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治維新前日本天皇登基大典需身穿冕服,代表天子聖人治理天下

明治維新前日本天皇登基大典需身穿冕服,代表天子聖人治理天下

日本新年號已經公布,下個月日本天皇就將繼位,今年將舉行盛大的登基大典,現代天皇登基大典的明治維新之後傳承,服飾上已經有所變化。而在160多年前的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登基大典基本延續古代中國制度舉行,服飾也是身穿周禮中最高等級的冕服。圖為日本聖武天皇著袞冕肖像畫(復原),日本天平四年(732年)聖武天皇在大極殿舉行元旦朝賀儀式,日本天皇第一次穿上了中國式樣的冕服。

現在日本還保存許多歷代天皇的冕服,由於冕服最為貴重,最終在登基大典等少量儀式穿著,所以保存較為完好,從這些日本天皇文物我們可看出日本當時深受中國影響。圖為孝明天皇(明治天皇父親)袞冕。

近代以前日本天皇登基冕冠,冕冠四面流旒,流以五色制,金、珍珠、珊瑚、玉分作青、紅、皂、白、黃。冠頂為日,日上有光,中刻三足金烏,日下還裝飾瑞雲。天皇冕冠最初模仿中國,分布冕版前後方垂下,但到江戶時代初期變為日本特色的四周垂下形制。 明治維新以後廢除,現在日本登基大典只帶烏帽子。

日本天皇的袞冕是十二章禮服,上衣綉有八章。上衣兩袖上為龍紋,肩部為日月,背後為星辰,從胸至腰部的紋樣呈橫行排列,為山、雉、火、虎、猿紋。

孝明天皇冕服與裳的一些細節部分。自平安時代開始,中國風格的「袞冕十二章」作為日本天皇的禮服之一,一直持續到江戶時代。

下裳綉四章下裳紋樣有四行,呈平行排列,依次為藻、粉米、黼、黻。所有紋樣均為刺繡。

這一套代表東亞文化傳統的服飾直至1871年,明治天皇廢止,這是奈良朝以來的唐風樣式首次被廢除,明治天皇在廢除詔書中說明廢除的理由:「如今衣冠之制模仿自中古唐制,風格流於軟弱」。這也是明治維新脫亞入歐的反應之一。圖為孝明天皇冕服所用玉(雜)佩兩掛。玉佩由上珩、瑀、中珩(玉花)、下珩(沖牙)組成,均淺刻唐草文樣。上珩兩側垂有流珠,下有瑀二,中鑲赤金;中珩下垂流珠(滴)四。穿系珠玉十分華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越南古與今 的精彩文章:

1973年與美軍簽署停戰協定後北越一篇祥和,民眾騎自行車外出
此人是最悲劇的讀書人,剛剛考中狀元,就被皇帝下聖旨賜死

TAG:越南古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