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石碑被譽為天下第一碑,朱棣下令修建,3000工匠不幸慘死

一石碑被譽為天下第一碑,朱棣下令修建,3000工匠不幸慘死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個孩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篡取建文帝的。不想背負罵名的他,為了讓世人對他有一個好印象,於是決定給明太祖朱元璋,修建一座巨大的石碑。這座石碑名曰孝陵碑材,在南京市區附近,坐落在南京江寧區湯山鎮西北側,被譽為天下第一碑。此地在明朝以前就是著名的採石場。孝陵碑材直接開採完整的湯山山體,利用棲霞灰岩雕刻而成,分為碑座、碑額、碑身三大部分。高達78米,重達31167噸!可以說是龐大無比,舉世無雙!可以算得上是天下第一碑。明成祖朱棣在公元1402年篡位。剛剛繼位的他由於名不正、言不順受到天下人的懷疑。

為了穩定政局,同時籠絡文武百官。朱棣親自下令修建,來紀念父親朱元璋的高功厚德。一聲令下,全國將近十萬的能工巧匠,從四面八方齊聚陽山。耗時三百餘天開鑿出陽山山體,雕刻成碑首、碑身和碑額。孝陵碑的碑座、碑身和碑額三部分,都沒有經過精細的雕刻。碑座和碑身都與陽山山體連為一體,只有碑額與山體脫離,獨成一塊。當時的朱棣為了儘快的穩定局勢,當然是越早雕刻出石碑越好。於是下令工匠們夜以繼日的工作,甚至強行規定,每人每天都要開鑿出三斗三升的石材。

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就斬首示眾!工匠們為了保住性命,沒日沒夜的開砸山體。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過度勞累而死,還有沒有達到指標而被斬首的更是數不勝數。甚至在陽山附近有個墳頭村,全都埋葬著當年因此死亡的工匠們。由於朱棣規定的時間很短,導致無數的工匠和勞工慘死在陽山山頭。據不完全統計,3000工匠不幸慘死。據史料記載,有一個叫虞衡的工匠由於不堪負重,寧願選擇跳井自殺!

但是現在看來,這座天下第一碑卻並沒有完工。以至於碑身和碑座還與山體連為一體,這是為什麼呢?具體原因史料中,並沒有作詳細的記載,不過根據野史以及種種蛛絲馬跡推測。最大的可能有兩種。當時明朝的都城為南京,而明成祖朱棣登基前的封地是在北京一帶。所以朱棣準備遷都北京,於是就放棄了建造石碑。另一種說法是,碑材雕刻好後,要運到明孝陵。而如此大的石碑,在運輸上存在很大的問題。當時的科技水平低下,南京的氣候條件又決定了不能利用滾木在冰上運輸。

而如此之巨大的石碑,重達幾千上萬噸,靠人力運輸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再加上明孝陵距離陽山,有幾十公里之遠,更是難上加難。當時主持建造石碑的負責人,計也是料想到了這一點,於是巨大的工程就戛然而止了。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封建王朝的中央力量實在是不容小覷!為了給明太祖朱元璋歌功頌德,也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明成祖朱棣一聲令下,竟然勞民傷財的讓全國數萬的工匠,在短短的三百餘天,就能開鑿出如此巨大的工程!令人驚嘆不已!很可惜,最後因為種種原因石碑沒有雕刻完成,令人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具影響力的8大工程,一工程仍在使用,一工程和秦始皇有關
二戰時日本軍隊中,什麼級別的軍官才能吃上大魚大肉?大佐沒資格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