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小的時候,家裡的大人總是會要求我們背誦《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其中,比起詩,我更喜歡詞。很多詞作都非常感人,不僅韻律多變,而且讀來總給人一種感情揮發更加隨意的感覺。這可能就是讀詞的妙處吧!今天要說的,是宋代著名詞人晏殊的作品《踏莎行·小徑紅稀》,在《宋詞三百首》中初讀這首詞的時候,就感慨頗多,讀了一遍又一遍。這首詞是這麼寫的:


踏莎(suo)行·小徑紅稀

北宋?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到了這晚春時節,那小路邊的花兒很多都已經凋謝了,花兒日漸稀少,郊外的原野上,那青青的綠草一片連著一片,處處綠柳成蔭,那高樓就在那高大的綠樹間若隱若現。那春風怎麼就不管管那楊花柳絮啊,怎麼就任由它們飄飄揚揚亂飛散,像細雨一樣直撲人面呢?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在那碧綠的樹葉間,「鶯燕」竟然全都深藏不見了,那紅色的窗帘子,把燕子都隔絕在了室外,那些伊人的面容沒得瞧,可如何是好啊?我看到那縹縹緲緲的爐子里焚的煙霧香旋轉上升著,像遊動的青絲一般,格外飄渺。昨天晚上醉酒到深夜,做了很多愁人的夢,一覺就睡到了下午夕陽西下,推開門,就看到夕陽正斜斜地照著那深深的小庭院。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這首詞上闕主要是在寫春天接近尾聲,那郊外的景色惹人升起了淡淡的閑愁。

起首三句描繪的春暮圖非常典型,不管是花兒變得非常稀少,還是草兒變得青青一大片,又或者綠樹成蔭,都在告訴我們,春天已經接近尾聲,算是明確地點明了時令。

而且,這三句表面上看起來是靜態描寫,其中卻隱藏著動態變化。是時光在流逝,是春景在發生變化,所以花會變得「稀」,草會綠得「遍」,樹會變得「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這兩句,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楊花撲面這種暮春的典型景色寫出了人情味。春風你怎麼能不管管那隨意飄飛的楊花柳絮呢?怎麼能任由它撲面而來呢?這種動景此處寫出來獨有一番味道。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詞下闋主要是寫身邊的春景,算是近距離刻畫,進一步鋪墊人心中的無限愁怨,寫出了詞人面對那匆匆逝去的春光心中非常無奈而又哀傷。

「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從室內寫到室外,轉承非常自然,及至寫到爐香「靜」,一個「靜」帶出了春愁之夢。這種情景非常有畫面感,一位詞人在暮春的時候,心中本就因為春意日淡心中微愁,添了爐香更是無精打采,遂醉而入眠。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此詞最經典的莫過於結尾兩句「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突然跳開一筆,寫到了酒醒人醒之際,看到了那夕陽斜照的景象。這種較大的時間跨度,間接寫出了人醉的時間長,人睡的時間久,人心中的惆悵之感非常深重,以致人根本就不願意醒過來,夢是春愁之夢,醒來又那麼困難,這就有了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這和賀鑄在《薄倖》這首詞中寫的「人間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拍手叫絕。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對於這首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法,但最後兩句的確是難得之名句,你們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嬌 的精彩文章:

俗語:「男怕孤,女怕寡,狼怕托狗怕摸」,老祖宗這句話啥意思?

TAG:歷史天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