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學校領導每周「面對面」學生一次,不能變為「秀親民」

大學校領導每周「面對面」學生一次,不能變為「秀親民」

近日,教育部黨組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聯繫學生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通知》要求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尤其是黨委書記、校長,要主動進課堂、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進社團、進講座、進網路,深入一線聯繫學生。高校領導班子每名成員每學期至少給學生講1堂思想政治理論課或形勢政策課,每周至少「面對面」接觸學生1次。倡導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聯繫1個學生班級或1個學生宿舍或1個學生社團等。

大學校領導每周「面對面」學生一次,不能變為「秀親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不少大學生反映,在大學裡沒有見過校領導,教育部發《通知》要求校領導每周至少「面對面」接觸學生一次,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利用「面對面」接觸機會,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需,以此完善學校的教學、管理、服務,提高大學人才培養質量。

大學校領導為何接觸學生少?這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校領導要花大量時間處理「迎來送往」等事務,除此之外,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可能在開會中。這和目前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學校的治理方式密切相關。由於高等教育撥款,有很多屬於項目撥款,因此,獲得撥款需要「跑部錢進」,搞好和有關部門的關係,與此同時,由於高校有副部、正廳或副廳的行政級別,因此,對應相應級別,學校領導就要求參加各種行政會議,落實行政任務。

大學校領導每周「面對面」學生一次,不能變為「秀親民」

深圳大學「校長午餐會」

這導致學校領導難以把辦學精力用到辦學上。因此,要校領導多「面對面」接觸學生,就必須減少布置給高校的行政任務,減少各種行政評審、行政評價,改革高等教育撥款方式和管理方式,要減少項目撥款,增加生均經費撥款,落實學校自主權,讓學校集中精力辦學。

而在當前,要求校領導「面對面」接觸學生,還需要注意兩方面問題。其一,不能讓接觸淪為形式。之前,我國已有高校推出「校長午餐會」等活動,校長每周選一天和學生共進午餐,以此增加對學生的接觸與了解。但「校長午餐會」遭遇作秀的質疑。原因在於,校長本來就應該服務好師生,梅貽琦先生曾說過:「校長不過是率領職工給教授們搬凳子的」,而現在校長連抽出時間見學生都難,這是因為校長是有行政級別的領導。

我國於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到要取消學校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轉變政府管理學校的方式,落實和擴大學校自主權,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所公辦高校的行政級別被取消。高校校領導的任命、管理、評價,還是根據其對應的官員級別進行。因此,要讓高校領導集中精力投入辦學,應該堅持推進取消行政級別的改革。

大學校領導每周「面對面」學生一次,不能變為「秀親民」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午餐會。圖片來源:網路

其二,要讓「面對面」接觸學生起到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需的作用,需要有明確的工作機制,明確校領導的責任。比如,校領導聯繫學生班級、學生社團或學生宿舍,是具體指導社團、班級,聽班幹部、社團領導的彙報,還是參加班級、社團的活動?聯繫的目的,應該是通過聯繫,以點帶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有利於學校的管理、決策。不能把聯繫一個社團,變為領導給這個社團創造一些便利條件。

校領導的主要工作是進行行政管理,這是在推進「面對面」工作時,必須堅持的主線,否則,校領導的角色就會變得模糊。從提高大學現代治理能力看,大學在管理、決策時,應該充分發揮教授委員會和學生委員會的作用,把教師、學生意見納入決策程序。推進校領導「面對面」接觸學生,可以促進校領導在管理、決策時了解學生意見,但進一步提高學校現代治理能力,需發揮教授委員會、學生委員會的作用。如果學生的意見能有健全、暢通的表達渠道,那麼,這並不需要「面見」校領導。

大學生在大學裡的成長,除了課堂學習、教師指導之外,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校領導與學生「面對面」,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此,學生在和領導「見面」時,不能僅僅把這視為領導的厚愛,而需要珍惜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參與參與學校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