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去遠方求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去遠方求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你是否身在異鄉,別人的城市燈火輝煌;
你拒絕平庸尋常,故鄉的安逸卻讓你忘了飛翔。
落寞時,請記得——
青春不是眼前的苟且,還有夢想和遠方。
——易術
小時候的我們,總想著早點離開家鄉,早點掙脫父母的束縛,所以我們認真學習,想要把高考當做離開家鄉的跳板。
我想每一個期待去遠方求學的人都有這樣經歷吧,在高考結束填報志願的時候,眼睛總是緊盯著那些想要去的城市的學校,然後腦海中不停地幻想著未來的日子裡,在陌生的城市裡全新的生活 。
我們可以遠離父母的束縛去做自己計劃的每一件事,可以認識更多人,可以獨立生活。
後來,離別的日子到了,我們背起行囊,帶著爸爸強制塞在包里的特產,帶著媽媽怕你在遠方生病而準備好的藥箱,帶著對父母的眷戀,對家鄉的不舍,也帶著自己曾經夢想走天涯的熱血,踏上了遠離故鄉的行程。
初到那個陌生城市時,那裡的一切都讓我們感覺很新鮮,於是開始喜歡那裡的一切。
但是在我對未來充滿著無限嚮往的同時,內心深處卻不知為何有一絲落寞感。
遠在他鄉的我,當看見了美麗的風景又或者新奇的事物時,總是第一時間拿出手機錄小視頻分享給爸爸媽媽;
遠在他鄉的我,每天都會抽時間給父母打電話,他們總是習慣性地問我吃的好不好、身體好不好、錢夠不夠花,也總是習慣性地告訴我他們一切都好,要我放心,而我們也一樣地選擇報喜不報憂;
遠在他鄉的我,每當到了夜晚,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看到萬家燈火的時候,總是想起和爸爸一起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媽媽在廚房忙了好久擦擦手喊我們要吃飯的場景。
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我想家了啊。當初那個想要飛出家鄉快快脫離家人的我,這一刻,是那麼的迫切地想要回到家人身邊。
在決定去異鄉讀書甚至就業,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時候,在現實和理想的分叉口,我們與家鄉的距離越來越遠,交集越來越少,越來越陌生。
我們不知道家鄉的哪條街道發生了改變,也不知道哪裡新建了一座又一座的商場……
變化總是悄悄地發生著,在家的時候我們對周圍的一切習以為常,但真正離開了這片熟悉的土地才知道,它帶給我們的遠不止一份舒適與安心,更是在離開它之後內心無盡的依戀。
去異鄉求學,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離家的開始。
既然選擇了離開家鄉這一條路,就要學會獨立,就要學會和自己熟悉的一切告別。
一次求學之路還有可能會讓彼此相愛的戀人開始異地戀的征程。
他們不能像其他情侶一樣手牽手的在同一座城市遊走,不能在想念彼此的時候立馬見到彼此,不能在對方生病的時候,在需要對方的時候陪伴在彼此的身邊,他們只能通過手機給予對方安全感。
但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克服距離,為了在下一次見面時讓彼此看到更加優秀的自己而拚命努力。
或許此刻的你,正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你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去遊樂園、一個人去醫院、一個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奮力奔跑……
可是親愛的你知道嗎,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請你一定要相信,那些你看不見的未來,都能由你主宰。
山本耀司曾經說過一句話: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
所以,與很強,水準很高的人或事物碰撞,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你異鄉求學並不是被迫的,而是為了追尋自身的價值和意義。你的出行是主動的,是向著你更喜歡的生活出發。
給予我動力讓我前行的是兩個地方,一是故鄉,二是異鄉。
故鄉能給你的勇氣,異鄉也能給你。思念故鄉的情感促使我更加努力前行,帶著故鄉給予的寄託更加勇敢。而在異鄉的種種經歷、眼界的開闊、城市的發展、激烈的競爭,每時每刻都叫我不要停下腳步,走的更遠學習更多,去變得更加出色。
不帶著故鄉的偏見,溫和理性地去看待異鄉的差別,取各自精華,才有可能獲得兩個地方的善待。人不能忘本,也請不要抗拒改變。因此我欣賞那些心念故鄉,但仍積極在異鄉開啟嶄新篇章的人。
「你還年輕,世界是你的,我不要聽你講,我要聽別人講你」。
趁年輕去外面闖一闖開拓眼界,塑造更好的自己,生活不止眼前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異鄉求學讓我更加珍惜故鄉的一切,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的同時,更是帶給我不斷向上生長的信念和動力。
現在的我們,不止應該為了自己的安逸而奮鬥,更應該是為了故鄉的發展、家人的期許和幸福安康、愛人的期待和自身的提升而奮鬥前行。
在異鄉求學的你,一切都融入到了另一座城市。
即便離家很遠,即便很孤單,但那裡寄託著你對未來的希望,有的人常年和家人分隔兩地一年只能團聚一次,對於他們來說,離別難,相聚更難。
有些離別,無言感動,這一次的離別是為了下一次更好地相聚。
如果說問我為什麼去遠方求學,我想,是為了更好的回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