 《匡廬圖》局部

下面再來看看他的《雪景山水圖》

此圖以立幅構圖重重山巒,

其間點綴有行旅人物,

《雪景山水圖》局部

山形屈曲,設色濃重,

畫法以禿筆細寫,

形如古隸,蒼古之甚。

整幅畫面以墨取韻,

以筆取其山水的大體結構得其陽剛之美,

墨渲染見其儀姿得其陰柔之美。

畫中有「洪穀子」小字款。

傳聞此畫系自古墓中出土

西方有的美術史家認為是荊浩的作品,

也有人判定是一幅早期山水畫的摹本。

《雪景山水圖》五代 荊浩 絹本設色 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

六朝以來,一直是人物畫居首位,

山水畫屬次要位置,

那時的山水畫技法還不成熟,

大部分山水畫為青綠設色,勾線填色。

從唐開始出現水墨山水,

到五代時期,

水墨山水畫日益成熟

旨在改變筆與墨分而治之局面的荊浩,

他的山水畫是前無古人的,

他開創了北方山水畫派,

他的山水畫標誌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荊浩《梁溪春靄》

荊浩堪稱中國山水畫的曠世宗師,

從繪畫史上說,

他開創了作為重要審美類型之一的,

北方山水畫派,

推動了山水畫藝術的成熟。

他不僅開闢了北方山水畫派全景式構圖,

和寫真式技法的先河,

還直接影響到關仝、李成、

范寬等藝術家的創作,

形成了北宋時期繪畫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

被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元代的黃公望、倪雲林,明代文徵明、

唐寅等一批大畫家也都十分推崇荊浩。

由上述可見其影響深遠。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拴馬樁」杯墊

以關中拴馬樁為原型進行的再創作

搭配大雁塔、小雁塔、城牆、鐘樓等

西安特色地標建築

共同構成整體圖案

陶瓷材質,軟木底座

色彩鮮艷濃烈

代表了關中地區熱情如火

自信樂達的文化色彩。

拴住好運、拴住財運、

拴住一切幸運

拴馬樁杯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弘文館二十五周年師生作品展成人組&少年組獲獎作品
想要過好情人節,你還差這個展覽:心織筆耕·共享未來伉儷藝術作品聯展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