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幾種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不是自卑就是冷漠,很難融入社會

這幾種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不是自卑就是冷漠,很難融入社會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 ,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由此可見,父母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為人處世,都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

1.打擊式教育

「別人家的孩子」一直以來都是孩子們的「夙敵」,很多人都是一路被父母「比」著長大。「你看誰家的小孩回家就知道寫作業,多自覺」,「你看鄰居家的孩子又勤快學習又好』』。等等,諸如此類,

打擊式教育」重點是打擊孩子,而和教育孩子其實沒有多大關係,父母打著「我一切都是為你好」的旗號,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評教育孩子,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喜歡自己,別人家的孩子都有閃光點,只有自己一無是處,久而久之,孩子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給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不可磨滅的創傷。例如缺乏安全感、自我否定、極度不自信等等。

建議:尊重差異,因材施教,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由於從小的生長環境、成長背景等眾多原因,每個孩子各方面能力都不盡相同,因此孩子之間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尊重孩子的差異和個性,聰明的家長從不與其他孩子作比較,而是和孩子的過去比。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無論是活潑開朗還是安靜內向的孩子,表達能力強,亦或是動手操作能力好,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都能夠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家長能做好的就是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這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你充滿感激。

2.不要求孩子做家務

詩人於戈曾說:「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在很多家庭中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特別關愛。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養尊處優的生活會讓孩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不會自理生活的孩子,如何人能自理自己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不注重對孩子勞動能力的培養。其實,家長應當要好好的去培養孩子們的實際勞動能力,其中做家務就是最直接的辦法。讓孩子練習做家務其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做家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發展都會有很大的益處。

孩子學習和分擔家務,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員,有義務和責任照顧家庭其他成員:靠自己能力完成一項任務,孩子也會非常有成就感,此時得到父母的讚揚和鼓勵會格外高興,從而建立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有利於家庭的和諧。

建議:引導孩子做家務

媽媽習慣性代勞是換不回孩子感恩的,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做,讓孩子知道媽媽的不易,感恩媽媽對家庭的付出,孩子大點了,可以帶孩子參加社會實踐.體驗不同的生活,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奉獻之心,成為一個有愛心,懂得付出的人,長大後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深遠,每位父母都應採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與發展。不要把原生家庭不好的教育理念灌輸給下一代。

更多育兒知識請專註微信公眾號【寶媽成長百科:baomariji | 與寶媽共成長,精選育兒經驗,分享寶寶成長樂趣,打造寶媽最愛的成長樂園!】

版權申明:凡本公眾號內容註明【原創】的,內容版權歸本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本公眾號;未標註【原創】的,圖片與文字內容均轉載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圖片和文字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媽成長百科 的精彩文章:

提醒家長:3歲以內的寶寶,吃這5種食物危險!看好孩子,別大意
寶寶剛出生幾秒,就抓著醫生不放手,接下來的這一畫面,萌翻網友

TAG:寶媽成長百科 |