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朝人發明了射程三百米的原始「步槍」,為啥沒有應用到實戰當中?

宋朝人發明了射程三百米的原始「步槍」,為啥沒有應用到實戰當中?

《宋史》記載:「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壽春府(今屬安徽壽縣)……造突火槍,以鉅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

這種「突火槍」是用巨竹做槍筒,裡面放著石子、瓷片、鐵屑等「子彈」,引燃火藥後,「子彈」從槍膛中射出,聲如響炮,有效射程可達到一百米,最大射程可達二百三十米左右。壽春府工匠製造的這種「突火槍」,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槍」。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蒙古帝國在征服敘利亞的戰爭中大敗,諸多震天雷、火炮、火箭等火藥類兵器被阿拉伯人繳獲,一些掌握了火器製造、使用的工匠被俘虜,使得中亞的阿拉伯人逐漸掌握了火藥類兵器的製造和使用方法,在同歐洲人作戰時曾大量使用。

後來,這種火藥類武器又傳到了歐洲,逐步動搖了冷兵器的地位。

德國思想家恩格斯評價說:「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西方人經過改良,製造了現代意義上的步槍。

十九世紀中葉,八國聯軍帶著這種武器,來到了東方古國,肆意欺凌火藥、火器故鄉的善良百姓。

南宋理宗時期就發明了突火槍,為何沒有應用在實際作戰當中呢?

原因在於,南宋時期的突火槍尚處在初級階段,精準度不高,瞄準了甲,可能會擊中了乙。

突火槍的槍膛為竹子,發射幾次之後,槍膛就會變得脆弱,隨時可能導致炸膛,從而誤傷自己人。

再有,突火槍不能迅速地連續射擊,遠遠遜色於弓箭、連弩等冷兵器。

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突火槍有局限性,無法在大規模的戰爭中普及。

假設一下——如果元朝沒有滅掉南宋,說不定至升級版的古代「步槍」就會出現在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棉花冷知識:為什麼18世紀英國女性禁止穿純棉面料……?
史無前例的聖旨,朱棣你這波操作,夠「孫子」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