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中國人民銀行自成立起至今已發行了五套人民幣,防偽技術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漸進式發展模式,並邁進世界印鈔造幣工業先進行列。紙幣的防偽技術主要包含鈔紙防偽技術、印刷防偽技術和油墨防偽技術。

第一套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到1953年12月,5年間共發行12個面額,62種版別,1955年5月10日全部停止流通。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第一套人民幣1949年版伍圓(正、背)

第二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到1962年4月20日,7年間共發行11個面額,13種版別;1953年版10元、5元、3元券(俗稱「蘇三幣」)1964年4月15日停止流通,其餘各券種1999年1月1日停止流通。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第二套人民幣1956年版伍圓(正、背)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到1974年1月5日,12年間共發行7個面額,13種版別,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第三套人民幣1960年版伍圓(正、背)

第四套人民幣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行到1997年4月1日,共發行9個面額,14種版別,2018年5月1日起,除1角、5角紙幣外,其他紙幣停止流通。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第四套人民幣1980年版伍圓(正、背)

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10月1日開始發行到2016年11月12日,17年間共發行12種版別。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伍圓(正、背)

▌紙張防偽措施的應用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紙張防偽措施的應用與發展——水印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紙張防偽措施的應用與發展——安全線

第一套人民幣發行之際,正值解放戰爭進行之時,受當時的條件制約,紙張的使用上也都是就地取材,沒有統一標準的用紙,有接收國民黨印鈔廠的鈔紙,也有從蘇聯進口的鈔紙。很多鈔票都有紙質的差異,同一券種中有薄紙與厚紙、普通紙與道林紙、國產紙與美鈔紙之分,有黃白之分,有帶水印和無水印或水印圖案不同之分,大部分票券無水印。水印紙有波紋水印、菱花水印、空心五角星水印,還有個別券種帶英文字母水印。如10元券「工農」圖有英文字母水印紙和無水印紙兩種;1000元券「錢塘江橋」圖有空心五角星水印紙和無水印紙兩種;10000元券「軍艦」圖有波紋水印紙和無水印紙兩種;10000元券「耕地」圖有空心五角星水印紙和波紋水印紙兩種。紙張品種多、質量差異大、製作工藝不統一是第一套人民幣紙張第一大特點。

第二套人民幣紙張統一從蘇聯引進,並請蘇聯代印10元、5元、3元三種券別。鈔券用紙主幣均為水印紙。10元券為國徽圖案固定水印紙,當時我國尚不能製造高級鈔票用紙,全部由蘇聯鈔票紙廠供應,以求紙質的統一。紙張原料主要為棉花、麻、木漿三種按配比混合,紙質堅挺、耐折度很高,以利於流通中延長壽命。第二套人民幣1956年版5元券有實心星花紋混合滿版水印和空心星滿版水印兩種鈔紙;1953年版1角、2角、5角券有空心星滿版水印和無水印兩種鈔紙。1953年版1分、2分、5分券使用的是芬蘭道林紙和舊存美鈔紙。鈔紙依賴進口,紙張防偽措施少是第二套人民幣紙張的第一大特點。

第三套人民幣在貫徹「自力更生」的批示下首次實現了專用鈔紙。1角、5角券均有帶水印和無水印的區別,帶水印的較稀少,1元、2元券有五角星布幣混合滿版水印和國旗五角星滿版水印的區別,五角星布幣混合滿版水印的較為稀少;10元券使用的是天安門固定水印圖案;5元券使用的是國旗五角星水印圖案。第三套人民幣紙張的特點就是我國結束了不能生產鈔票專用紙張的歷史。

第四套人民幣繼續沿用固定水印、滿版水印和無水印專用鈔紙。100元券為毛澤東頭像固定水印;50元券為鍊鋼工人頭像固定水印;10元券使用農民頭像固定水印;1980年版1元、2元(包括1990年版)、5元券使用的是古錢幣滿版水印,1996年版1元券採用的是國旗五星滿版水印。為提升防偽水平,1992年發行的1990年版100元券和50元券鈔紙中首次應用了全埋式金屬安全線。1997年發行的1996年版1元券鈔紙中加入了無色熒光纖維。新技術的應用表明我國鈔票抄紙技術又上了一個新台階。第四套人民幣的特點是抄紙水平進一步提高,水印的清晰度明顯高於第二套,並添加了安全線掩埋技術和無色熒光纖維技術。

第五套人民幣的抄紙技術更加成熟,抄紙的防偽措施不斷增加。全部鈔票使用的都是固定水印專用鈔紙。100元、50元券使用的是毛澤東頭像固定水印,抄紙水平、水印效果明顯高於第四套人民幣。20元、10元、5元、1元券使用的是花卉水印,依次是荷花、月季、水仙、蘭花。第五套1999年版10元、5元券還首次使用了「面額數字高光水印」(又稱「白水印」,是相對水印說的。水印與白水印的製作方法正好是相反的),2005年8月31日發行的2005年版人民幣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券都使用了這一防偽技術。從安全線的形態看,第五套人民幣先後使用了全埋式安全線和開窗式安全線兩種形式。1999年版人民幣100元、50元券使用的是全埋式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20元券使用的是全埋式明暗相間(或稱全埋間斷式)安全線;10元、5元券首次使用了全息磁性縮微文字開窗安全線。2005年版人民幣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券全部採用了全息磁性縮微文字開窗式安全線。2015年版人民幣100元券使用了超寬光變鏤空縮微文字開窗式安全線和磁性鏤空縮微文字全埋式。一張鈔票紙張中埋有兩條安全線在我國也是首次。繼第四套人民幣1996年版1元券使用無色熒光纖維之後,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版、2005年版、2015年版所有券別都使用了無色熒光纖維防偽技術;1999年版100元、50元、20元、10元券紙張中還加入了紅藍彩色纖維絲。第五套人民幣紙張的特點是抄紙技術更加嫻熟,紙張科技含量更高,仿製難度進一步加大,安全線的製作難度不斷提升。

▌印刷防偽技術的應用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印刷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對印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印刷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凹印

第一套人民幣由於歷史條件限制,防偽措施比較簡單,當時新舊設備同時投入生產,紙張、油墨等主要原料都是就地取材,沒有統一的規格,造成質量差別大,券別種類繁多,票面破損嚴重。第一套人民幣前後發行了12種券別,共計62種版別。主要採用的是石印、凸印、凹印、膠印、凸凹合印、膠凹套印、暗記等多種印刷技術。在62種票面中有18種使用了凹印技術。凸版主要用於冠字型大小碼的印刷,其特點是紙張多樣,防偽措施簡單,票面色澤多樣,規格不統一,暗記多。由於當時戰爭還沒有結束,技術落後,所以鈔票的防偽措施也相對比較少,暗記使用頻次多也是第一套人民幣防偽一個明顯的特徵,每張鈔票使用暗記的特點多與當時的政治環境結合密切,多以文字為暗記。

第二套人民幣的印製主要是利用蘇聯的製版技術,為了提升防偽水平,擴大了凹印印刷技術的使用範圍。在凹印圖文上大量應用了精細圖紋防偽技術,如凹印變點,黑白線花紋,暗花、黑白交錯暗花等。當時,我國在一系列防偽技術手段上還處在落後階段,對世界上先進的鈔票印刷技術知曉得太少。經過廣大技術人員不斷的刻苦研究和摸索,試製成功了「黑白線圖案花紋技術」「鋼版雕刻變點技術」「鋼版雕刻暗花技術」「浮雕花紋技術」等。「黑白線圈線」和「多色接線技術」在改版的5元券(1956年版)上得到了應用。與第一套人民幣相比,第二套人民幣在印刷技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也可以說自此人民幣才有了真正的防偽措施,印刷技術更加規範統一,表明我國鈔票印製能力開始邁入規範化生產軌道。

第三套人民幣是在「自力更生」思想指導下,自主開發印製,防偽技術有所增多,在保留第二套人民幣所用的凹印變點,黑白線花紋,暗花、黑白交錯暗花基礎上,加大了凹印圖案的面積,並自主研發了「平凸版一版四色接紋」和「一版四色凹印接紋」印鈔技術。「一版多色雙面凸印間接印鈔」技術更是我國首創,具有正背面同時一次印刷,套印正確,色數多,各有不同的特點。第三套人民幣10元、5元、2元、1元券均採用雙面凹印技術;5角、2角券採用的是正面凹印;1角券1962年開始發行的雙面凹印,1966年1月10日發行的為單面凹印,後期全部改為膠印。第三套人民幣徹底結束了藉助外國力量印製鈔票的歷史,實現了自主印製鈔票的目標。1960年版5元券,正面鍊鋼工人圖案採用當時我國獨有的接線技術印刷,線條精細,對接準確,被國際印鈔界公認為紙幣精品。

第四套人民幣既吸收了國外鈔票設計的一些藝術特點,又保持並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內涵,在具有實用價值的同時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製版和印刷工藝上主要採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膠印對印技術、膠印接線印刷技術和凸印號碼技術等。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一直是國際通用的鈔票防偽技術,它具有凹凸感強,難以複製的特點。主幣各券種人物頭像都是使用此種工藝製作而成的。5元、2元、1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右下角的小花束,迎光透視觀察正背面圖案完全對應吻合,這是使用對印技術製作而成。膠印和凹印接線印刷技術的應用更增強了鈔票的仿製難度,每根線條呈現兩種以上顏色,不同顏色之間對接完整,不產生重疊、漏白現象。鈔票冠字型大小碼使用的是特製的凸印設備印製的,號碼字型、字體大小、線條粗細都是特定的。另外,10元券還首次使用了隱形圖案印製技術,正面右上角藍黑色圓形圖紋中間,變換角度觀察可見英文字母「C」字樣,但效果不是很明顯,當年發行後也沒有對外公布。

第五套人民幣增加了膠凹縮微文字印刷技術。這些防偽技術與以往各套人民幣防偽技術雖然基本特徵一致,但產品質量不可同日而語。同為對印圖案,1999年版和2005年版為古錢幣陰陽對印圖案,2015年版為面額數字陰陽互補對印圖案,更有利於公眾識別。且手工雕刻頭像,雕刻凹版印刷圖案更加清晰,凹凸感更強,凹印隱形面額數字更加便於觀察。縮微文字雖小,放大鏡下觀察清晰可辨,但卻難以仿製。雙色橫號碼和雙色接線號碼印製技術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防偽技術。除1999年版100元、50元券採用的是橫、豎雙號碼外,其餘各券種都採用了雙色橫號碼。1999年版10元券的雙色接線號碼更是獨特;2015年版紅黑雙色橫號碼與藍色豎號碼同時呈現在幣面,更增加了仿製的難度。

▌油墨技術的應用

人民幣紙幣的防偽措施也太厲害了吧!

▌油墨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油墨防偽技術是鈔票防偽技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第一套人民幣發行時,油墨的配比主要靠人工調配,同一面額的鈔票色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油墨的防偽功能很小,導致不同的書籍圖錄中對票面顏色的表述也各不相同。

第二套人民幣發行時,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但戰爭對經濟帶來的傷害還很難恢復,材料匱乏仍是印鈔造幣的一道難題,油墨的來源也主要依靠蘇聯的支持。這一時期,印鈔油墨質量統一,印刷效果清晰,同一券種雖然生產日期不同,顏色卻十分一致。不足之處是票面油墨色澤單一,沒有色差的變化,油墨的防偽功能較弱。

第三套人民幣是我國完全自主研發印製,油墨的色彩更加多樣化了,印刷效果明顯好於前兩套。自創凹印接線印刷技術,一個線條同時由兩種以上油墨印製而成,兩種顏色銜接處顏色過度自然,沒有斷裂、錯位現象,不足之處仍然是油墨的防偽性能較低。

第四套人民幣在油墨的使用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首次使用了無色熒光油墨、磁性油墨、有色熒光油墨。這些油墨的使用,極大的提升了人民幣的防偽性能,主景圖案的凹印效果進一步得到提升。

第五套人民幣在繼續保留油墨防偽技術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光變油墨、光彩光變油墨,使得票面主景圖案的凹印效果更加突出和便於識別。

縱觀人民幣紙幣防偽技術的演變過程,既可以看到國家由弱到強,生產力不斷提升的發展過程,也可看到中國印鈔造幣業從一無所有到躋身世界印鈔造幣先進行列的發展歷程。鈔票的每一次改版,都是印鈔造幣技術的一次升華,更是中國印鈔造幣發展進程的真實寫照。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清代的袍服有哪些講究?
有豕才有「家」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