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愛馬仕背後的故事,遠比幾十萬一只的包精彩多了

愛馬仕背後的故事,遠比幾十萬一只的包精彩多了

各位街蜜們好啊~

不知道大家此時此刻是不是也像蜜姐一樣,正在翹首期盼著清明節小長假的到來呢?

從本周開始呢,我們的微信會開闢一個新的專題。蜜姐每周會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大家深扒一個品牌的歷史和文化。

希望各位街蜜能定時關注哦。

在今天的推文開始之前,蜜姐想先跟大家討論一個問題——提到愛馬仕這三個字,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是動輒上萬塊的水杯,煙灰缸?

是手裡掌握配貨大權的Saler們?

還是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的鉑金包凱莉包?

在網上,有些人是非常樂於跟大家分享自己在愛馬仕的配貨經歷的。

畢竟,用分享攻略的方式炫富可比直接曬包要顯得雲淡風輕多了。

但也正因如此,才讓很多不了解這個愛馬仕的人,將它和「土豪」划上等號。

很多人只知道愛馬仕的東西很貴,只知道鉑金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卻不知道它憑什麼值這個價錢,憑什麼可以擁有這樣的地位?

甚至,還有很多人覺得這本身就是愛馬仕搞出來的飢餓營銷法。

為了消除大家對它的誤解,小編我今天就來詳細地給大家扒一扒,愛馬仕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戰場上練就的工藝

說起愛馬仕的故事,那就要追溯到19世紀初期了。

那個時候,拿破崙的軍隊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法蘭西胸甲騎兵團。

騎兵,顧名思義就是騎馬打仗。

為了能讓士兵們更加心無旁騖地上陣殺敵,拿破崙專門給這個團找了幾位縫補、製作馬具的匠人。

大家可不要小看馬具這個東西。

在1485年的時候,英王理查三世與亨利伯爵展開決戰。因為著急上戰場,鐵匠來不及為英王補上馬掌上缺失的那顆鐵釘。

但就因為這顆小小的鐵釘,英王在戰場上不幸從馬鞍上翻了下來。

在那個年代,首領墜馬那可了不得,士兵們瞬間慌的一批,大好河山就這麼拱手讓人了。

英王理查三世,倒霉蛋本蛋就是他

在「因馬掌丟江山」的前車之鑒下,拿破崙要求自家工匠在製作馬具的時候,必須要一絲不苟。

在這種高標準嚴要求的培養下,軍隊里匠人們製作馬具的手藝也是越發精進。

但無奈天有不測風雲,隨著拿破崙戰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他的騎兵團也日益渙散。

到了1837年,其中一位原軍隊的工匠回到巴黎,和親戚在Basse-du-Rempart大街56號開了一家專營馬軛、韁繩、弔帶等各種馬具的小店。

這個工匠的名字叫Thierry Hermes,而他也是愛馬仕帝國的開啟者。

因「安全性」走紅

可能有人會問了,在那麼一個動蕩的年代,會有人經常閑的沒事幹去逛馬具店嗎?

你別說,還真有。

不知道大家是否對路易十四這個人有所耳聞。

這個人生平最喜歡的三件事就是抽煙、喝酒、燙頭……哦不對……絲襪、高跟鞋、燙頭。

而他也為法國的男人們開啟了一扇「愛美」之門。

可是,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能天天偷穿老婆的白絲和高跟鞋啊。於是,擁有一套頂配馬具,就成了那個時代的男人最有面子的一件事。

說回Thierry Hermes的馬具店。畢竟是在軍營里接受過訓練的人,Thierry的出貨速度簡直堪比閃電。

對,我說的是這個閃電。

大到一顆鉚釘,小到一處縫線,Thierry將戰場上的標準帶到了店裡,不允許自己的作品上有一絲一毫的誤差。

一個小小的馬鞍,動輒就要做上好幾個月。

別管你是王公大臣,還是這個侯那個爵,都得排隊等著。(排過鉑金包的你,是不是覺得這一幕有些許的熟悉?)

而這,也是他的馬具店剛開張時生意不好的原因。

可誰讓歷史是一個輪迴呢。

1842年的某一天,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的弟弟斐迪南乘馬車出遊。

途中,因為馬掌不牢固(沒錯,催命馬掌又登場了),使得馬受了驚嚇,一下子就把馬車給掀翻了,斐迪南也因此喪命。

於是,他就有了自己的雕像

要知道,他哥哥路易在1848年就被迫退位了,他要是能再熬六年……

算了,說多了都是淚。又是一個「因馬掌失江山」的故事。

路易·菲利普

不過正是因為這件事,才讓大家想起了以安全性著稱的Hermes。

舉個例子,Thierry Hermes所製作的馬具均採用來自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區的生牛皮。因為氣候的原因,這裡出產的牛皮既柔軟又完整。

而且,在縫製馬鞍的時候,他採用的是「馬鞍雙針法」,這種針法的優點是,那怕馬鞍中的某處開線了,也不會一下子全部崩開讓馬匹受驚。

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Thierry Hermes開始在巴黎打開了自己的市場。

「瘋狂」的三代人

到了1870年左右的時候,Thierry Hermes已經基本將馬具店交給自己的兒子Charles-Emile Hermes來打理了。

Charles-Emile Hermes

要說這遺傳基因還真是厲害,Charles-Emile是一個比他爸爸還「不安分」的人。

1878年,當時的國王想對巴黎進行舊城改造,俗稱……拆遷。Basse-du-Rempart大街的那家店也在拆遷的範圍之內。

Charles-Emile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店鋪搬到了福寶路24號的一棟二層小樓里,也就是拿破崙三世的皇家花園隔壁。

你拆我家,我直接去跟你做鄰居,也不知道這騷操作是怎麼琢磨出來的

總之,這條街上每天出入的都是名門望族。

Charles-Emile每天就這麼站在二樓的窗子前,看著這個公爵正坐著我家的馬鞍,那個侯爵正拉著我家的韁繩……

然而,Charles-Emile的兒子Emile Maurice的志向可遠遠不止巴黎這塊地方。

Emile-Maurice Hermès

當時,法國和俄國才剛剛消停,簽署了和平協議,Emile Maurice冒著回不來的風險,直接跑到人家沙皇家裡去推銷產品了。

結果,他不僅安全地回到了法國,還從沙皇那搞了一頂帽子回來,順便……帶了一大筆訂單。

但無論接多少訂單,Emile Maurice始終都記得爺爺對於馬車和馬具的熱愛,在製作工藝上絲毫沒有打折扣。

鉑金包誕生於一場偶遇

如果說,Thierry Hermes是愛馬仕奇蹟的開始,那Emile Maurice就是這個奇蹟的轉折點。

19世紀末20世紀初,汽車逐漸開始馬車在法國的地位。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Emile Maurice意識到,如果再像現在一樣只作馬具,那自家品牌要不了多久就得成為歷史。

於是,在1897年的時候,愛馬仕設計出了一款給男人裝馬鞍的皮包,而它也是愛馬仕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手袋。

它的名字叫做Haut à Courroies。(請記住它的樣子,後面還會提到)

25年後,愛馬仕的第一隻女包誕生。

這款包出現的原因非常簡單,只是因為Emile Maurice的老婆說了一句:整個巴黎都沒有人家喜歡的包包。

沒想到吧,霸道總裁還是個寵妻狂魔,人設簡直太蘇了。

自此之後,皮質手袋慢慢成為了品牌中最受歡迎的產品。

可儘管如此,他卻沒有忘記,馬具是愛馬仕家族的起點。

為了讓馬術元素深深地印刻在愛馬仕的血液里,他將自己收藏的一幅叫《四輪馬車與馬童》的畫設計成了品牌的logo。

而這個logo也一直被沿用至今。

不過,說到包包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到它家的兩位當家花旦——凱莉包和鉑金包了。

凱莉包

鉑金包

凱莉包是愛馬仕最古老的包型之一,早在1935年的時候,它就已經問世了。

只不過,它當時的名字叫Sac à croire。

直到1956年,當時的摩洛哥王妃葛麗絲·凱莉用這隻包遮擋了一下自己因懷孕而走樣的身材。

這一擋可不要緊,一夜之間就帶火了這款包。

時任愛馬仕總裁的Robert Dumas順水推舟就將這款包更名為凱莉包了。

Robert Dumas

如果大家還記得小編在上面提到過的Haut à Courroies的話應該不難發現,它就是凱莉包的原型。

相比之下,鉑金包的誕生則要更加傳奇一些。

1981,法國歌手簡·鉑金帶著自己剛剛出生不久的小女兒乘坐飛機。

因為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東西非常的不方便,她包里的東西撒了一地。

簡·鉑金

這個時候,坐在她旁邊的男人忍不住開口道:你應該用一個有內袋的包。

而她卻說:如果哪天愛馬仕出了帶內袋的包,我一定會買!

這個故事的結局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這個男人就是當時的愛馬仕總裁Louis Dumas。

三年之後,有內袋的鉑金包誕生。就是這麼巧你說氣人不?

Louis Dumas

看到這裡,一些對包包不太了解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凱莉包和鉑金包長得太像了,根本分不清。

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錯。想當初,鉑金包就是從凱莉包改良而來的,而它們最大的不同就是包型和手挽。

和凱莉包相比,鉑金包要更為實用。愛馬仕將凱莉包原本的梯形設計變成了長方形,增大了包體的內部空間,又將單手挽改為雙手挽,方便了包包的開合。

左:鉑金包 右:凱莉包

對手工工藝的偏執

對於大多數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凱莉包也好,鉑金包也好,只不過就是一個手袋罷了。

但是對於愛馬仕來說,每一隻手袋的誕生都要經過紙樣、選皮、裁剪、縫製等多個步驟,它更像是一個生命孕育的過程。

從1837年至今182年,愛馬仕經歷了無數次的工匠更替。

從最初的老闆親力親為,到如今清一色畢業於école Grégoire-Ferrandi(巴黎最著名的技術院校)的工匠,可它的工藝流程卻依舊同182年前一樣,絲毫沒變。

就像愛馬仕手工坊的主管Lionel Prudhomme說的:

每當有人問我在愛馬仕工作的30年間,有什麼變化時,我會回答『什麼都沒有變』。人會變動,但工藝不會變。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訂購一隻稀有皮的鉑金包,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工匠找到一塊既合適又無瑕的皮料。

在愛馬仕,次品是不允許被流入市場的。

儘管供應商們會把世界上最頂級的皮料拿給愛馬仕挑選,但選料的過程依舊會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

而且,皮料越是珍貴,這個過程就會越漫長。

再加上工匠手工剪裁、縫製、打磨、拋光等等步驟,時間就更長了。

時至今日,愛馬仕在制包時依舊在沿用「馬鞍雙針法」,也是一百多年前用來縫製馬鞍的針法,力求連接處永遠都不會開線。

所以,在愛馬仕買包排隊的時間以年計算,真的不是因為Saler太傲慢不通情達理,也不是因為品牌在拿喬耍大牌。

而是因為一件藝術品,確實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等待。

在時尚產業已經高度工業化的今天,愛馬仕對於手工工藝的堅守似乎已經到了固執的地步。

這份固執的代價是更低的效率和更高的人工成本。

但也正是因為這份固執,才讓每一隻愛瑪仕包都能擁有自己獨特的靈魂。

跟那些活在流水線上的品牌相比,愛馬仕似乎更多了一份,充滿人情味的溫度。

或許,一個手工工匠一輩子做的包也沒有一台機器一天做出來的多,可這,就是愛馬仕為這個機器時代守住的,最後的匠人精神。

我們的福利時刻

大家覺得Hermes堅持手工工藝的做法,

在如今的時代有它的意義嗎?

留言走心的兩位街蜜有機會獲得

Sisley 希思黎塑形三頭眉筆2號

or

Sisley 希思黎植物塑性眉膏1號

等你來留言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街拍時刻 的精彩文章:

沒騙你!與其花2w做線雕超聲刀,不如學范冰冰、古力娜扎無死角防晒

TAG:我們的街拍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