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阿里巴巴納稅516億!強大的盈利能力背後是為社會謀福祉的使命

阿里巴巴納稅516億!強大的盈利能力背後是為社會謀福祉的使命

4月1日,阿里巴巴在2020財年的第一天公布,2018全年,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日均納稅1.4億元。這意味著阿里巴巴穩居中國互聯網企業納稅第一名。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3年以來,阿里巴巴每年都堅持向社會公布其納稅貢獻。這背後體現的是其一貫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擔當精神。今天,企業的價值越來越體現在社會貢獻上。中國不乏強大的企業,但要成為時代的好公司,不會是因為規模大、賺錢多,而是取決於給社會主動謀福祉的使命和公心,取決於是否為社會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超40%的納稅增長是新經濟帶來的活力和新消費帶來的動能。過去一年,中國消費市場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提質升級。阿里巴巴Q3財報顯示,淘寶月度移動活躍用戶達到6.99億人,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6.36億。對消費者美好生活需求的持續滿足與創造,帶來了新消費增量,助力形成日漸強大的國內市場,這也是阿里巴巴納稅持續增長的深層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516億納稅額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的反映。數字經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形態,"不污染不佔地",創造的納稅是綠色納稅、高質量納稅,這也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生意人、商人和企業家是不一樣的。中國的生意人很多,商人也很多,會賺錢的不等於是企業家,企業家必須要有家國情懷,以別人的利益為重,以未來的利益為重。"這是不久前馬雲在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的一番講話。尤為可貴的是,阿里巴巴不僅是這麼說的,阿里巴巴更是這麼做的。

阿里巴巴的成績單時刻體現在對社會的價值上。從這條時間軸上就可以看出端倪:2013年,阿里巴巴納稅70億元,成為國內納稅最多的互聯網企業;2014年,阿里巴巴納稅109億元,成為國內首家納稅超百億的互聯網企業;2015年,阿里巴巴向國家納稅178億元;2016年,阿里巴巴向國家納稅238億元;2017年,阿里巴巴納稅366億元,日均納稅超1億;2018年,阿里巴巴以516億元的納稅額再度刷新自己的紀錄。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阿里巴巴的納稅貢獻不是"做大做強"後的水到渠成,而是最初的使命和情懷使然。時間軸再往前推,阿里巴巴早在創立之初就提出要做到日均納稅100萬元。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當年承諾今日已經百倍兌現,不由感慨阿里巴巴高瞻遠矚;另一方面也不妨追問,有多少創業公司能在草莽之中起於微時,顧及自身收益且不暇,就把日均納稅百萬的社會責任主動扛在肩上?

阿奇·卡羅爾1983年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的理論,認為企業責任分為四個層次——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以及企業自願責任。那些只有在財報里才能一瞥企業所得稅的,是對投資人負責;而堅持每年都將這一數字公諸於眾,是給公眾交代、對社會負責,其本質是私利與公心之別。

在中國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體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提供好的社會穩定器。除了納稅之外,從公開信息中還能看到阿里巴巴在就業、公益、扶貧等方面的成績。3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發布報告稱,阿里巴巴零售平台2018年創造就業4082萬個,數字化新就業和普惠型就業兼備,豐富了全社會的就業生態,並形象地將阿里巴巴稱為"就業市場的造風者"。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還帶動了超過4億消費者參與公益。2017年底,阿里巴巴宣布投入100億元脫貧。到2019年初,全國已有600多個貧困村通過電商脫貧成為了淘寶村,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巴巴平台的銷售額超過630億元……

這些數字都是阿里巴巴用實際行動詮釋平台效應的"多多益善"。相比之下,還有很多互聯網企業從未對社會公布相關數據。最近很多討論圍繞"阿里巴巴效應"展開,在阿里巴巴效應的帶動下,期待這些數字能在更多企業的成績單中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悟社 的精彩文章:

美國官員赴歐洲遊說抵制華為,德國:棄華為可能會落後於中國2年
董明珠批國產汽車:我對中國汽車行業是不滿意的,有點粗製濫造

TAG:商悟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