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作為一種多輔音的語言,用德語唱歌需要注意什麼?

作為一種多輔音的語言,用德語唱歌需要注意什麼?

作為一種多輔音的語言,用德語唱歌需要注意什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德語屬於印度日耳曼語系中的日耳曼語族,與丹麥語、挪威語、瑞典語、荷蘭語、佛蘭德語、英語為親屬語言。

德國的方言很多,人們可以從絕大多數德國人的方言和口音上辨別他來自何處。標準德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馬丁·路德的聖經翻譯。

德語是世界上 1 億多人的母語。在德國之外,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瑞士的絕大部分地區,南蒂羅爾(義大利北部)、比利時的小部分地區, 法國(阿爾薩斯)以及盧森堡靠近德國邊境的地區,波蘭、巴西、羅馬尼亞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部分德裔也使用德語。

德語是重要的出版文字。世界上每 10 本出版物中,就有 1 本是用德語寫成的。作為被翻譯的文字,德語僅次於英文和法文居第三位。而作為翻譯文字,即將別種文字譯成德語,德語則是首位。

作為一種多輔音的語言,用德語唱歌需要注意什麼?

德奧音樂在歐洲古典藝術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德奧藝術歌曲、德語歌劇在聲樂藝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因而德語成為音樂研究、音樂表演和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語言之一。

德語作品是中外聲樂表演和教學實踐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隨著我國專業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德語作品在聲樂表演和教學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這在豐富我國聲樂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下從德語聲樂作品的藝術特徵、聲樂教學中的曲目選擇和若干具體問題入手,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探究。

一、德語聲樂作品的藝術特徵

當今聲樂教學中所使用的西方聲樂作品主要來自三個歷史時期,即巴洛克時期、維也納古典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在這三個時期,從亨德爾、J. S.巴赫到 R.施特勞斯、勛伯格,燦若群星的德奧大師們將西方音樂推向了一個個發展高峰,而聲樂作品也是這幾個時期德奧音樂創作的主要領域之一。

1.德語聲樂作品音樂體裁豐富多樣

歷史上的德國地處中歐,幅員較為遼闊,長期處於分裂狀態,這種地理和政治特點對其音樂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中歐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夠便捷地吸收義大利、法國和斯拉夫民族的文化精髓和音樂元素,形成自身豐富多樣的音樂體裁,而遼闊的疆域和長期的分裂狀態則強化了這種多樣性。

法國音樂學家保·朗多爾米在其論著《西方音樂史》中寫到,德國音樂在 19 至 20 世紀之交以前持續了兩百年的黃金時代。從巴洛克時期,經過維也納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早期和中期直至晚期,聲樂藝術的各種體裁, 如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歌劇、德語歌唱劇、藝術歌曲、德國浪漫主義歌劇、樂劇、輕歌劇等, 都在德奧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德語聲樂作品具有深刻嚴謹、激情內在的風格特徵

德國近代哲學和美學的蓬勃發展對德奧音樂作品的整體風格具有很大的影響。C.達爾豪斯指出:「19 世紀美學的基本觀念(音樂美學主要是一個 19 世紀的現象)認為,思考音樂、談論音樂和實踐音樂一樣重要; 合格的聆聽必須具備哲學的和文學的前提。」這種觀念里包含著一種不言而喻的含義:音樂不僅僅是一種有組織、有意味的聲音結構,它也應該包含文學和哲學上的理念和思考,進而被反思,被談論。這種觀念在德國影響很大,它一方面通過音樂演出後的反饋和評論反作用於音樂創作,另一方面也對音樂家自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使德國音樂(包括聲樂) 經常與哲學、倫理、道德和文學等因素結合在一起,形成其特有的深刻而內在的特點。

聲樂作品是語言與音樂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語言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音樂風格。德語是一種多輔音的語言,如何在唱清楚輔音的前提下又不影響聲音的連貫和通暢,這就對演唱時嚴謹的詞曲配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德語的母音豐富,除了五個基本母音外,還包括三個變母音(其中還有長短和開口閉口之分)和三個二合母音,這種特點賦予德語聲樂作品豐富的色彩變化和細膩的音樂風格。此外,高度發展的德奧器樂藝術和創作技法也帶給聲樂作品一種器樂化的風格,如器樂化的旋律、細膩的和聲和織體、豐富的鋼琴或樂隊表現等等。

二、德語聲樂作品的曲目選擇

廣泛的曲目選擇是提高演唱能力、提升藝術素養的前提,因此有必要簡要的梳理德語聲樂教學曲目。

在巴洛克時期,無論在宗教音樂還是世俗音樂領域,聲樂作品的創作都取得了新的發展。在德語世界,優秀聲樂作品首先出現在宗教音樂領域, 譬如在巴赫眾多康塔塔、受難樂和彌撒曲中,就包含了大量感人肺腑、技巧精湛的宣敘調和詠嘆調。巴赫以後,在清唱劇和宗教音樂領域湧現出大量優秀的德語聲樂作品。海頓的清唱劇《創世紀》《四季》,門德爾松的《聖保羅》《以利亞》,布拉姆斯的《德語安魂曲》等作品中均含有大量感人至深的獨唱段落。

在藝術歌曲領域,18 世紀初的柏林藝術歌曲學派和同一時期維也納作曲家的藝術歌曲,以及稍後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創作在審美表現上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在以舒伯特為代表的德奧浪漫主義藝術歌曲優秀傳統的影響下,一代代作曲家通過自己的創作,豐富和發展了這一傳統。除舒曼之外, 這些作曲家還包括略文(Loewe 1796-1869)、弗蘭茲、門德爾松、李斯特、瓦格納、布拉姆斯、德沃夏克、格里格、馬勒、沃爾夫、R.施特勞斯、馬克斯、勛伯格、貝爾格、韋伯恩、艾斯勒、興德米特等,這些作曲家的創作體現了 19 世紀前半葉到 20 世紀中期的音樂風格變遷。

從早期的德奧歌唱劇到瓦格納的歌劇-樂劇,德語歌劇經歷了一個清晰的發展過程。18 世紀是德國歌唱劇發展的繁榮時期,其巔峰之作是莫扎特創作的兩部作品《後宮誘逃》和《魔笛》。進入 19 世紀之後,德奧歌唱劇與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發展匯合,貝多芬、舒伯特、威伯等作曲家的創作將浪漫主義歌劇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無論從作品的藝術性還是歷史影響來看,瓦格納的創作都是德語歌劇,乃至西方歌劇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 其影響早已超出了歌劇、戲劇、音樂甚至藝術的範疇而具有深刻的倫理學、社會學和哲學涵義。R.施特勞斯歌劇的音樂語言豐富,演唱技巧高超,《莎樂美》和《玫瑰騎士》堪稱二十世紀初世界歌劇領域的經典之作。此後, 貝爾格的《沃采克》和《露露》則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最受歡迎的現代歌劇作品。J.施特勞斯(1825-1899)的《蝙蝠》、萊哈爾(1870-1948) 的《風流寡婦》等經典作品使德語輕歌劇在世界音樂舞台上佔有獨特的地位。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在體裁融合這一趨勢的影響下,傳統的器樂體裁中也融入了聲樂的因素,如馬勒的交響樂《大地之歌》,勛伯格的《第二弦樂四重奏》等作品中均含有重要的聲樂部分。在勛伯格的配樂詩朗誦《月迷皮埃羅》和歌劇《摩西和阿隆》等作品中,「吟誦」(Sprechstimme) 技術得到突出的使用,這些作品可以在聲樂教學中發揮特殊的作用。

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即使對於熟知的作曲家的作品,我國聲樂教學的曲目選擇依然過於集中。眾所周知,舒伯特創作了 13 部歌劇和 600 多首藝術歌曲,但在實際教學中使用的僅僅是其中極少的一部分藝術歌曲,其歌劇作品幾乎尚未涉及。對莫扎特、舒曼和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作品選擇上同樣存在這一問題。這些作曲家大量的優秀曲目完全可以納入我國的聲樂教學,豐富國內音樂舞台。

本書在第三、第四部分各收錄了 9 首德語聲樂作品,基本體現了多樣性與系統性相結合的選擇原則。

三、演唱中若干具體問題

1.歌唱中的語言問題

歌唱語言對於學習德語作品具有特殊的意義。聲樂學生要認識到,任何語言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發音和表達體系,在學習中應避免不同語言體系間的不良影響和相互「借鑒」;在學習實踐中,應該從德語的基本發音和讀音規則出發,對這一音樂語言進行紮實、嚴格、系統的學習和訓練。作為一個獨立的語種,德語和漢語的母音發音差異很大,同樣的母音字母在兩種語言中的發音並不一致。如在德語中,母音字母的發音不僅有長短之分,而且除「A」之外的母音還有開口閉口音的區別。德語擁有某些在漢語中不存在的母音字母,如「?、?」等,對於這些字母的發音應細心體會,加強練習,務求其發音準確、純正。

德語是一種多輔音的語言,在演唱中要求每個輔音都必須清晰有力。將這些輔音正確地填入音樂的節奏中並在準確的音高上演唱是一項頗具難度的技術,初學者往往會因為輔音對氣流的阻礙而影響音符時值的延續及聲音的連貫性。在實際的教學和演唱實踐中,學生經常會將輔音丟失或者將相鄰的單詞連讀,破壞了單詞的清晰發音。以上特點要求在教學時應準確把握德語作品的難易程度,即在學習演唱技術難度接近的作品時,德語作品應晚於義大利語作品進入,並重視語言方面的特殊訓練。

要從根本上解決語言問題,首先應扎紮實實學好德語語音,諳熟德語的發音規則,注意母音及輔音各音素髮音的準確性和清晰性。在此基礎上還應掌握一些基礎語法和常用辭彙的意義,便於理解歌詞的意思並建立良好的語感。

2.音樂諸表現要素的相互配合問題

在德語聲樂作品中,音樂各表現要素的使用較為均衡。在早期浪漫主義德奧藝術歌曲中,詩歌、聲樂和鋼琴達到了完美的平衡,而在中期和後期,在李斯特和沃爾夫的作品中,隨著旋律歌唱性的減弱和吟誦性的加強, 鋼琴部分逐漸取得了獨立的藝術表現地位。在瓦格納的歌劇-樂劇和晚期浪漫主義管弦樂藝術歌曲中,樂隊的音樂表現更是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這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充分注意到鋼琴、樂隊的效果以及音色、音區、和聲、對位等音樂要素的表現,有意識在自己的演唱中將以上表現手段融為一體,精心塑造出深刻、細膩的音樂形象。

3.音樂風格的把握問題

音樂風格是指音樂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帶有綜合性的整體特徵。可以通過兩個方面加強音樂風格的把握。

音樂風格研究是西方音樂史一個重要的學術領域,對音樂史和相關人文學科的學習是從理性上把握作品風格的重要途徑。譬如,巴赫對信仰和音樂之間關係的認識對於理解巴赫的音樂風格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對 19至 20 世紀之交德奧社會文化狀況、表現主義思潮以及勛伯格個人心理的理解,是準確把握勛伯格聲樂作品藝術風格的前提條件。

從音樂實踐角度看,任何音樂風格均須通過具體的音樂表現手段加以呈現,對這些表現手段的熟練使用是實現音樂風格的技術保證。德語作品較為內在、細膩的特點要求在聲音訓練和運用上要加強音色、音量的控制。德語作品器樂伴奏部分相對獨立,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這就要求演唱者與鋼琴合作時要充分重視節奏、節拍、時值、力度等音樂表現要素,演唱者應根據作品風格要求從音色、音量,直至氣息和控制方面做出恰如其分的處理與調整。

德語聲樂作品是一座藝術寶庫,對其進行研究和使用,必將對我國的專業聲樂教學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教學曲目選擇中,把握曲目選擇的廣泛性和歌唱訓練的系統性,是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在具體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必須特殊關照語言、音樂諸表現要素的相互配合以及風格把握等三個問題。在教學中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必將對聲樂教學及演唱實踐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摘自聶普榮編著的《德語歌唱語音教程》

作為一種多輔音的語言,用德語唱歌需要注意什麼?

《德語歌唱語音教程》是一本包含德語發音、基本語調、簡單日常用語及常見德語音樂術語的教材,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德語音素。第二部分為德語歌唱語音及演唱練習。第三部分為德語聲樂作品擴展曲目。附錄編入了常用德語音樂術語辭彙表。

作者簡介

聶普榮,留德聲樂碩士,女高音歌唱家,西安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97年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1997-2000年在陝西教育學院音樂系任聲樂教師。2000-2005年留學聯邦德國卡爾斯魯厄國立音樂大學。2005年回國後在西安音樂學院教授聲樂及德語語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唐長安城考古筆記》:對大眾理解考古、保護文化遺產有積極意義
這部女性媒體人寫的關於女性的小說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名家的推薦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