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就吼一下孩子怎麼了?就你有資格當媽啊!

我就吼一下孩子怎麼了?就你有資格當媽啊!

文/晏凌羊

1

在一個老師和家長都在的微信群里,老師和某個小男生的父母講起某個小男生的情況,順嘴說了一句:「他(小男生)說你昨晚吼他了。」

小男孩的媽媽在群里回了一個流汗的表情,回復了一句:「不好意思,我實在控制不住了。」

有的家長回復了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配了三個字:「哎,我懂。」

孩子過了五六歲以後,進入第一個叛逆期。我相信,一定有不少的父母跟我一樣,只有在孩子睡著以後,你才會產生想親吻TA的衝動。

孩子醒著時,你可能會控制不住地對TA不耐煩;如果實在太淘氣了,你也會控制不住河東獅吼……等孩子睡著了,看到懷裡這個小人兒,你的心又柔軟得像豆腐。想起剛剛自己才吼過TA,你又是心疼又是後悔。

但是,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你又控制不住想吼孩子的洪荒之力了。

以前沒有孩子之前,總把未來想得如何美好,彷彿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可以隨意在上頭描繪怎樣的宏偉藍圖。結果,等真的生了孩子,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比如,以前我還跟朋友開玩笑說:等我女兒長到青春期,如果她牙齒長得比較凌亂,我就給她上個牙箍,一方面是為了美觀,另一方面是防止處於青春期的小男生騷擾她……

結果……她現在開始換牙,乳牙搖晃到差不多隻跟牙齦呈15度角(拔下來根本不痛),但就是不肯給你拔。

你說服她拔掉一顆快要掉的牙齒都沒本事,說服她多做一頁習題都耗盡心力,就這樣還幻想她將來會聽從你做這做那?白日做夢吧!

逗號每周丟一條紅領巾,每兩天丟一支鉛筆,每天都不肯吃早餐(換著花樣給她做也不行),每天把昨天錯過的題又錯一遍,我有時候……真的……忍不住不咆哮啊。

那些育兒文章里,要求你這裡要正確,那裡要合格,要情緒穩定,不能吼孩子。彷彿你一這樣做,孩子就留下了心理陰影……可是,當真有了孩子且孩子長到六歲以上,正常人哪裡忍得住。

忍不住吼,內疚,再忍不住吼,再內疚……周而復始,就是當媽的真實狀態。

2

生小孩以前,老幻想自己要做個和風細雨的慈母;真當了媽,很難控制住自己不獅吼。

對小孩,有句俗語說的是「愛到3歲恨到老」。

我覺得真是這樣的。

三歲以前的孩子大多是小天使,三歲以後則「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管太鬆了吧,怕「慈母多敗兒」;管太嚴了吧,怕扼殺小孩的天性。

都知道應該「不太嚴也不太松」但這個「度」如何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很傷腦筋。

以前看各種育兒雞湯,說什麼要給孩子充分的愛與自由,要相信孩子、對孩子有耐心……我覺得自己一定能做到。

孩子三歲之前,我的確能把這一套理論踐行下來,很少暴躁。孩子三歲以後,情況有變,「耐心值」開始不夠用了。

到了六歲上小學後……無數次我忍不住想動手的時候,就先把自己與孩子在物理空間上隔離,然後對著牆壁深呼吸,剋制住自己想揍孩子的衝動。

再看我身邊那些家長,沒對六歲孩子獅吼過、沒動過想打孩子念頭的,人數為零。

小雅是我所有朋友中對孩子最溫柔、最有耐心的。她耐心到哪種程度?她兒子躺地上耍賴皮要玩具,她就神色平靜地站在一旁等他鬧完,再溫柔而堅定地告訴他:「你這樣要挾大人無效。」

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在我看來是教科書級別的。當然,這或許也跟她有個超級能幹又很愛她的老公有關,她也不需要出去工作,每天把兒子帶好就好。

前段時間,她發了個朋友圈,po出了兒子寫的作文:「我媽媽見我磨蹭(這倆字孩子寫的拼音)那麼久還只寫了兩個字,氣得臉都變形了,她怒氣沖沖地衝進房間朝我大吼,活像一頭憤怒的母獅子…」

我樂了,問她:「你也會發火啊?」

她回答:「不然你以為呢?」

以前看別人教育孩子時獅吼,總揣度他們一定是教育方法不對,不夠溫柔堅定有耐心,沒給夠孩子充分的信任、尊重、愛和自由,可真輪到了自己,一樣一樣的。

看自媒體上各種育兒文章,大多都在寫家長情緒平和對孩子多重要,看起來家長們一個個都要得道升仙了。

要我說,這可能也是「缺啥,所以倡導啥」,好多博主上網輸出價值觀時向公眾展示「歲月靜好」,一推開鍵盤就翹起二郎腿滿嘴「Cao你大爺」。

人家寫那些要求你自始至終情緒平和育兒的文章,可能是為了稿費。他們自己未必那麼想,自己未必也做得到。你看人家一篇文章就開始焦慮,就沒完沒了反思自己是不是不是個好媽媽,甚至開始自我攻擊,陷入無盡的懊悔和內疚之中,實在沒必要。

排除那些真的不愛孩子甚至要故意去傷害孩子的父母,大多數父母都是「心有大愛,小節有虧」的普通父母。

人有五臟六腑,也有七情六慾,一味要求父母對孩子心平氣和,也是對父母人權的侵害。孩子把父母惹生氣了,父母怎麼就不能發火了?發下火,孩子就「心理亞健康」甚至生出「反社會人格」了?

孩子就算是價值連城的翡翠做成的,也可以敲打雕琢呢。能接受並處理批評責罵的孩子,心理更健康。反過來,孩子對父母不爽時,也可以罵父母一頓。

一個家庭偶爾雞飛狗跳,不影響家人之間相親相愛。在這種以當事人感知為準的事情上,你替別人覺得不幸福,沒用。

3

前段時間,我在微博上講了小雅的兒子躺地上哭鬧,要挾媽媽給自己買玩具這個事兒。一個網友立馬跳出來說:這個母親沒有接納孩子情緒的能力,換我是她兒子,也不樂意跟這樣的母親待一起。

喲嚯!說得好像小雅特願意跟這位「杠精」網友待一起似的。

人類特別容易在「帶孩子」這事兒上覺得別人不正確。

你掰扯個專業問題,得需要點知識和專業門檻,一般沒人敢嗶嗶。你想考個重點大學、出本書、拿個銷售冠軍、升個職、加個薪、開個公司,多不容易啊。但是,「帶孩子」這事兒,沒啥門檻,你只要把孩子生下來然後帶大就行。於是,所有人都拿出自己的經驗和理論來,對你指手畫腳,覺得你這不行、那不對。

六年前我回鄉下休產假,抱著孩子出去,一路上至少能遇到三個農婦說我抱孩子的姿勢不對、不能讓孩子吹風、孩子該吃奶了……用的是那種令我極不舒服的、居高臨下的語氣。

我就奇了怪了,這事兒有標準答案么?撫育孩子這事兒不是一項系統工程么?別人吐槽帶孩子過程中的某個點,你就能聯想到一整個面……可是,你明明看到的只是一個「點」。

再看看老喜歡教你怎麼帶孩子、養孩子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的孩子也沒見得優秀到哪裡去。他們的孩子也許從不挑食,但接人待物可能不大禮貌;個別孩子可能運動細胞發達、身體強健,但自主學習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一塌糊塗……

但是,沒有關係,只要他們的孩子在某個方面比你的孩子強一點點(這種強,還有可能是他們的孩子天生比較自律、自覺,未必是家長引導的結果),他們就可以站在高處,向你展示育兒優越感了。

有一次,我也遇到這樣一個老覺得別人「沒有正確帶娃」的網友。

當時,我只是發了條微博,記錄了一段我和女兒的對話。

一個網友突然非常憤怒地跑出來指責我是「巨嬰媽媽」。

我一臉懵逼。

即使我真的是個不折不扣的「巨嬰媽媽」,可這一切關她什麼事?

我還見過另外一個更「杠」的。

在一個短視頻里,兩歲女兒不想走路,想要爸爸抱,就跟爸爸撒嬌,親了一下爸爸的嘴巴,爸爸一愣,隨即笑開懷,把女兒抱起來扛肩上。平常人看了這視頻,大多只是會心一笑,覺得孩子好萌,爸爸寵愛女兒。

「杠精」看了,卻說這位爸爸無恥,不懂得避嫌,以後孩子長大了,也會通過向男人獻吻來索取自己想要的。啊!真是自己思想齷齪,就認為全世界都在亂倫。

一個父親放棄了清華附小,給孩子選擇了一所在大眾眼中不那麼靠譜的小學,一幫人追著他罵,說他瞎替孩子做決定。一個母親在一個演講視頻里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一眾人說她渾身上下散發著被打壓的氣質,還是先回家修鍊好了再出來教育別人吧。

這幾年微博上出現的一些關於育兒的輿論風潮可真是奇怪。

在這些人的觀念里,孩子是天使,是一張白紙,孩子有問題百分百是父母做得不到位,天生反社會人格是不存在的。父母一言一行必須要符合他們認定的言行規範,父母要圍繞著孩子的需求轉,說的話、做的事要符合育兒理論。他們拿著放大鏡挑人錯處,以顯示自己觀點獨特,就是不肯反思下自己是不是越了界。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對一個博主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還是從另外一個博主那裡複製過來的。很多人連父母都沒當過,卻依然喜歡揪著你的某個小細節不放,說你「當媽當得不正確」。

每每此時,我就在想:對一個陌生人都可以求全責備到這程度,別人在網上說句話都像是踩了他們尾巴,現實生活中他們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多「成功」,可想而知。

虛懷若谷的重點,不在於別的,而在於「虛」。想在某方面有所精進,我們都需要先把自己的「優越感」倒空。

別人的言行,有哪些你覺得可以讓你思考和借鑒的,拿來為自己所用就是。至於其他那些你無法苟同的部分,你完全可以選擇性無視。成天熱衷於拿著放大鏡在別人身上找毛病,以獲取「自己比別人強」的優越感的人,你很難想像TA能有什麼進步。

4

養育一個孩子而已,有什麼好產生優越感的呢?

生孩子誰不會?讓精子和卵子相遇,然後懷胎十月生下來就行了。這種技能,動物界也有大把。當父母,幾乎都不需要門檻。

孩子生下來以後,若是表現得乖巧或是某些方面比其他孩子懂事、厲害,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就是那樣的人,父母在其中能有多大的功勞,尚待研究。

可是,偏生有無數人,很容易在養育孩子這事兒上,搞出優越感來。

「我女兒八個月就不需要紙尿褲了呢,你兒子兩歲還尿床啊,一定是你們大人沒有好好幫他培養成排便習慣。你們這樣做,是不正確的!」

「我兒子兩歲我才給他斷奶,科學證明母乳餵養的孩子更聰明。你們那麼早就給孩子吃奶粉,實在太不為孩子負責任了!」

「我女兒期末考試考了雙百,跟我平時讓她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有關。孩子的成績不好,跟父母有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關係很大。你那種育兒方法,我都看不下去了!」

要我說,這有什麼可比的?文無定法,育兒也沒定法。每個人用自己的方法去育兒,然後自己能承擔後果,不就ok了?

一對父母是不是有資格做父母、是不是愛孩子,不是只有孩子能感知、能評判的么?

你只能看到一個母親在大庭廣眾下吼了孩子一頓,卻沒看到清晨她起早給孩子做愛心早餐、晚上她摟著孩子跟孩子講繪本故事。

你看到一個父親帶著兒子在足球場踢球就誇他是好爸爸,可說不定人家一年也就那天陪伴了下兒子。

別人的生活你不可能完全能感知得到,抓住一個點就對別人進行口誅筆伐,動不動覺得別人不正確,動不動覺得別人都應該向你學習,是誰給你那麼大臉呢?

無數的育兒理論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儼然你不嚴格按照那些育兒理論和方法來做事,你就是錯的。無數擁有育兒優越感的人,動不動就站出來指責你這不正確、那不科學.....要我說,這才是最大的「不正確」和「不科學」。

親子關係說到底,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每對父母都可以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以及孩子的特性,去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在家庭中,愛是一種流動的能量,以當事人的感知為準。它不該是一個按照某套理論編織起來的籮筐,只能挑所謂「正確」的東西往裡裝。

除卻那些故意傷害兒童身心的畜生父母,大多數父母已經儘力在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孩子在家庭中很重要,但不該是家庭中「皇帝」的角色;父母也不可能啥都不幹,只圍著孩子轉。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育兒這事兒儘力就好,不必求全求完美。

這事兒就跟耕田似的,你耕好自己的田、種好自己的苗就行了。別人耕田、種植的方法你覺得可取,就借鑒一下;覺得不可取,就一笑置之。

畢竟,人家到了秋天真要是顆粒無收,也不會來搶你家大米不是?

科學育兒當然是好事,可是,我覺得最科學的育兒便是「以身作則」。

一個人僅僅因為自己看不慣別人養育孩子的方式(不是傷天害理那種)就開始diss人家,動不動就拿自己「把所謂的科學育兒理論踐行得很好」刷優越感,實在是缺教養。

要我說,你連自己都沒教育好,就急著去教育孩子、教育別人,這才是「滑天下之大稽」呢。

以上。

-END-

晏凌羊,專欄作家,新女性主義作者,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情感類暢銷書《願你有徵途,也有退路》以及兒童繪本《媽媽家,爸爸家》等。個人微信公眾號:晏凌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人雜誌 的精彩文章:

汪曾祺《故鄉的元宵》
他用4VS美學讓中國女性站在世界的高度,製造最美的中國精神文明

TAG:家人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