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清明節前還有一個節日,是唯一一個以飲食習慣命名的,很少人知道

清明節前還有一個節日,是唯一一個以飲食習慣命名的,很少人知道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幾天應該是他們最迫不及待的時間,由於清明節的到來,今年的四天長假也是成為了很多人心中所非常嚮往的一個假期,這除了一年當中的國慶和春節,這一次應該是時間最長的一次了。很多人在這樣的節日是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祭祖這樣的一個祭祀活動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心中還是佔據了很大的位置的,一年當中我們可能都沒有這樣的機會。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就是在清明節的前兩天還有一個重要節日,那就是寒食節。

大概在之前的兩千六百多年的時候,寒食節已經是存在了的,這一天當中所有人是禁止煙火,吃寒冷的食物,這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飲食習慣命名的節日。這個習俗緣由是來自春秋戰國時期,當初晉國的重耳為了躲避災難是逃亡在外,但是在他的身邊是有介子推這樣的一個相當忠貞的人物是一直在他的身邊,後來重耳是登基上位,也就是後來的晉文公,他也並沒有忘記介子推,可是他卻選擇了歸隱,最後是寧願被燒死,也沒有出山,他就這樣葬身火海。

在後來正是晉文公為了紀念這位忠臣,將其是葬到了綿山,而且他還在山上是修建了寺廟,當時還規定在他去世的那一天是不允許燃火、吃寒食,這樣這個節日也是隨即是流傳下來了。而在更早的時候,這個節日也是一直是存在的,由於這個季節當中正好是萬物開始發芽,整個的氣候是屬於比較乾燥的,於是為了能夠防治火災,人們就出現了這樣的一種活動,這個期間是不能夠使用火種等等,此時就需要準備很多的寒食,逐漸這個節日就成為了約定俗成的存在。

但是正由於他和清明節是離得太近,在這樣的兩個節日當中,人們逐漸就將其是變成了一個節日,而清明節是在我國二十四節氣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寒食節也就逐漸被人們忘記了,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往往是選擇了出門進行踏春,此時正好是萬物開始發芽的時節,而對於寒食節好像已經是沒有人進行關注了。在我國這幾千年的文化發展當中,實際上還是有很多的一些節日出現的,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的出現,此時我們關注的節日已經是很少了,這當中還有和很多的節日是被西方的一些充斥,很多中國本土的節日幾乎是不復存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配節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好運來臨前的徵兆,以下這三個你有嗎?有一個也是幸事
他因父親名字被人詬病,差點不能參加科考,韓愈為其作證寫諱辨

TAG:配節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