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陳斯迪:人類與癌症的貓鼠遊戲中,他如何成為「解語者」?

陳斯迪:人類與癌症的貓鼠遊戲中,他如何成為「解語者」?

2019年1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2018年「35歲以下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中國區榜單。從榜單中,我們看到更多中國創新科研力量的崛起,也看到跨學科、跨領域、並且對落地應用有更強烈企圖心與使命感的科研創新,這其中涵蓋人工智慧研究與應用、NLP、腦科學、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生物科技、自動駕駛等多個不同領域。我們將陸續發出對35位獲獎者的獨家專訪,介紹他們的科技創新成果與經驗,以及他們對科技趨勢的理解與判斷。

關於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單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推出「35歲以下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單,旨在於全球範圍內評選出被認為最有才華、最具創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 35 位年輕技術創新者或企業家,共分為發明家、創業家、遠見者、人文關懷者及先鋒者五類。2017年,該榜單正式推出中國區評選,遴選中國籍的青年科技創新者。新一屆榜單正在徵集提名與報名,截止時間2019年5月31日。

突變,是人類進化的根源,但同樣也可能帶來不幸,癌症就是其中之一。

癌症的根源在於人體內正常的基因發生突變,更難纏的是,這種突變是完全隨機的。對於同一種癌症,不同患者體內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突變,甚至對於同一癌症患者的不同組織,都可能存在不同的突變。

不同的突變之間排列組合,與基因的多樣性相互摻雜,或致病、或致命,成為難以解開的暗碼。就像是躲在黑暗裡的影子,導致癌症的突變隱藏在這堆暗碼中,真假難辨。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嘗試破解暗碼,揪出真兇,而來自耶魯大學助理教授陳斯迪就是其中一名出色的「解語者」。

在眾多繁雜的基因突變中,究竟哪一個或哪一組才是導致癌症發生、發展的關鍵?懷揣這個問題,陳斯迪及其團隊提出了建立功能性癌症基因組圖譜的設想。他們通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動物模型中引入常見的基因突變,觀察癌症的發生並隨之篩選反推出癌症發病的關鍵基因。

但這並不是解語癌症的全部,要對症癌症,首先就要精準的複製癌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陳斯迪團隊構建了更為精準的動物腫瘤模型,該模型不僅可以精準地模擬分子水平突變,更能完整保留腫瘤發生的原始過程及腫瘤微環境的免疫原性。這一模型不僅為未來癌症機理研究、「個性化」癌症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提供支持,更是未來搭建精準化醫療平台的重要基礎。

近日,陳斯迪教授團隊在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Methods上再次發表力作,為免疫療法中的T細胞改造編輯提供新的思路。其團隊創造性的進行模塊式工程改造,通過AAV-Cpf1系統實現了一個載體對多個位點的基因編輯,完成「一步式」「多位點」的精準基因編輯,該系統大大的縮短了T細胞的改造和增殖時間,為未來複雜的多元件CAR-T構建提供可能。

在談及自身的科研興趣及理念時,陳斯迪認為博士後的經歷使他受益良多、影響頗深。而曾經師從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Phillip A. Sharp與張鋒的經歷正是他如今研究課題的重要基礎。

不僅如此,從張鋒那裡他看到了革命性技術可能帶來的巨大力量。而從Phillip A. Sharp身上,更多的學到了尊重事實、刨根問底的治學之風。

「讓生命、讓自然告訴你真相」,這是Sharp常說的話,如今也成為了陳斯迪的科研信條。解密自然、解語癌症,所有的答案都沒有人為的粉飾。作為一個解語者,他,只是聽從了自然的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紐西蘭、德國相繼改口 對華為態度轉向正面
3.9萬美元起,馬斯克10分鐘發布特斯拉「最具競爭力產品」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