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千萬別把「胳膊勁」當做太極拳的「內勁」練,否則真的是謬以千里了!

千萬別把「胳膊勁」當做太極拳的「內勁」練,否則真的是謬以千里了!

本文節選自馬長勛前輩的《吳式太極南湖傳習錄》,小編在此特別推薦。無論你是什麼門派的太極拳,天下太極是一家。去掉外在的種種表現形式,拳理都是一致、相通的,正如王宗岳所說「唯理一貫」也。

馬長勛前輩傳習精華之三:

是太極就不用胳膊勁

李亦畲先生曾總結太極拳三步境界:第一步,在水裡練,腳蹬著地;第二步,腳離開地,在水中間了,按游泳說會踩水了;到了高層,到水皮上來了,這就是輕靈。腳底下有漂浮感,真正有根兒了。腳底下是漂浮著,就像腳和地之間連著有層膜一樣,沒踩到地上,非常靈活,非常整。過去老先生講「腳踩浮蓮」,也是這個意思,這得身上松透了、松凈了才有這個感覺。

要把勁問准,不容易,不能強打硬要。找到一個勁大家都很高興,可是往往第二天又沒了。這東西不是你會這個操手就行了,身上在不斷變化,沒有定型。身體的協調跟不上,往往胳膊勁就上來了。胳膊勁上來就不是那個東西。那個時候聽勁、拿勁都不太准,還是在胳膊上做,還沒有悟到「太極推手不用手」的道理。看老先生們的講法,也沒太注意,等到慢慢功夫上身,才知道這不是手上的勁,都是從腳底下反上來的。

咱們推手全是腳上的勁,拳論上沒有廢話。手上接觸點,聽勁在手上,反應在思維上,變化這個勁是從腳底下上來的。從腳到胯,到脊背,胯一進是整體,背一轉到手上。現在好多是力上加功,確能打人,但不是純太極勁。

太極拳要求不用力, 但其實你本來的力並沒有消失,只不過是由分散在全身,集中到了你的腳下。也就是說,練太極拳不是勁沒有了,本來的勁並沒有消失,而是全部松到你腳下,是都集中了,轉移了,都松沉到腳下去了。等用的時候,推手的時候就用腳底下和接觸點的勁,這兩點得能「說上話」,會「說話了」,不丟不頂了,慢慢才能變化無窮。也就是說,手一接觸對方,信息就傳到腳下,由腳下再返回來到這個接觸點上,或拿、或化、或走、或變。

「其根在腳」,你腳底下必須有東西,你腳底下沒根,你要「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你「形」不了,完全就是胳膊勁。腳底下有根了,把腳底下的勁運到手指上,就是太極拳了。所謂太極不用手,用手就不是太極拳。表現在手上,是一個點,必須把腳底下反應到這裡來。如果是你坐在這裡,腳上不合適了,沒法用勁了,這個東西就到臀部上了,換個發力點。搭手的時候,手就是個支撐,不丟不頂。手上再變化,力點就手變萬化了。

不僅太極拳,實際什麼拳術到了高層,都要是如此,只不過太極是突出要求這一點。尚雲祥說,打一寸的拳,他不松不柔不空,腳底下沒東西,丹田裡沒東西,怎麼能打出來?都是一個道理。

因此,你盤拳的時候,時時別忘了你的倆腳掌。你推手的時候,不管碰你身上哪個地兒,都跟腳底下說著話,去那裡找這個東西。簡單說就是拿腳練拳。你看我做這個擠,其實我沒擠,我腳底下做這個擠呢。你碰上我,腳上就過來了,這樣你這個架子算沒盤空。別人一挨你,你就跑,這叫丟。他一挨你,你的勁就到他腳上,你這架子才叫不空呢。這叫「盤勁不盤招兒」。

推手時,你還 盤你的拳,腳底下練,這就叫不丟不頂了。要自然,推手和盤拳一個道理,盤拳也跟推手一個道理,這個要結合好了。要點是你還練你的拳,別管他。

另外,有個很關鍵的,氣歸到丹田要自然。不壓不努,讓他通過放鬆,不調而自調,完全自然地下去,這才是真正太極拳的丹田。是自然的沉,而不是有意識的沉。五臟都鬆開了,不提著了。腳底下也不要五趾抓地啊,入地三尺啊,你能入地三尺嗎?真正鬆開,自然就到腳上了。有人說「五趾抓地上彎弓」,這是一步功夫,不是永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如何「用意不用力「?此七點也!「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
女人不暖宮,花再多錢保養都是浪費!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